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364章 奥斯曼学者

第364章 奥斯曼学者


“不能在这么下去了,邪恶的俄罗斯想要毁灭波兰的一切。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华沙郊外的一座庄园里,红党领导人帕德列夫斯基正在开会。他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这将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再不出手,恐怕要等到下一个世纪才能独立了。

    “没错,我们也必须要让俄罗斯看看,波兰人是打不死的。”

    白党的领导人吉莱尔也表示要决一死战,当然是不可能考虑什么复国大义,而是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财产。

    俄国进行的农奴制改革危害到了他们的利益,沙皇对波兰、立陶宛的农奴赎地条款极其优惠,大大高于俄罗斯农奴的条款,造就这两个地区的农奴的生活水准是俄罗斯农奴的两倍多。

    原因是沙俄在波-立的解放农奴是为了消灭什拉赫塔贵族,波-立农奴可赎得什拉赫塔全部的土地;而在俄罗斯地区沙俄则偏向保护俄罗斯贵族,所以俄罗斯农奴可赎作自家耕地的份额,只占贵族庄园地的一半而已。

    这样做的话,他们这些贵族可就没钱赚了。不压榨农奴,难道让他们这些地主老爷亲自耕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管是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还是先准备起义再说。这样才好有筹码和沙皇讨论。

    红白两党正式联合起来,他们成立的波兰民族中央委员会,由帕德列夫斯基担任领导。

    1862年12月25日,在天主教圣诞节的这一天。波兰中央委员会宣布独立,6000多名波兰农民加入进来,很快占领了华沙,并且蔓延到波兰旧地。

    这次波兰人相当的有底气,站在他们背后的阵容,绝对是历次起义中最多的。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同情或者是支持波兰独立的,就连俄国人的盟友都在同情波兰。比如民族委员会从奥地利收到了一份来自特拉比松民众的捐款,共计6万7850里亚尔,还有一份是来自特拉比松的一位富有的波兰商人,金额是200万里亚尔。

    起义爆发过后,民族委员会以最快的速度拉起了一支军队,并且开始席卷四方。这让亚历山大二世感到措手不及,命令将乌克兰和圣彼得堡的军队调去镇压叛乱。

    ——————————

    俄国和普鲁士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影响到伊朗内部,国内民众仍然为了生活奔波,为了让孩子有好日子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一切都在向前发展。

    “呼……呼,总算到了。”

    凯末尔走出德黑兰火车站,觉得火车上的硬座折磨不算什么。当然,他的行李也很多,四个行李箱,需要雇人来搬。

    凯末尔已经有过了大半个伊朗,大不里士、巴库、第比利斯、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都逛了一圈。越看越觉得奥斯曼实在是太落后了,还需要大的改变。

    在面对中央政府的改革法令时,奥斯曼地方政府采取拖延或者应付等手段,不让改革政策落实。奥斯曼政府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以至于以为只需要发出命令,下面就马上能办。

    而伊朗不同,伊朗重新规划了地方行省,并制定了省—市—县三级区划。每一级都能找到自己的负责人,并且地方还有农业局、工商局、军务处这些机构,专门负责具体政策的施行。

    不仅如此,伊朗的君主有时还亲自来到地方检查结果。他自己就在巴库遇见过沙阿,看到他和一个普通市民交谈,极大冲击了他的脑海。奥斯曼苏丹可没有这么亲民,每次出行都是他坐在马车上,民众在两边表示欢迎。

    于是凯末尔总结出伊朗为什么能成功时写下第一条:君臣上下一心,解决地方政府拖沓问题。只有政府效率提高,政令才能快速推广全国。

    在城市方面,凯末尔注意到这里的工厂数量比奥斯曼要多的多。除了政府投资的工厂,还有私人自己投资建设的。这样的经济活跃程度是奥斯曼没有的。

    纳赛尔丁当初在大不里士鼓励私人投资工厂时遇到了点困难,生产的商品卖给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还是总督的沙阿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一部分商品由政府收购,以政府货物的名义定期采购;第二,鼓励伊朗贸易商人前往其他地方,建立稳当的贸易线路。在这之后,大不里士的工业才站稳了脚跟。

    等纳赛尔丁继位后,对工业的保护更加用力。拓展殖民地、和英国重新商议关税等举措让伊朗工业迎来了比阿里的埃及更好的前景。奥斯曼政府就没有这样的意识,除了马哈茂德二世修建的军工厂外,就只有外资企业在奥斯曼国内设立的工厂。本土工厂没有多少。

    这让凯末尔写下了第二条:重视工业、鼓励贸易,提振国家经济。

    在文化教育方面,奥斯曼比伊朗还早进行世俗教育的。这方面发展很快,奥斯曼的受教育人数直线上升。但这些人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反而加剧了奥斯曼的动荡。因为这些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要求保守的奥斯曼政府立宪,双方陷入对峙中。

    伊朗方面这个就做的比较好,在教育的教材中大幅增加伊朗历史和爱国教育。而毕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或者进入军队、学校、医院等机构,目前的情况伊朗容纳他们没有问题。

    而在要求立宪方面,伊朗政府没有说不行,也没有说行。这就给了他们一种感觉,就是现在时机不成熟,等成熟时自然而然的宣布立宪。而现在的政治团体也在咖啡馆中辩论,但在政府的可控范围内。

    伊朗要立宪吗,凯末尔不知道。但他知道伊朗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从奥斯曼人在这里的情况能说明,伊朗未来还会吸纳更多的奥斯曼人,不,甚至成为阿拔斯王朝后另一个统一中东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下,奥斯曼要往何处去,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难题。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7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