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商乱迷局 > 第385章

第385章


公交车驶过市府广场时,朱子顺总觉得这里,似乎和他往昔印象中的完全不同。

过去的水泥方砖地面,供游人小憩的长椅,像被大卫科波菲尔施了魔法,整个广场四周,被整片绿油油的草坪覆盖,异国风情的感觉扑面而来。

更让他讶异的是市府大楼对面,一口不知何时就竖立在那儿的大铜钟,凭空消失了。这座大铜钟曾是绿山市地标般的存在,高度,重量据说在国内冠绝“群钟”。

铜钟上刻有不知出处的铭文,曾吸引过国内顶级考古专家,国外汉学家来此研究,破解。历史,艺术,冶炼技术,各个方面都有颇高的人文,史料价值;被称为“钟中瑰宝”。

朱子顺这个生长在绿山,快三十岁的人,眼见莫名消失的大铜钟,此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确实如妻子曲雅所说,你会像个外乡人。这么短的时间,老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这说法毫不夸张。

来到池副总家,果然只有他一个人在。开门时,池副总手里还握着一支狼毫毛笔,像是刚从书房,正在挥毫拨墨中抽出身来。

“我来得不是时候吧,池总。”朱子顺笑着说“写什么?我能欣赏欣赏吗?。”

“就是修身养性,写着玩儿。”池副总眯缝着眼睛,把朱子顺让进了书房里“我现在就专练这几个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意思我不大懂,但字体遒劲,元气十足。上拍没问题。”朱子顺半开玩笑的和池副总打着哈哈。

“上拍,我这个身份还不够格。你要喜欢,我好好写一幅送给你。”池副总也开起了玩笑,说“没准儿过些年还能升职呢。”

两个人到客厅坐下后,朱子顺问道:“您这是休年假?”

“不是,党校也是学校嘛,放暑假。”池副总笑着说。

见朱子顺不明就里,池副总说,原本他去党校,的确是参加个短训班做一过渡。快结业时,曹主任通过内部消息告诉他,组织部给他安排的新职位,很不理想,准备让他去开发区新组建的工会工作。

“朱子,政府部门别看有些级别一样,差别可大了去了。”池副总边折腾着功夫茶壶,茶碗,边说“去了工会,妇联,这些单位养老,混日子行,想再‘进步’,那可就难度太大了。”

“老百姓常说的‘闲差’。”朱子顺附和了一句。

“也可以叫‘冷宫’。所以曹主任建议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继续在党校学下去,你不知道吧,我现在可是在职研究生。比你学历高哦!”池副总眯缝着眼睛笑出了声。

“这个研究生要读几年?那您下一步?”朱子顺惦记着自己大女儿幼儿园的事,他担心池副总如果“弃政从学”,将“党史专业”一气读到博士后,朱珠的这个忙帮起来可就难了。

“我拿你朱子不当外人,跟你说说没关系。”池副总喝了一口茶,说“我这个研究生学业,武装头脑,提升理论素养还在其次;有了这个研究生学历,对将来再上一个台阶,那帮助就太大了。曹主任不愧是老同志,让我以退为进,蛰伏一段时间,等待机会。”

“池总年轻,又有了高学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朱子顺内心还是衷心希望,池副总“蛰伏”的时间越短越好。

“希望蛮大的。”池副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曹主任和冯市长联姻搞得‘中美合资草植公司’,为新来的市长实施花园城市目标,起了关键作用。新市长特别满意。”

“我这次回来算是见识了,咱们绿山变化可太大了。”朱子顺说“来您家这一路,到处都是新绿植,特别是市府广场,看得让人震撼。我不知道是不是看花眼了,市府对面的大铜钟怎么也不见了?”

“被拆掉搬走了。”池副总说“马上市府广场就要改名,改成市民广场。”

“为什么?这大铜钟可是咱们绿山标志。我看也不影响种花,种草。”朱子顺十分不解。

“对外说为了保护文物,给大铜钟找一个更合适的家。”池副总说“我这也是听曹主任讲的,这位新市长根深叶茂,绿山只是他仕途的起跑线,不用几年你再看吧,准是‘新闻联播’里的常客。明白吗?”

“高高在上。”朱子顺点点头“可这大铜钟怎么碍他眼了?几十年都在那儿竖着,又是绿山一景,干嘛非拆除,搬走不可?”

“你可能没注意,也不会感兴趣。咱们绿山市历届领导,你想想看,是不是没有一个‘更进一步’的?”池副总说“都是到了年龄转任市人大,市政协,然后退休回家养老了。”

“好像是。”这些市府领导的事儿,朱子顺不会像池副总政界人士那么留意,也不感兴趣。

“这个死结,被新市长找到了。”池副总说“新市长上任后带来了几位顾问,其中一位是港台,东南亚一带,都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这位大师很明确指出,绿山之所以‘官运克制’,就是因为市府对面那个‘大铜钟’带来的煞气。”

“你们这些唯物主义者还信这个?”朱子顺摸了摸脑袋,如果不是听池副总这番话,他可想不到“大铜钟”对市领导们的前程,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唯物主义者讲辩证法,有些事情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池副总说“这大师可不是徒有虚名,新加坡总督府,李嘉诚办公室的风水都是请他布局的。”

“以前倒听说过,给人送礼不能送钟表,没想到咱绿山这大铜钟,还给市领导添堵了。”

“你知道就得了,别在外面瞎传。”池副总说“新市长来绿山这三把火烧得可不得了,中央,外省市媒体隔三差五就给绿山宣传一番,连国外路透社,BBC都来做专题报道。这在绿山历史上可前所未有。这位新市长绝对有魄力,是绿山之幸啊。”

“过去每届市领导,好像都有这规划,那宏图的,可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没想到这位新市长大手笔,真是说到做到。”

“不一样。过去那些市领导都求稳,不出格,随大流,就不会犯大错。毕竟做大事总会有风险,稳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比啥都重要。”池副总说“新市长对中央精神领会,有别人比不了的便利条件,这是那些土生土长市领导没法比的。当然就敢想,敢干,敢作为。”


  (https://www.bshulou8.cc/xs/292625/3238991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