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章 嘿,魔都欢迎你
女子200米即将开始。
“On your marks”指令,8位选手依次俯身。
因为是国内的比赛,所以除了陈娟,韦勇丽也有机会站上舞台。
一共9个人开始追逐。
陈娟第五道,采用标志性的曲臂起跑姿势。
双臂呈45度弯曲撑地,肘部贴近躯干,前臂与地面夹角30度,手掌指尖朝前,拇指与食指呈“八字形”扣住赛道。
臀部抬高至高于肩部10厘米,膝关节角度90度,踝关节背屈15度,重心落在前脚掌与手掌连线构成的三角形支撑区域内。
此姿势经苏神实验室生物力学分析,可使肩部肌群张力降低20%,减少启动时的上肢能量消耗,同时使髋、膝、踝三关节形成“链式发力”预激活状态。
这是今年陈娟的启动新变化。
对比其她选手的直臂起跑,如奥卡巴雷双臂直撑、肘部锁死,陈娟的曲臂姿势使起跑反应时的神经传导路径缩短0.02秒。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在“Set”口令阶段,陈娟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强度达到最大收缩值的70%,比直臂起跑选手平均高出12%,为蹬地发力储备更强肌肉势能。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韦勇丽的变化。
韦勇丽在第九道,虽然也不是多好,但是总比一二道要好,说明国内女子选手在国际比赛上不断取得好成绩之后,还是给其余的运动员争取到了更好的参赛机会。
不然放在以前,那肯定是固定一二道。
此时采用“半曲臂”过渡姿势。
所谓半曲臂,就是双臂微屈,肘部夹角120度,兼顾直臂起跑的稳定性与曲臂起跑的灵活性,她的重心比陈娟低5厘米,膝关节角度85度,适配其“小步快频”的启动策略。
作为对比,第6道,奥卡巴雷则将重心压得更低,膝关节角度80度,双臂完全伸直,依赖股四头肌爆发力实现快速弹射。
嘭————————
发令枪响瞬间,压敏起跑传感器忠实记录反应。
陈娟的起跑反应时为0.155秒,位列所有选手第二,蹬地阶段,她的后脚蹬地时间为0.18秒,蹬地力度峰值达2.8倍体重,地面反作用力传导效率92%,通过髋、膝、踝三关节的“蹬伸链”,将垂直方向的支撑力转化为85%的水平推进力。
曲臂姿势的优势在此阶段完全显现。
陈娟的肩部在蹬地时仅下沉3厘米,远低于奥卡巴雷的8厘米,上肢晃动幅度减少15%,避免了直臂起跑时肩部肌群的“被动拉伸损耗”。
同时,曲臂使她的躯干在启动后能快速抬起,躯干与地面夹角从45度升至60度仅用0.3秒,比直臂起跑选手快0.05秒进入加速跑姿势。
切入弯道,陈娟开始调整跑姿。
躯干向内侧倾斜,倾斜角度从0度逐步增至28度,左侧肩低于右侧肩5厘米,左臂摆动幅度缩小至30厘米,右臂摆动幅度扩大至50厘米,形成“内侧小摆、外侧大摆”的手臂协同动作,以抵消离心力。
韦勇丽在此阶段出现短暂技术偏差,躯干倾斜角度最大达32度,超过最佳平衡角度28-30度,导致左侧脚掌外侧过度受力,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她的左侧钉鞋与赛道摩擦痕迹呈“弧形”。
而非理想的“直线型”。
增加了5%的额外阻力。
速度从6.5米/秒降至6.24米/秒,暂列第六位。
弯道加速。
她的每一步过弯道时,内侧脚蹬地角度为65度垂直方向为90度,外侧脚蹬地角度为75度。
此角度可使蹬地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与弯道切线方向一致,减少侧向分力损耗。
同时,她的步频稳定在每秒4.0 步,步幅波动幅度控制在±2厘米,步长差,左右脚步幅差值,仅0.5厘米,远低于奥卡巴雷的1.2厘米,这种对称性使身体重心轨迹偏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最大限度保持速度。
奥卡巴雷此时试图通过提升步频追赶,步频从增加0.1每秒,但步幅却缩小,速度维持在6.65米/秒,与陈娟的差距稳定在0.07秒。
这叫做得不偿失。
奥卡巴雷的外侧脚蹬地时踝关节跖屈不足,仅20度,理想值为30度,导致蹬地效率降低8%,无法实现有效加速。
不过奥卡巴雷也不弱!
