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 第2481章 重新分析

第2481章 重新分析


夜色如墨,鹤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烟雾缭绕。浓重的烟味和咖啡的苦涩气息混合在一起,凝结成一种压抑而焦灼的氛围。

案情分析板上,挂满了现场照片、关系网络图和时间线索,正中是那场灭门惨案的受害者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案件的残酷。

方大海站在白板前,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锐利如刀。他的内心翻腾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案件即将突破的兴奋,又有对受害者家属的深深愧疚。

这起案件已经困扰了他太久,每一个无眠的夜晚,那些受害者的面孔都会在他脑海中浮现,像无声的控诉。他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很久,身体疲惫不堪,但大脑却因为刚刚获得的关键线索而异常亢奋。

此刻,方大海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那个神秘的隋海龙,那件明嘉靖青花瓷盘,还有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所有的线索都在他脑中快速重组着。他能感觉到,这些看似独立的证据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现在已经指向一个真相。

方大海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他知道,作为一名刑警,他必须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能让情绪影响判断。但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案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刑事案件,它可能牵涉到更深层的利益网络,至于接下来如何追查李建国的不明财产,好像不归自己管了。

“同志们,”方大海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之前的调查陷入了瓶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一直没完全搞清楚凶手的核心动机。”

“是为了仇杀?情杀?还是图财?现场没有任何翻动痕迹,李建国家中的现金、首饰并未丢失,这让我们对‘图财’这一动机产生了怀疑。”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眉头紧锁的同事。

“但现在,从江城‘雅集轩’贾老板那里,我们终于确认,现场缺失的一样东西,正是这件,”方大海用马克笔在白板上重重写下了“明嘉靖青花鱼藻纹诗纹盘”,并在下面划了两道横线,“而且,根据贾老板的回忆,购买这件瓷盘的人,正是我们本地的外贸公司老板,隋海龙。”

会议室里骤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惊讶、疑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隋海龙这个名字,对于鹤城警方来说,确实如雷贯耳,却又让人感到棘手。

这个人,在鹤城绝对算得上一个人物,早年混迹于灰色地带,靠着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发家,关于他的传闻,充斥着暴力、欺骗和背叛。没有人知道他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怎么来的,只知道他胆子极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后来,这个隋海龙居然奇迹般地抓住了经济改革的机遇,利用一些特殊的关系和过人的胆识,摇身一变,从走私手表、家电等紧俏商品起家,完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积累。

随后,这家伙开始漂白自己的身份,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表面上做起了正经生意。但明眼人都知道,他背后的水有多深,关系网有多复杂。这些年来,隋海龙的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隐隐有成为鹤城商界新贵的趋势,而且在本地也算是一个手眼通天的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专案组在侦办初期,也对他进行过摸排,想要看看他是否与李建国之间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隋海龙与李建国的交集似乎并不深,至少在明面上,两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冲突或者私人恩怨。加上案发当晚,隋海龙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能够证实,他在另一个城市参加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所以,经过初步的排查之后,专案组不得不暂时将他从重点嫌疑对象的名单中移除。

“得知消息之后,今天我们立即传唤了隋海龙。”方大海继续说道,声音变得更加沉稳,“起初,这家伙还想装糊涂,声称自己对这件瓷盘一无所知。”

“但当我们拿出贾老板的证词和购买记录时,他的脸色立刻变了。”

方大海在白板上又添了几个关键词,“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询问,隋海龙终于松口了。”

“他承认,大约三年前,自己为了从李建国那里获取一条走私货物的渠道信息,他专门做了功课,了解到李建国平时喜欢收藏古董字画。于是投其所好,特意到江城'雅集轩'购买了这件嘉靖青花诗文盘送给李建国。”

“根据隋海龙的供述,”方大海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着,“他当时的计划很简单——通过这件'贵重'礼品打开李建国的心防,从而获得内部消息。”

“李建国当时手里掌握着很多敏感信息,对于隋海龙这样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就是金钱。”

“隋海龙声称,当时从贾老板处购买这只盘子只花了两万块,但对李建国谎称花了五万,以此显示诚意。”方大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这个隋海龙倒是挺会算计,用两万块的成本,换来了几十万的利润空间。”

“事后证明,他的投资确实是成功的。”方大海翻开手中的笔记本,“通过李建国提供的内部信息,隋海龙准确掌握了时间和重点区域,成功避开了风险,将那批走私货物——”

“主要是高档电子产品和奢侈品——全部安全运进境内,并迅速出手,据他自己估算,这一单在当时,他净赚了至少八十万。”

“按照江湖规矩,事后隋海龙还分给了李建国一部分利润,大概三十多万块的现金。”方大海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隋海龙出钱出力,李建国提供信息,双方各取所需。”

“但是,”方大海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一个调门,“据隋海龙所说,此后两人便再无深入往来。他强调,那次合作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找过李建国,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与李建国有任何业务接触。”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几位资深刑警交换着眼神。

一位年轻的刑警忍不住插话:“方队,如果按隋海龙所说,这盘子他买来才两万,就算骗李建国说值五万,那也不至于啊?”

“现在这年头,五万块钱虽然不少,但也不是什么天价。”

另一位女刑警也皱着眉头补充道:“是啊,方队,按理说隋海龙现在的身家,应该不会在乎这几万块钱。他的贸易公司年营业额都有几百万呢。”

“关键是,”那位年轻刑警的声音越来越激动,“凶手为什么在残忍杀害一家四口之后,别的值钱东西不拿,偏偏只拿走了这么个'不值钱'的盘子?”

“李建国家里还有金项链、钻戒,还有几万块现金,这些都比一个瓷盘好变现多了。”

“对啊!”另一位刑警也加入了讨论,“我们在现场勘查时发现,李建国家里的现金、手表、金银首饰什么的都还在。这些东西的价值,加起来都比一个五万块的瓷盘高了,他不拿这些东西,偏偏就拿走一件瓷盘?”

“这动机说不通啊!”年轻刑警的声音中充满了困惑,“为了几万块钱杀人全家,或许可以说通;可是这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不符合逻辑。”

“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罪犯都不会为了这点钱铤而走险,更别说连杀一家三口了。”

“而且,”一位老刑警慢慢开口道,“如果真的是为了钱,那凶手大可以在李建国单独在家的时候下手,何必等到全家人都在,增加作案难度和暴露风险?”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在本子上记着什么。会议室里充满了困惑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疑惑。确实,如果仅仅是为了几万块钱,这起灭门案就显得更加诡异和难以理解了。

“还有一点很奇怪,”一位来自江城,重新负责现场勘查的技术员突然说道,“我们在复查现场时候,发现凶手并不是没有翻动现场。只能说凶手翻找东西的手法很有目的性,不像是随意搜寻,更像是在找特定的物品。”

“是的,”另一位技术员点头附和,“从翻动的痕迹来看,凶手对李建国家的布局很熟悉,直接就找到了瓷盘的位置。这说明什么?说明凶手要么是熟人,要么事先踩过点。”

“方队,按照你刚才的理论,我们开始初步断定的,熟人亲属作案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方大海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的表情始终很平静。他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反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https://www.bshulou8.cc/xs/13402/2225487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