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伪造文件
天蒙蒙亮,除夕夜的鞭炮碎屑还没扫净,大年初一的饺子味儿还在嘴里留着香,陈飞的心思却已经活络开了。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都是关于全国195机改进技术推广的细化方案和年后工作安排。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拜年问候和孩子们追逐嬉闹的声音。林婉轻手轻脚地起来,给小满掖好被角,看了眼正在思考的陈飞,转身去生炉子,她蹲在那儿,用废纸引着火,昨天去农场看了大哥,虽然心里酸楚,但陈飞那句“有机会再去看他”的承诺,让她的心落到了实处。
“这么早就起了?”陈飞听到动静,抬起头。
“嗯,煮点儿粥,热几个馒头,再把昨天的剩菜烩一烩。”林婉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你也别太累,这才大年初一。”
陈飞笑了笑,放下笔,“过了初五,部里和各地的人就要动起来了,咱们得走在前面。”
早饭简单却热乎。金黄的小米粥,暄软的白面馒头,加上一盆杂烩菜——里面有昨晚剩下的几片肉、几块炸带鱼、白菜粉条,热腾腾地吃下去,浑身都暖了。小满自己拿着馒头啃着,嘴角沾着粥渍,大眼睛看看爹,又看看娘。
“爹,今天能去放小鞭吗?”小满咽下嘴里的馒头,充满期待地问。
“下午,下午爹带你去院子外面空地上放。”陈飞摸了摸女儿的头,“上午爹还得去局里一趟。”
“大年初一还去单位?”赵春梅端着一碟咸菜过来。
“有点儿事要处理,去看看就回来。”陈飞没细说。他确实要去局里,但不是处理普通公务,而是要用那间新配的、拉了专线的办公室电话,给张鹏举打个长途。
吃完早饭,陈飞穿上中山装,外面套上军大衣,推着自行车出了门。吉普车虽然方便,但大年初一开着招摇过市,未免太扎眼,还是自行车低调。
街道上比平时冷清不少,店铺大多关着门,只有零星的副食店和合作社开着,门口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大多是拿着副食本和票证购买定量年货的居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和食物香气,偶尔有穿着新衣的孩子追逐跑过。
来到农业局大院,门口值班的保卫认得他,敬了个礼就放行了。大楼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值班人员。陈飞径直上了二楼,打开技术处项目办公室的门,反手关上。
屋里很冷,他没急着生炉子,先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黑色的专线电话手柄,要了长途台。
“喂,帮我接省城,省供销社,找张鹏举主任。”
195机改进技术的全国推广,离不开供销社这条毛细血管网络。他要将供销社深度整合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张鹏举的声音:“喂?哪位?大过年的……”
“鹏举哥,是我,陈飞。”
“哎呦!兄弟!”,“你这电话打得可真早!过年好过年好!给你拜年了!”
“鹏举哥过年好。”陈飞寒暄两句,立刻切入正题,“打电话是想跟你敲定一下配件供应和服务站建设的具体细节。部里的正式文件和标准手册估计正月十五前后就能下发到各省,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把第一批核心区域的架子搭起来。”
“你说,我听着呢!”张鹏举。
“首先,配件清单我让援朝整理好了,主要是优化过的进气道铸件毛坯、专用油石、研磨膏、高耐磨密封圈,还有我这边提供的教学挂图复制件。这些东西,第一批先发往四大区,每个大区先定三个试点,由你指定的地区供销社承接,挂牌‘195机技术服务站’。”陈飞条理清晰,“配件款走项目经费,但需要你们先垫付,后续统一结算。人员的初步培训,我这边派讲师团下去,就在你们选定的服务站进行,培训对象主要是供销社系统的农机具管理员和维修员,以及试点公社推荐的机手。”
“没问题!垫款小事,人员场地我这边全力配合!”张鹏举一口应下,“兄弟,不瞒你说,这事我已经跟下面透过风了,个个都摩拳擦掌呢!这可是部里挂号的重大项目,跟着干,那是露脸又实惠!”
“光是露脸实惠还不够,”陈飞,“鹏举哥,之前给你的那批‘优化玉米种’,效果你也看到了。我这边,又‘协调’到了一批数量更大的,抗病性、适应性更好。这次,可以借着195机技术推广的东风,以‘保障粮食增产、配合农机效能提升’的名义,由你们供销社的种子公司,优先向这些试点地区投放。”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张鹏举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高产良种加上能省油、增力的农机改进技术,这双重加持下,试点地区的粮食产量想不冒尖都难!而且,种子这东西,操作空间更大……
“兄弟!你……你真是我的及时雨!”张鹏举,“你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得妥妥帖帖!保证让种子落到最需要、最能出成绩的地方!绝对不出半点纰漏!”
