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替考书童竟被钦点为当世文圣 > 第28章 小伙伴们的父亲,震惊了

第28章 小伙伴们的父亲,震惊了


王青山张着嘴,一时竟无言以对,只是看着面前张口圣贤,闭口学问的自家孩子,满脸震惊:这还是我那不学无术的王家之子吗?

世道变化太快,让他这个举人老爷都有些难以接受。

而此时。

相同的一幕,也在这小小南宁县的钱家亦是上演。

“哼!”

“老子日日在外忙前忙后,赔着笑脸,打理着家中数不清的生意,有财,你知道眼下外面世道艰难,这生意有多难做吗?”

钱老爷一从外面回家,就先对着儿子钱有财倒了一大堆苦水。

钱有财平日便不怎么搭理家中的老头子,但今日却是来了兴致,一脸神气:“那父亲可知商贾之道与史书之上,最善谋者何人?”

一开口,文人那股文绉绉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就把钱老爷给愣住了。

“是‘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凭借在邯郸城中与当时的秦太子异人交好,随后在数载之后于秦国之内,一步登天,这才有了那权相之位。

所谓‘窃国者侯’,便是此理。

还有父亲,可知商贾之道的原则是什么,我家这生意一事又该如何做?”

此刻钱有财张口便是一连串的话,连钱老爷这个久经商场、满脑子生意经的生意人,都一时自愧不如。

“孩子开窍了?脑瓜子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灵光,这些都是那大儒陈夫子教给你的?”

钱老爷想了半天,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一个可能。

“是,也不是。”

钱有财继续装模作样。

钱老爷眯着眼嘿嘿一笑:“还在你家老头子我面前装起来了,再说的话这月零花钱扣一半。”

钱老爷掌握着家里面的经济大权。

此言一出,钱有财顿时变回了亲儿子该有的模样,小跑着走到钱老爷身前,给他捏腰、捶腿、捶背,“老头子,别这样,搞得太伤咱们父子之间的情分。”

钱老爷笑而不语,钱有财也只好说出实话:“夫子是教过的,但也不全是夫子教的,还有我老老大。”

“老老大?”

钱老爷不明所以。

钱有财只好解释:“就是我在私塾之内认的老老大。”

见亲爹还不理解,钱有财只能把江砚白的身份说出,“就是王朗身边的书童,不过可不是一般的书童。”

生怕父亲看不起江砚白的身份,钱有财赶忙补充纠正道,“那可是我老老大,是神童,有过目不忘之能,还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就连这次夫子的月底测评,你宝贝儿子我能得了个甲等,可都是老老大在帮忙。”

一边说话,钱有财拍着胸膛,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同样将他的文章注解从书袋中拿出,满脸自豪地交到了钱老爷的手上。

钱老爷虽是商人,但并不代表他大字不识半个,对于文章的鉴赏水平虽不高,但好歹是好是坏,还是能看出点蛛丝马迹的。

只是也仅有那么一点点。

所以他立刻派人去将族内的先生请来。

族内先生将这文章快速读了一遍,钱老爷心里忐忑不安地等着,仿佛像是要被送上断头台一般。

反倒是钱有财这个当儿子的,翘着二郎腿,吃着香瓜子,喝着香茶,悠哉悠哉,一脸的没心没肺。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少爷功课大有精进,要是照这样的进步水平,少爷日后都能得个秀才功名回来。”

族内先生眼神复杂地看着钱有财,竟也不太能相信昔日那个家中的纨绔子弟,有朝一日真的能够浪子回头。

这样的文章水平可不是什么整日只知胡作非为、遛鸟逗狗的浪荡公子能写得出来的。

不过族内先生也并未太过惊讶,只因这几日每每到夜间,钱有财这个钱家少爷都要向他请教问题。

所以心里也早做好了这个准备。

得知这最后的结果,钱老爷心头大石落地,弥勒佛般的笑意如花儿一般绽放开来:“宝贝儿子,当爹的早说过你是有才的,不然爹怎么给你起这么个名字?”

钱有财对老爹这副嘴脸,从小到大早就见惯了。

“老头子,你要是真行,就把我月钱再涨一涨。”

“一月一两银子太少了,我可得给老老大买点礼物,人家可帮了你宝贝儿子我这么大一个忙,你可不能小气。”

一听是正事,钱老爷笑得更欢了:“成!”

……

同一时间。

醉仙楼内赵大宝的父亲、酒楼老板赵二虎,体型跟赵大宝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挺着个大肚腩,哈哈大笑声在酒楼后宅内传出。

不多时,赵二虎牵着儿子赵大宝的小胖手,走到了酒楼内众多客人的身前,笑逐颜开地大声喊道:“今日我儿功课大有长进,在大儒陈夫子的私塾门下更是得了个甲等,酒楼之内今日的花费,我赵某请了!”

“诸位,吃好喝好!”

一听赵老板这话,客人们也都给面子,齐齐地朝赵大宝这个赵家少爷说着好话。

“大宝少爷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便是文曲星的面相,赵老板有福了。”

“日后等大宝少爷得了秀才功名、举人功名,赵家在咱们南宁县恐怕也要成为清贵之家、书香门第!”

所谓“士农工商”,虽并非全对,但其所反映的社会阶层情况却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士”,几乎是后面三大阶层望眼欲穿、想要攀上去的。

商贾之道兴起于宋。

而在这大顺年间,从商者不少。

虽有豪商巨贾,但并无与官员掰手腕、进行利益捆绑的资格,反而在各地府衙以及那些豪门大族眼中。

他们只是一只只待宰的肥猪,远没有达到明朝末年徽商、晋商的商会与地方官员盘根错节、粘连一处的情况。

如此下来,商人想要力争上游,改换门庭,成为世家大族,也就显得极为正常了。

“商不可传家,世家却可传代”。

一代两代、三代,三代之中只要有族人能够在朝中为官,无论官职大小,这家庭门第便已然能撑得住了。

而除了这钱家、赵家,司空家也不例外。


  (https://www.bshulou8.cc/xs/5139622/111111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