立刻将躯干倾斜角度降至30度,内侧脚蹬地角度从60度增至65度,步频保持每秒4.7步的同时,步幅扩大0.5米,速度回升至6.38米/秒。
为了稳定身形,她的手臂摆动改为“内侧前后摆、外侧上下摆”的协同模式,摆动幅度误差从10厘米降至5厘米,减少了上肢对身体平衡的干扰。
坎贝尔.布朗这个牙买加的焊机选手也不能忽略。
她采用典型的“直臂低重心”姿势——
双臂完全伸直撑地,肘部锁死,前臂与地面夹角10度,手掌全掌贴地。
臀部低于肩部5-8厘米,膝关节角度80-85度,踝关节背屈20度,重心落在前脚掌与手掌构成的“窄支撑面”内。
这种姿势能最大化激活股四头肌与小腿肌肉,适配爆发力输出。
不过……
这场比赛她显然不在状态。
比如30米处突然增大躯干倾斜角度,从0度骤增至32-33度,就超过最佳平衡角度不少。甚至出现“单侧手臂摆动失衡”的问题。
左臂摆动幅度骤缩至20厘米,右臂扩大至60厘米,导致上半身向外侧偏移。
甚至还有些核心力量不足。
使得躯干倾斜时伴随腰部侧屈。
右侧腰部肌肉代偿过度。
这样就会使得,布朗在弯道上,重心高度从1.05米降至0.95米,重心投影点内移至支撑点内侧3厘米,超出赛道倾斜角度的平衡范围,导致左侧脚掌外侧过度受力。
入弯阶段甚至出现2次“重心回弹”,重心突然外移2厘米,每次回弹导致速度损耗0.05米/秒。
这些损失让布朗整个速度都提不起来。
不管她这个赛季状态如何,反正这场比赛是不行了。
甚至在这里,她的亮点瞬间被巴哈马选手斯特拉坎的夺走。
作为巴哈马短跑新生代代表,斯特拉坎的启动技术兼具“爆发力”与“节奏性”。
既避免了奥卡巴雷式“过度爆发导致后续乏力”。
也克服了布朗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启动迟滞”,形成独特的“膝主导均衡启动”风格。
蹬地时序,以膝关节伸展为先导,髋、膝、踝三关节蹬伸时序差仅0.015秒,形成“连贯发力链”,避免布朗因肌肉协调性下降出现的“髋部滞后”问题。
蹬地数据,后脚蹬地时间0.172秒,蹬地力度峰值2.7倍体重,地面反作用力水平分力占比75%,垂直分力占比25%,推进效率更优。
躯干抬起,从“各就位”到躯干与地面呈60度仅用0.32秒,更快进入“加速跑直立姿势”,减少因躯干过低导致的空气阻力。
30米处进入弯道切入段时,斯特拉坎的技术调整更是极具教科书意义。
倾斜引导,以髋部内侧旋转,旋转角度10度,带动躯干倾斜,而非布朗的“腰部侧屈代偿”。
躯干倾斜角度从0度以0.4度/步的速度逐步增至60米处的29度。
最佳平衡角度区间。
未出现任何骤倾或晃动。
摆臂协同,同步切换为“内侧小摆,左臂35厘米,外侧大摆,右臂55厘米。
摆臂频率与步频保持1:1同步。
左臂摆动时肘部贴近躯干,减少离心力对身体平衡的干扰。
作为对比,布朗这边因核心肌群,腰腹、背肌力量下降,30米处仍以“肩部倾斜”带动躯干,导致倾斜角度骤增至32度。
40米处出现“腰部侧屈过度”。
被迫减速调整0.04秒。
斯特拉坎的入弯重心控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不愧是未来可以跑到22.15的人。
去年就可以22.32的人,那时候才20岁,百米pb更是只有11.20。
绝对是有天赋。
体育竞技就是这样,你不能看你以前能跑多快,你现在就能跑多快,年纪大了就要承受时间法则带来的影响。
布朗在这里明显状态不够好。
被年轻的选手超越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这还是巅峰期,那她可以轻易干掉对手。
