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祖龙赤蛇 > 第9章 蕲南之战

第9章 蕲南之战


韩伯的安稳日子没有过几天,一天夜间,他被鼓声惊醒,立即穿衣起来集合。项燕率领大军出发了。韩伯问项燕,连夜进军攻打何处?项燕简单地回答道:“秦人占城阳,吾当复之!”

这时楚军在巨阳附近,距离城阳在五百里以上。韩伯闻言大惊道:“将趋五百里而救之乎?”

项燕同样简单地回答道:“未也!”韩伯见项燕不肯透露实情,只得惊疑不定地随大军出发。走了两天,进入寢城境内,全军停下,因为前面有秦军挡住道路。项燕立即进行战前部署。两军相持了没两天,秦军突然撤退,项燕立即挥军进击。后来韩伯才知道,项燕预先派了项梁引项家本部人马,在大军前进的掩护下,隐蔽进入项城,切断了寢城秦军的后路,秦军被迫撤退。

大军尾追了秦军一天,到达项城城下,略事休整,又连夜出发,急行军三天三夜,再次与秦军相遇。楚军前锋立即向秦军发起进攻,项燕率主力迅速向前推行。韩伯看到,在楚军的猛攻之下,秦军的一座座营垒被攻克。秦军不断组织力量反扑,但都被楚军击溃。韩伯甚至看到秦军的大旗都被楚军一面面夺取。事后清点,一共攻破秦军两座营垒,斩杀秦军都尉七人。楚军乘胜追击到陈城城下。

楚军的英勇善战给韩伯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又重新回到陈城附近,让韩伯信心满满,似乎恢复韩国有望了。

随后韩伯得到消息,原秦军主将李信和蒙恬都被免职,秦王重新启用了老将王翦和蒙武。

然而,楚军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了。面对退回城父的秦国大军,楚军似乎也没有勇气再打一仗。愁云再次堆上项燕的脸庞,他似乎对战局越来越感到不安。

韩伯不敢打扰项燕,只能悄悄地问项缠道:“乘胜而进,不亦宜乎?”

项缠道:“将军出奇兵,欲破秦军。秦军退城父,虽败,其力未屈。据城而守,无所乘也。”韩伯这才知道,就算连续斩杀七名都尉那么大的胜仗,也没能让秦军伤筋动骨;惨败后的秦军依然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项燕让韩伯写一封文书到寿春,请楚王再发兵二十万,与秦军对抗。——从陆续得到的情报看,秦王已经再次举国动员,据说王翦将得到六十万众。项燕当着众人的面笑道:“彼叠经征战,六十万众何所得?得之于妇孺乎?”但内心还是十分担心,在没人的时候,总是长吁短叹;而且派出了大批明探暗哨,侦察秦军援军到达情况。大约一个月内,秦军已经到达了二十万人,而自己这边,楚军的援军则要迟缓得多,至今才到了十万人,其他部队还在路上。——楚王不愿意过多调动寿春周围的部队,以至削弱寿春的防御;调动的军队多来自鲁地、吴地,路途遥远,以致迟迟不能到齐,项燕一直没有能占有兵力上的优势。

在每天例行的军事会议上,许多人都建议项燕先夺取陈城、许城,依次而进;项燕也真的带着诸多县公巡查了陈城外围的防御体系。回来后,他问诸县公:“孰能为吾取陈城?”没有县公敢答话。项燕又问道:“孰能为吾当秦军?”还是没有县公答话。攻占陈城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最后,项燕道:“吾以三十万众,扼秦军六十万,是大功也。久则秦必败!”诸县公也都称是。

几个月来,秦军也没有向楚军发动进攻的意思,他们举办着各种运动会,进行着各种比赛。而楚军每天的例会也不再讨论作战事宜,大家似乎很悠闲地聊着天。其实心里大家都在想,这样拼粮食消耗,到底谁耗得过谁呢?