“嗯,你办事,我放心。”陈飞,“种子的事情,和195机推广,要形成联动,互相借力。具体怎么操作,你比我懂行。”
“明白!联动!必须联动!”张鹏举连声答应,又问,“那种子……大概什么时候能到位?”
“第一批,正月二十之前,我会协调送到老地方,你派人接货就行。后续的,根据推广进度和农时,陆续提供。”
“好!好!太好了!”
又敲定了几个人选和联络细节,陈飞才挂了电话。明面上,是全国性的农机技术改造;暗地里,是高产良种的战略性铺开。这两条线拧成一股绳,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粮食产量的实质性飞跃。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良种的来源,自然是他那个系统,以及【创造】功能的巧妙运用。他“创造”的不仅仅是超越时代的优化种子,更是配套的、看似来自某个“保密农业研究所”的选育说明和栽培要点,一切天衣无缝。
处理完这件大事,陈飞没在办公室多待,锁好门,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时间一晃就到了正月初六,年味还没散尽,但各单位基本都已恢复上班。
陈飞白天大多泡在项目办公室,和刘援朝、孙卫东一起,对着地图和名单,逐一敲定首批派往各地的讲师人选和行程。王振山反复修订技术标准手册,确保每一个参数、每一句操作要领都精准无误。
陈飞发现,有了“技术霸权(初级)”这个加持,工作的推进顺畅得超乎想象。原本可能因为部门隔阂、资源争夺而产生的扯皮推诿,几乎消失不见。其他相关处室,如生产计划处、财务处,对接起来异常配合,需要协调的文件,往往当天就能走完流程。甚至连局里主管后勤的李副局长,都主动关心起项目办公室的取暖和物资保障,让人送来了几筐优质蜂窝煤和新的暖水瓶。
这种助力,让陈飞更能将精力集中在技术本身和战略布局上。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林华那边。借着一次向郑副局长汇报全国推广筹备情况的机会,提了一句:“……我们这套改进技术,对于劳动强度大、机械设备使用频繁的单位,比如一些国营农场,效果可能更显著。像清河农场那边,排灌任务重,机器磨损快,如果能优先推广,既能减轻农工劳动强度,也能提高生产效率,算是个不错的示范点。”
郑副局长:“嗯,你这个思路不错。农场系统也是我们农业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头我跟农场管理局那边通个气,可以把清河农场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你这边做好技术支持的准备。”
“是,厅长。”陈飞应下。有了郑副局长这句话,他以技术交流、指导培训的名义去清河农场,就名正言顺了。到时候,见机行事,稍微“关照”一下那个孙副队长,或者给林华创造一点机会,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天下午,陈飞正在办公室和王振山讨论手册最终版的插图问题,秘书小吴敲门进来:“陈处,门口有位姓周的老师傅,想见您。”
周师傅?
陈飞心里一动,难道是周福贵?他怎么会找到这里来?难道是柳滩基地出事了?
陈飞对王振山道:“王主任,您先看着,我出去一下。”
“你去忙。”王振山头也没抬,继续研究图纸。
陈飞跟着小吴来到接待室,推开门,正是周福贵,他手里拎着旧布包袱,脸上带着疲惫和焦虑。
“周师傅?你怎么来了?”陈飞。
“陈……陈主任……”周福贵看到陈飞,就是见到了主心骨。
“周师傅,坐下慢慢说。”陈飞给周福贵倒了杯热水,“是不是基地那边……孩子们出什么事了?”
周福贵接过杯子,双手捧着,暖和冻得僵硬的手:“主任,不是孩子们,孩子们都好!吃得饱,穿得暖,吴先生教得也上心。是……是窑厂那边,可能要保不住了!”
陈飞:“怎么回事?慢慢说清楚。”
周福贵灌了口热水:“过了年,公社来了新指示,说要‘整顿清理无效资产’,那个废弃砖窑厂也在名单上。说是……说是要重新测量规划,可能要收回,另作他用。俺打听了一下,好像是公社新来的一个副主任主抓这事,风风火火的,已经在开始摸排了。俺怕……怕他们哪天突然就派人过去,那孩子们……”
一旦公社收回,五个孩子的去向立刻就成了大问题。
“知道是哪个副主任吗?具体怎么个规划法?”陈飞冷静地问。
“听说是姓胡的副主任,叫胡有才。具体规划俺不清楚,但听说他挺看重那块地,好像跟县里什么厂子扯上点关系……”周福贵一脸愁容,“主任,俺实在是没辙了,才冒昧找到您这儿来。吴先生也让俺赶紧来报信,说您一定有办法。”
陈飞:“周师傅,你别急,这事我知道了。你大老远跑来,辛苦了。先在招待所住下,休息休息,我来想办法。”
他让小吴去安排周福贵住进局里的内部招待所,然后回到办公室。
公社副主任胡有才……收回废弃资产另作他用……这理由冠冕堂皇,硬碰硬去阻止,反而容易引起怀疑。
得想个办法,让这个胡副主任自己放弃那块地,或者,让那块地变得“无用”,或者“另有更重要的用途”。
陈飞想起刚才和周福贵的对话中提到的“县里什么厂子”……这里面包藏着某种利益勾连?