08年她更是21秒74。
不过在上一次进入22秒以内,也已经是4年前。
整整4年。
连续4年她的成绩200米曲线呈现,不断下滑趋势。
22秒22,22秒32,22秒53,今年的最好成绩更是只有22秒94。
不管怎么看,都好像是英雄末路。
可真正的老纪要,她只是知道在哪里节约能量,这两年不是大赛年,没有必要去逼迫自己好好修整,好好修改技术,调整技术动作,更加适配自己现在的身体条件,才是老将该做的。
等她做好明年的时候。
就是她再次展现光芒的时候。
至于老了,那还早的很呢。
只不过是2014年,好像显得老了而已。
弯道途中跑。
砰砰砰砰砰。
陈娟继续压制所有人。
首先从启动的1.05米平稳降至弯道的1.0米,重心降低幅度5%,布朗降低8%,奥卡巴雷更是降10%,导致蹬地效率下降,既减少离心力影响,又避免因重心过低增加蹬地负担。
陈娟处理细节掌控的更好。
弯道极速。
重心投影从直道的“支撑点前方5厘米”逐步内移至弯道的“支撑点内侧2厘米”。
与魔都体育场12.5度的赛道倾斜角完美匹配,重心轨迹偏差仅4厘米。
布朗达7厘米。
奥卡巴雷5厘米。
过弯道弧顶。
脚掌受力,内侧脚脚掌落地时,受力中心点集中在脚掌内侧1/3处,外侧脚受力集中在外侧1/3处,完全契合弯道蹬地的“切线方向发力”需求。
避免因脚掌受力偏差导致的“侧向分力损耗”。
这方面布朗侧向分力占比达15%,斯特拉坎8%,陈娟更是只有7%。
下弯道。
向心力开始抽离。
陈娟在这里稳定的也不错。
只要前面保持住优势。
奥卡巴雷后面别想轻松追上来。
但是她没有想到布朗这场比赛跑成这样。
毕竟在她的心里,布朗还是比奥卡巴雷更强。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事情的时候。
斯特拉坎也许表现不错,但还是太年轻。
本来她也能够产生威胁,毕竟去年她也有22秒30 这样的能力。
可是刚刚开赛的时候,显然还没有激发。
当然也有可能是非大赛年,她的教练正在对她进行调整。
不管怎样,反正这场比赛。
斯特拉坎最多就是压制,压制没有表现好的布朗想要和自己以及奥卡巴雷争锋,有点困难。
下弯道。
砰砰砰砰砰。
陈娟蹬地技术开始转变。
蹬地技术呈现“外侧脚主导”的特点。
蹬地角度,内侧脚蹬地角度68度,外侧脚蹬地角度78度。
蹬地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与弯道切线方向偏差<3度。
侧向分力损耗仅6%,布朗达14%之多。
砰砰砰砰砰。
外侧脚强化,外侧脚蹬地力度峰值达2.8倍体重,内侧脚2.6倍体重,蹬地时间0.165秒,比内侧脚短0.01秒。
这是要通过外侧脚的“强蹬快离”。
为身体提供持续的切线方向推进力。
梅氏切线,又更上一层楼。
这里不是说她跑的有多快,只是在技术上的掌控感会更加细腻。
立雪梅本人因为当年的训练计划训练模式以及科学保障医疗体系都不及格,导致跟腱重伤之后98年就渐渐的滑落巅峰。
这导致她自己都没有好好体会过这一门自己开创的技术。
而现在她有很多理论。
陈娟。
都可以帮她付诸实践了。
奥卡巴雷拼命追赶。
老是输给陈娟。
让她也有了一些心理程度的影响。
让她想要尽快摆脱。
这让她启动方面就受到了一点影响。
进入下弯道。
奥卡巴雷因外侧脚踝关节力量下降,跖屈角度仅30度,远远小于陈娟的38度,这种情况就让她外侧脚蹬地力度峰值仅……2.4倍体重。
外侧角蹬地力度峰值减小,那么奥卡巴雷蹬地后脚掌离地速度也就会变慢0.02秒。
直接导致每步推进力比陈娟这里少12%。
“弯道进直道!”
