第27章 来自老爷王青山的质疑
陈道生眼中满是兴奋。
千里马难遇伯乐。
殊不知他这位当代大儒,教导学子多年,也难遇真正能继承他衣钵的少年才俊。
而今日看完这篇文章,冥冥之中的直觉告诉他,自己好像已经找到了。
毫无疑问,此人就是他陈道生未来的关门弟子。
……
时光悄然流逝。
一晃眼,王朗和江砚白在大儒陈夫子门下的私塾已学习了将近一个月。
昨日进行了随堂测验,考的是科举八股文的理解,这其实就是月底的测评,只是陈夫子未点明罢了。
晚间,江砚白和王朗下课时,测评结果便摆在了他们面前。
“王朗,甲等。”
陈道生拿起王朗的文章,嘴角微微上扬,面带笑容说道。
虽说王朗并非那惊世文章的真正创作者,但对陈道生而言,王朗仿佛成了带来好运的小福星。
“霍元生,甲等。”
“钱有财,甲等。”
“赵大宝,甲等。”
“司空明,甲等。”
陈道生口中接连报出几个甲等的评价,让私塾内的其他学子们瞬间兴奋起来。
可紧接着。
“柳清明,乙等。”
“朱大贵,丁等。”
“铁若长,丁等。”
“……”
除了开头那几位,后续能拿到甲等评价的学子寥寥无几,由此可见,这月底的测评远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不愧是我霍元生看上的人。”
霍元生接过自己文章下面的注解,回到座位时,又深深看了一眼王朗。
把王朗看得一头雾水。
此时王朗正和他的三个小弟,也就是江砚白的小小弟们,左摇右晃着胖乎乎的身子,开心地叫嚷着。
今日的课程结束,众多学子或兴奋、或失落、或绝望,一一离开了私塾。
王朗、江砚白、钱有财等人聚在一块,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老老大,多亏了你!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赵大宝居然也能得个甲等。”
“之前在族学里,夫子都不让我继续写文章,说我写的狗屁不通。”
“哈哈哈。”
赵大宝笑得合不拢嘴。
“我钱有财日后科举有望了!等将来做了官,一定不会忘记老老大今日这份恩情。”
钱有财信誓旦旦地说道。
这四位少爷,连秀才功名都还没拿到,此刻却双手叉腰,做起了日后至少能中个举人老爷,甚至能面见天子的美梦。
江砚白只是微笑,并未打击他们的热情,毕竟学习还是需要这股子干劲的。
“四位少爷,再接再厉。不过也别忘了我们话本的读后感,这才是关键。”
江砚白开口提醒道。
顿时,面前四个少爷收起笑容,纷纷向江砚白保证。
“老老大,这读后感我们肯定能写出来,您就等着。”
“等老老大您的三国话本上册写完售卖时,我们绝对不会拖您后腿。”
“那就期待几位少爷的读后感了。”
江砚白拱手笑着,脸上满是期待。
这一瞬间,包括自家少爷王朗在内,都被江砚白鼓舞,恨不得马上回家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月底这一天,管家傅老难得前来,接江砚白和王朗归家。
“少爷,测评结果如何?”
傅老尽量让自己笑容温和。
“傅老自己看。”
王朗骄傲得意地把文章递过去。
傅老原本没太在意,自家少爷的文采如何。
他心里有数。
可定睛一看,浑浊的老泪瞬间从眼角滑落:“少爷,少爷出息啦!”
傅老拿着试卷的老手,此时颤抖个不停,激动不已。
很快,马车回到王家。
“老爷、夫人,好消息,特大的好消息!少爷在大儒陈夫子门下的私塾测评得了个甲等。
而且我看了少爷的文章,确实是少爷的笔迹。”
“文章也确实配得上这个甲等的评价。”
管家傅老老远就大声嚷嚷着。
“傅老~”
从书房踱步走出,王青山面露无奈:“您就别惯着他了。就算陈夫子这位大儒当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可这才短短一个月,哪能有那么快的长进。”
“这甲等评价,恐怕不过是陈夫子为了鼓励他,让他有所进步才给的。”
被老爷这么一说,傅老也没了底气。
只能把手里的文章递给王青山。
王青山本没当回事,随手接过文章,看了一眼,确实是自家儿子的笔记,抱着既然看了就看完的心态,勉强继续往下看。
这一看,不得了。
文章开篇写道:“所谓八股,乃是源自《中庸》《礼记》《大学》等圣贤之言,旨在引人向善,其教导之方于国于社稷有利,能使百姓安康、国朝安稳。
若无圣贤之人,天下岂不大乱?
研习圣贤学问,当为首务……”
这开篇虽说不算上乘之作,但若是出自一个八九岁的稚童之手,倒也难能可贵,更何况这文章的主人还是他那曾经不学无术的亲儿子。
“不会是他找人代写的?”
王青山不禁心生质疑。
管家苦笑着:“老爷,那可是大儒陈夫子。若少爷真使了这等手段,以陈夫子在国子监教过学的阅历,又怎会看不出来。”
陈夫子的大名,王青山这个举人老爷可不敢轻视。
可看着上面的文章,实在难以相信,除非……
“朗儿,你觉得《大学》如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朗儿,你觉得《中庸》如何?”
“中庸之道,和也。”
“朗儿,你觉得《礼记》如何?”
“《礼记》之言,博也。”
王朗的房内,王青山匆匆踏入,一见面就接连抛出三个问题。
王朗也不恼,挺胸抬头,寥寥数语,便把亲爹王青山的问题全部解答。
随后挠了挠头,一脸奇怪地看向王青山:“爹爹,这些夫子在课堂上都说过的,爹爹忽然问这些做什么?
莫说孩儿,就算是课堂外的那些书童都能回答出来。”
“爹爹,俺这次可是拿了甲等,在夫子私塾里可是优等生,和那县丞家的公子霍元生一个水平。父亲就算考教,也不能用这么简单、书上注解都写得明明白白的问题。”
此时王朗倒打一耙,埋怨起王青山这个举人老爷来。
偏偏说得有理有据。
(https://www.bshulou8.cc/xs/5139622/1111110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