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波兰和丹麦
亚历山大二世正在讨论波兰地区的情况,这个地方比南方地区还要闹腾。
在配合了农奴制改革后,当地已经出现温和派的白党和激进派的红党。这是个好兆头,毕竟在最反对沙皇的波兰地区出现愿意合作的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但激进派也是非常激进,所以还是要配合强硬手段。
“还是需要增兵,在华沙等城市驻扎。现在正是关键时候,不能有半点差错。”
亚历山大二世向他的内阁成员们说着波兰的重要性,这里是仅次于乌克兰的土地肥沃地方。华沙更是重要的商业城市,不能有失。
“可是陛下,英国已经派人说明,让我们不能对波兰人采取更多措施。”
亚历山大二世马上咆哮道:“这帮混蛋,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指手画脚了!”
外交干涉,已经激发了沙皇陛下的怒火。从来都是他们干涉别人的内政,什么时候有人敢干涉他们的内政了?
至于波兰问题算不算是俄罗斯的内政,这个问题还用考虑么?只要被沙皇政府占领了,那就是俄罗斯的地盘,外界承不承认无关紧要。
没有人敢惹愤怒中的沙皇,众人默契的看着亚历山大二世将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自从改革以来,沙皇经受着大量的反对。这使得他的脾气涨了不少,谁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还是得征兵,越多越好。”
亚历山大二世的拳头砸在波兰地图上,震翻了象征俄军驻防的锡制兵人。几个哥萨克骑兵模型滚落到地毯上,被沙皇的皮靴碾得粉碎。
“陛下,“年迈的陆军大臣米柳京声音发颤,“华沙军区已经驻扎了15个步兵师,再增兵的话“
“那就从高加索调兵!“沙皇抓起水晶酒瓶砸向壁炉,飞溅的碎片在彼得大帝肖像上划出裂痕,“让那些格鲁吉亚蛮子知道反抗的代价!“
说话后,沙皇沉思了一会儿,亚历山大二世把事情串联了起来,无非就是各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完成改革,变得更加强大。
“对了,和英国人讨论阿拉斯加的交易如何了?”
“英国人愿意出120万英镑来购买,这是他们能出的最高价格。”
伊朗购买阿拉斯加的请求还是拒绝了,虽然不知道他一个西亚国家购买美洲地方干什么。但拒绝还是以防万一,不过这也给沙皇一点想象空间,难不成是要从阿拉斯加移冰山到伊朗,解决缺水问题?
而美国的失败已成定局,只好卖给英国了。120万就120万吧,反正当地除了毛皮就剩下冰雪,也没啥价值了。
而和俄国相邻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正在谋划对丹麦的战争。他决心把这两个公国收入普鲁士囊中,而不是交给所谓的“邦联”。只要得到基尔港并且挖通当地的运河,普鲁士就可以将北海和波罗的海连接起来——这给普鲁士行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俾斯麦也许能期望俄罗斯主动帮忙,也许利用哈布斯堡家族的愚蠢,或许指望罗素勋爵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急切。如果能将普鲁士和奥地利卷入进来,拿破仑三世也会对普鲁士的行动表示善意。
其实关于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想法一直是很明白的,按照俾斯麦的说法,德意志必须由普鲁士来统一,而且要用武力,不过奥地利太大了,普鲁士吃不下去,所以德意志应该将奥地利踢出去实现统一。
说到做到,俾斯麦果然是最佳首相,看着德意志议会叽叽歪歪总是想限制国王,俾斯麦预备无视议会,直接对周围动武。他知道,只要他统一了德意志,资产阶级获得实质的好处,他们自然就闭嘴安静,不再启衅了,就这样,俾斯麦开启了他铁血的统一战争。首当其冲的就是丹麦和他名下的几个公国。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劳恩堡是三个易北河地区的公国,石勒苏益格地区跟丹麦比较紧密,是德意志人和丹麦人混居的,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则纯粹是德意志人了。
根据1851年的《伦敦议定书》,这三个公国在行政上接受丹麦国王的领导,但是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两个公国又属于德意志邦联的成员,这么变态的规定,纯粹就是找事。丹麦国王索性一咬牙一跺脚宣布,这三个公国都属于丹麦!
丹麦一举得罪了所有德意志人,俾斯麦正好要找地方打架呢,丹麦就撞在枪口上了。如今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并高涨,邻居公然抢自家的自留地,全德意志人要团结一致将他打出去。俾斯麦在家眼珠子一转,想了个好办法,他拉上奥地利组成联军一起对付丹麦。
而欧洲各国除了压制俄国外,也提防德意志地区统一。从普鲁士崛起,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以来,欧洲的大哥们都在预防让德意志顺利合体,看普鲁士摩拳擦掌的状态,都感觉德意志的态势恐怕不受控制了。
而普鲁士和奥地利早晚必有一战,很明显,普鲁士胜,奥地利被排斥在外,德意志统一,以普鲁士现有的工业实力,德意志必将在欧洲中部称霸;奥地利胜,以哈布斯堡境内民族混杂的状况,他要统一和稳定这么大的德意志是很艰难的,纵然强行统一了,内部也乱哄哄的,估计跟分裂状态也差不多。
但在这之前,俾斯麦还得需要奥地利一同前往共同收服领土。他首先呼吁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邦联发挥共同防御机制,出兵保护荷尔斯泰因。邦联同意了这一请求,并以邦联名义出动了一支联合部队,这支队伍来自距荷尔斯泰因最近的萨克森与汉诺威两邦国,旨在保护荷尔斯泰因,同时也向丹麦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普奥两国军队也在1862年10月30日渡过艾德河,从荷尔斯泰因进入石勒苏益格。两国军队齐头并进的景象在民众中重新燃起建立“大德意志”的希望。两国士兵都戴着白色的袖章,以表明他们的盟友身份,而丹麦军队则很快被礼拜,最多六个星期,他们只好在谈判桌上见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76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