“陈娟,第一个冲了出来!”
“完美展现了自己女子短跑的前程优势!”
自从成了女子历史上第一个掌握曲臂起跑的人。以前和陈娟根本就八竿子都挨不上的前程优势四个字,开始体现,而且越来越多的和她的比赛紧密相。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有些听起来不入耳。
但是听多了。
自然就感觉不同了。
也就习惯了。
甚至你不这么说都不行。
这就是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印象转变。
陈娟这里就是一个缩影。
当9位选手冲过弯道末端,直道段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的赛道上,陈娟的红色身影已清晰领跑,她刚完成弯道向直道的衔接,躯干从28度倾斜恢复至垂直,双臂自然下垂后开始转为前后大幅摆动。
1米75的身高在灯光下形成利落的跑姿轮廓。
身后的奥卡巴雷紧随其后。
1米8的高大身形格外显眼。
她正借着出弯的惯性,试图将身体完全展开。
这是她启动“大步幅追击”的信号。
前面因为自己的身高太高,惯性太大,重心也太高,可能很难竭尽全力,但是进入最后的直道冲刺。
奥卡巴雷前面的劣势就会转化为优势。
陈娟的身高其实已经很高了,但是无奈奥卡巴雷身高超过1米8。
所以在这个地方她要尝试习惯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
这也是所有的精英运动员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做的调整和改变,因为你的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优势。
那么你就要需要通过和不同运动员的对比来调整你的比赛策略。
除非你这个项目就是最强。
那就不用调。
不然的话。
这是一门必要的课程。
如果你只会用自己的优势去作战,而无法用自己的劣势来面对人家的优势,无法面对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劣势。
那么你很难在最高的舞台上更进一步。
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两人的差距肉眼可见,进入直道之后,不再像弯道那样需要看前伸数,陈娟的肩膀比奥卡巴雷靠前1米多,换算成田径赛场的“身位差”,大概是4~5个身位。
奥卡巴雷显然早有准备,出弯后第一步便刻意拉大步幅,脚掌蹬地时膝盖几乎完全伸直,身体向前的跃动幅度明显大于陈娟。
而陈娟并未被对手的气势干扰,她保持着自己习惯的跑姿,步频平稳,手臂摆动幅度控制在胸前至腰后之间,每一步落地都扎实有力,像是在赛道上钉下一个个稳定的支点。
此时的在没有太多人关注的角落。
韦勇丽居然超过了布朗。
朝着第四开始发起冲击。
斯特拉坎则在第三位稳住节奏,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前方的“红白对决”。
1米75的陈娟与1米8的奥卡巴雷,一个以节奏制胜,一个靠身体天赋追击,直道上的每一米都充满变数。
直道前30米,奥卡巴雷的身高优势开始显现。
每一个10米几乎都会肉眼可见的缩小。
她的每一步都比陈娟多出近10厘米,肉眼可见地缩短着距离。
可惜这里不是尼日利亚。
看台上的观众都是国内观众为主。
自然会为陈娟捏把汗。
但陈娟的节奏把控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她没有盲目跟随奥卡巴雷的步幅,而是继续保持自己熟悉的频率,每一步落地时都刻意加强核心收紧,避免因对手的冲击打乱呼吸节奏。
140米。
她的手臂摆动始终稳定,没有出现丝毫慌乱的大幅晃动,躯干微微前倾,保持着向前的冲劲。
145米处,当奥卡巴雷的直道步幅达到峰值时,陈娟突然小幅加快了摆臂速度,像是在为后续的冲刺储备力量,这一细微调整让她暂时稳住了差距,没有被奥卡巴雷进一步逼近。
砰砰砰砰砰。
此时的赛道旁,电子屏显示两人的瞬时速度几乎持平,但奥卡巴雷的步幅优势仍在持续输出。
她每跑三步,就能比陈娟多些,这种“以步幅换距离”的策略,让她在直道中段始终保持着追击的压力。
“奥卡巴雷追得很凶!”