双方沉默的消耗中度过了春天。到夏天来临时,寿春方面发来军情:彭城方向出现大批秦军,请将军速往救援。

项燕清楚地知道,主要的敌军是当面的王翦所部,彭城方向只不过是辅助方向。但军中的诸县公多是鲁地的县公,他们纷纷请求项燕,立即回军救援,如果鲁地被侵,寿春将门户洞开。

韩伯列席会议,为起草公文做准备。他亲眼看到项燕苦口婆心地劝告诸将,一但离开,就会被王翦趁虚而入,大军有可能到不了彭城。但诸县公不干,坚持只要留下一支精干的军队据河而守,完全可以抵挡住秦军十天以上。那时,楚军已经退出数百里之外,说不定就到达彭城之下了。

项燕顶了几天,终于顶不住众县公的轮番苦谏,只得同意撤军,大约各县公的家里也派人来催了。

项燕留下兵力最为雄厚的两名县公担任后卫,三十万大军依次拔营撤退。

三十万大军的移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项燕煞费苦心,为每个县公指定了详尽的撤军路线和时间表,严令各部必须按次序前进,不得混乱。

撤军进行了两天,王翦发动了进攻。时机刚刚好,正是最后撤退的十万大军拔营离开,又没有走远之时。

只用了一天,王翦就突破了后卫的防线,大军立即向楚军撤退的方向追击而去。

最后一批撤离的军队以项家军为主体,由项燕亲自指挥,韩伯作为门客,跟在项燕的左右,能够近距离感受整个战场的形势。

承担后卫的两名县公虽然奋力作战,但无论是兵力还是指挥都不是王翦的对手,他们被王翦击败只是时间问题,而项燕要的就是时间。项燕自然不可能指望两名县公能够拖住王翦十天,但拖个三五天应该还行,这样他就能在下一道河流边构筑起新的防线。但项燕的希望还是落空了,两名县公只拖住了王翦一天时间。

尽管作战不尽如人意,但也不在项燕意料之外,毕竟后卫给他留出了一天时间,使他避免了在行军中作战。

后军大约五万人,分成数路向巨阳方向撤退,项燕亲自率领项家军走在后军的最后面,临时担任后卫。到达预定的宿营地后,项燕满意地看到,前军和中军都正确地执行了自己的命令,宿营地的营垒构筑虽谈不上尽善尽美,但也完全够用。项燕进入这些由前军构筑、中军加强的营垒后,心里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拔营后,韩伯亲眼看见秦军又跟了上来,而且不是远处的尘土,而是实实在在的军队。承担了望的哨兵不时报告着秦军的大致兵力,最后哨兵也数不过来了,只能道:“敌军无尽数已至!”

项燕命令项家军重新进入营地,准备迎战,其他部队继续东撤。不久,都不用哨兵报告,韩伯已经可以望见远处秦军身影。韩伯心里十分紧张,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忧心忡忡。但偷偷看了项燕一眼,见项燕坐在营地中,俯身观看着眼前的山川图,好像对眼前的战斗毫不在意。

秦军前进到十里之外列阵,与楚军对峙;楚军也没有主动出击。对峙了约半天时间,军使来报,全军已经过了河。项燕即分派各营,依次退到河边渡河。他自己最后一个渡过河去,韩伯与他同乘一只船。当他们渡过河时,秦军也已经出现在河边。

韩伯悄悄地问项燕道:“彼众吾寡,彼胡不攻之?”

项燕道:“彼前锋也,但通其道,非将攻之。”

但后面的路就没有这么平静了。秦军大队终于紧紧跟了上来,前卫也展现了更加积极的态度,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楚军,令项燕不能顺利脱离战斗。为了掩护大队撤离,项燕不得不时不时地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反冲锋,将秦军驱离。而这些小部队,有时就回不来了。

这种以牺牲自己换取全军生存的任务当然不可能委派给别的县公,只有让自己的项家军承担损失。然而,在项燕的率领下,尽管项家军损失惨重,但大军基本保持完好,各部大体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稳步后撤,三十万大军在半个月的撤退过程中,尽管承受了王翦巨大的压力,却依然保持着战斗力,安全退到蕲城。

退到蕲城,项燕才发现,他事实上陷入了王翦的战略合围之中。攻打彭城的军队远不是一支小部队,而是有着近二十万的大部队,他们在彭城外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以逸待劳,等着项燕一头撞过来。前锋进行了数次试探性进攻,均被打退。现在王翦率领的主力也跟着项燕来到蕲城,与彭城城下的秦军对自己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项燕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商议下一步行动。可选的策略不多,不外是南攻(王翦)北守(彭城)还是北攻南守。商议的结论是,北边的秦军以逸待劳,非短时可下;不如集中兵力,乘南北两线的秦军还未取得联系之时,先攻破王翦。

所有人都知道,王翦非易与之辈,但贸然进攻秦军彭城之下的坚固营垒,后卫肯定不可能挡住王翦的进攻;而进攻王翦时,彭城的秦军则不一定会出击。相比之下,进攻王翦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虽然也很渺茫。


  (https://www.bshulou8.cc/xs/598/5038082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