他需要信息,需要关于这个胡有才和县里那个厂子的更多信息。光靠周福贵打听来的那点模糊消息不够。
意识沉入系统,进入了【信息检索与有限推演】模块。这个功能他之前用得不多,因为它消耗的闪购币远超物资兑换,而且得到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需要自己分析整合。
锁定目标:柳滩公社副主任胡有才,及其与县办“红星砖瓦厂”的潜在关联。
【信息检索中……涉及基层人事及潜在利益链条,检索难度:中等。消耗预估:3000闪购币。是否进行?】
“进行!”
几分钟后,几条断断续续、仿佛来自不同信件、会议记录或私下谈话的信息碎片,呈现在陈飞眼前:
“……胡有才舅姥爷是县工业局退休老科长……”
“……砖瓦厂扩建计划,急需黏土原料……”
“……胡有意推动将柳滩废弃窑厂及周边地块划归砖瓦厂,作为新料场……”
“……私下承诺,事成后,其小舅子可进入砖瓦厂担任采购员……”
……
信息虽不完整,但足以拼凑出事情的大致轮廓:这个胡有才,是想利用职权,将废弃的窑厂地块利益输送给县里的砖瓦厂,顺便安排自家人进去吃商品粮!
所谓的“整顿清理无效资产”、“另作他用”,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底下藏着的是以权谋私的交易!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他截胡了。
陈飞集中精神,“创造”一份文件——一份来自更高层级、足以让胡有才和他背后的打算彻底泡汤的文件。
目标物品:一份《关于选定柳滩公社原废弃砖窑厂区域作为“新型耐寒作物育种与农机适应性测试隐蔽观测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文件拟制单位:北京市农业局技术处(全国195机技术推广项目办公室)
文件内容要点:鉴于柳滩公社原废弃砖窑厂区域位置相对隐蔽,地质条件具有一定代表性,经初步研究,拟将该区域划定为农业科技保密项目——“新型耐寒作物育种与农机适应性测试”的隐蔽观测点。该区域暂维持现状,由市农业局技术处会同市农科所共同管理,地方公社需予以配合,不得擅自规划或挪作他用……具体实施方案及保密细则另行下发。
【认知判定中……目标物质:机关通知文件。认知清晰度:92%。符合创造条件。】
【创造消耗预估:1800闪购币(涉及机构逻辑嵌套与权威性构建)。是否创造?】
“创造!”
一份纸质略显发黄、格式规范、盖着“北京市农业局技术处”红色公章(系统模拟得惟妙惟肖)的通知文件草案,出现在储物空间。上面的日期,特意提前了几天。
陈飞拿起桌上的专线电话,要通了柳滩公社书记刘大山的办公室。
“喂!哪位?”刘大山的大嗓门传来。
“刘书记,过年好,我是市农业局陈飞。”
“哎呦!陈处长!过年好过年好!”刘大山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您可是大忙人,怎么想起给我老刘打电话了?”
“有件事,需要跟您提前通个气,也请您支持一下。”陈飞,“我们局里联合市农科所,最近在筹划一个农业科技保密项目,需要选个合适的观测点。经过初步考察,觉得你们公社那个废弃的砖窑厂区域,位置和条件都比较合适。”
“废弃砖窑厂?”刘大山愣了一下,“那破地方……有啥合适的?”
“主要是位置相对独立,干扰少,符合保密要求。具体技术原因涉及保密规定,我不便多说。”,“局里已经起草了初步通知,这几天就会正式下发到公社。在正式文件下来之前,那块地方,请公社务必维持现状,不要有任何规划或动用,这也是上级的要求。”
“保密项目?上级要求?”刘大山虽然是个粗人,但轻重缓急分得清。市局处长亲自打电话,强调“保密”和“上级要求”,这分量可不轻。何况陈飞刚刚主导了195机改进,在部里都挂了号,他搞的项目,肯定不是小事。
“陈处长,您放心!既然您开口了,又是保密项目,俺老刘保证,那块地绝对原封不动!谁要是敢打那块地的主意,俺第一个不答应!”刘大山拍着胸脯保证,心里却嘀咕,胡有才那小子前几天还在琢磨那块地呢,看来得赶紧把他那点心思掐灭。
“那就多谢刘书记支持了。”陈飞,“等项目正式启动,可能还需要公社在一些后勤保障上提供协助。”
“没问题!随叫随到!”刘大山满口答应。
挂了电话。
有刘大山这个地头蛇盯着,胡有才那边肯定不敢动。这份“创造”出来的通知,虽然只是草案,但足以形成威慑。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452/1111099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