“直道后程本来就是她的优势!整个国际舞台上能在后程把陈娟逼到这个位置的人也就只有少数几个了!”
“陈娟顶住!把速度维持住!”
“不要给对方机会!”
直道中段,进入最关键的“10米拉锯战”。每一个10米的递进,奥卡巴雷都在全力蹬地扩大步幅,她的身体几乎完全展开,头部微微后仰,双臂大幅摆动以带动身体向前。
而陈娟则像是一道稳定的红色闪电,始终保持着紧凑的跑姿,步幅虽不及奥卡巴雷的步幅震撼,却胜在毫厘不差的节奏。
没错,就是节奏。
陈娟节奏感比之前要更好。
这和她整个人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沉稳,越来越能把控细节有关。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她们俩已经拉开了和其余选手的差距。
也就是说冠军就会在她们两个人之间产生。
谢文君110米栏夺冠之后。
大家真的很希望看到又有一名选手能够在家门口夺冠。
这30米的较量中,陈娟的核心优势逐渐显现。
她的节奏没有出现任何波动。
宛如不动如山。
即便是对方不断接近。
也没有影响到她太多。
而奥卡巴雷为了扩大步幅,身体开始出现细微的晃动。
尤其是在蹬地瞬间。
她的膝关节角度偶尔会超过170度。
这是肌肉疲劳的信号。
听到对方的钉鞋声音有些改变。
陈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
她没有急于加速。
而是继续以稳定的节奏消耗对手。
等待最后的决胜时刻。
直道后20米,奥卡巴雷的追击达到顶峰。
170米处,她和陈娟还剩下两个身位。
180米处,还剩下一个半身位。
黄色与红色的身影在赛道上并驾齐驱,看台上的欢呼声瞬间达到顶峰。
这是本场比赛最胶着的时刻。
尤其是现在自己家的运动员还在领先。
对方正在大力追赶。
最是刺激人的神经。
190米。
奥卡巴雷此时已拼尽全力,她的步幅仍保持着超大尺寸,每一步都像是在跨越障碍,1米8的身高让她的冲线优势理论上更大。
但……陈娟的节奏依旧稳如磐石。
她的呼吸均匀,手臂摆动幅度不变,躯干前倾角度微微加大,开始启动最后的冲线动作。
190米处,两人的差距再次缩小一些,来到一个身位以内。
奥卡巴雷的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终点线,嘴角因用力而紧绷,她知道,只要再加速一步,就能完成超越。
可惜。
这个再一加速。
似乎再也没出现。
陈娟始终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用稳定的节奏消耗着她的体力。
陈娟这里速度下降的频率已经和她慢慢的接近。
这个时候在想和前面一样超过去。
按照前面的追赶阶段。
越发不可能。
195米处,陈娟突然将躯干前倾角度加大到5度。
双臂向前摆动至胸前。
这是冲线的标志性动作。
奥卡巴雷紧随其后,也试图前倾身体,但她她前面追的太狠。
引以为傲的步幅已无法再扩大。
反而因身体疲劳出现了0.01秒的迟滞。
事实上到这里她已经输了。
比了这么多年,她已经很清楚和这个东方马尾辫比压线。
自己就没赢过。
之前没赢过。
现在想要赢。
那纯粹也是有点幻想。
这样的心思一旦出现。
奥卡巴雷的脚步就更加沉重。
即便是还没到终点,其实……已经告负。
……
“陈娟要赢了!”
“压线!!!”
“陈娟22秒33!!!!!!”
“魔都钻石联赛200米女子冠军诞生!!!!”
“力压奥卡巴雷22秒36!!!”
“精彩的比赛!强大的抗压能力!最后的大直到一直被追赶,但是她的节奏丝毫不乱,我想这就是我国运动员需要学习的场面之一!”
这个时候全场都开始爆发欢呼。
然后陈娟这个时候尽显亚洲一姐的风范。
她回头。
转身看着有些不符合恼怒的奥卡巴雷。
轻飘飘的开口带着微笑,稳稳说道:
“嘿。”
“姐们。”
“上海。”
“欢迎你。”
(https://www.bshulou8.cc/xs/8760/86367249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