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六零柴房通现代,兄妹捡菜把家养 > 第39章卖黄豆

第39章卖黄豆


“那咱家的怎么吃?”苏进发出灵魂疑问。

苏小小摸了一下下巴,“做两个吧,一个放点酱油,放点醋烧着吃,另外一个煮汤,挖一大勺猪油,煮出来的汤肯定非常好喝。”

“行,你先烧火把饭煮上,我去给冬瓜削皮。”

洗了一碗米,又洗了几个小土豆,一切两半等会铺在锅底。

这样锅巴就是土豆,最大程度的保留米饭。

而且小土豆底下煎的焦焦的也很好吃。

烧火就是三个步骤,先往灶里放点干草,用打火石点燃。

再放一点带着叶子的细树枝,最后放比较大块的木头。

等木头烧起来之后,基本上就不用怎么管。

“对了,妹儿你打两个鸡蛋,等会儿米汤开了你舀两勺米汤放里面拌均匀,咱们蒸个蛋羹。”

“好耶,不过咱今天咋吃这么好?”

“好几天没吃鸡蛋,今天吃了。明天咱去那边试试能不能把东西卖出去,然后咱搁几块钱的肉回来,明天吃肉。

趁着咱手里有东西多吃点,长长肥膘。”

什么都不如吃到肚子里好,现在手头上有点钱,吃好点比啥都强。

这段时间吃的好,他妹都长肉了。

就是以前太瘦,现在长了点肉,看起来还是一把骨头的样子。

“好嘞好嘞。”天天吃好吃的,整个家里最高兴的就是苏小小了,没办法,全家就她最爱吃。

晚上也是吃上两菜一汤了,冬瓜是用酱油和醋炒的,还放了一点辣椒,味道特别足,也特别下饭。

要是感觉有点辣,就来一口蒸蛋,吃饱了再来一碗汤,这日子真是幸福的没边。

吃饱喝足两个人提着煤油灯往村里扫盲班那边走。

这个点可比白天热闹多了,好几个人坐在里面叽叽喳喳聊天,今天上课的知青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在旁边用简笔画,画了对应的东西。

苏小小一看就懂了,多看几遍也大概能记住一点。

一边看着黑板上的图和字,一边听着后面两个大婶聊天。

“你家现在都吃啥呀?我家都没啥粮了,顿顿豆子煮粥,一碗豆子一把糙米。

吃的人又胀气又不消化,我这胃呀,遭不住了哦。老人更是消化不动,一点米花也得捞给他们吃。”

“那也比我家好啊,你家还能吃上糙米呢,我家现在都是豆子煮野菜干、菜干,糙米都是两、三天才放一把。”

“你家这是咋了?瞅着你家今年分粮分的比我家还多不少,你家人还比我家少一个。”

“唉,咱这穷苦人家的。还能因为啥事?家里有人病了呗。我那老婆婆年轻的时候遭了老罪,这把年纪了身上没一个地方不疼。

都不说刮风下雨,稍微变点天,那就是疼的直哆嗦。

也不跟咱说,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

熬不住了,才哼哼两声。

你说咱这看着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啊,都这把年纪了还遭罪。

带着去了县里的卫生所看了看,开了点药,大夫说治不好了,只能不是那么疼,也花了不少。

大夫还说活不了几年了,要是家里有条件,让老太太吃点好的,喝点好的。

几斤白米都留着给老太太偶尔补补了。”

“你家啊还真是那句话,家和万事兴,你婆婆对你好,你现在对她也好,不像我家那个……吃饭的时候,多盛一粒米,那眼睛就瞪过来了。”

两个人家长里短的聊着,苏小小竖起耳朵听。

身体往后靠,突然出声,“婶子,换豆子吗?5斤豆子换一斤米。”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两个人一跳。

回过神来就是高兴。

“小小丫头,你没跟我俩开玩笑吧?真5斤豆子换一斤米啊。”两个人其实更想说谁家傻子用豆子换米啊。

“没开玩笑,但要的不多,你们一家就要5斤,你们换不换?”

“换!咋不换呢?我俩现在就回去拿,拿你家去。”

两个人风风火火的走了,苏小小已经勉强能记住黑板上的10个字了,也拍拍屁股准备走人。

“哥,走了。”

两斤大米换了10斤豆子,三个人挑灯夜战,把黑瘪的都挑出去。

10斤豆子挑的人头晕眼花。

“哥,这次大意了,下次要是还换的话,得让她们自己挑好。”她们自己吃是不挑的,但这不是要拿过去卖吗?还是得挑一挑。

苏小小揉了揉眼睛,“好了,剩下的明天咱们边卖边挑吧,眼睛要看瞎了,睡觉睡觉。”

煤油灯不咋亮,看着实在是难受,明天边卖边挑吧。

……

今天要卖东西,两个人起的格外早,6点就已经收拾妥当。

伸出手摸在门神像上,用力一推门,人就出现在了现代这边的柴房。

走了20来分钟才到市场这边,准备挑个位置摆摊。

但挑来挑去也没什么合适的,空地方基本上都是用来走路的,摆摊的话就会挡着别人。

两个人一直往前走,就到了肉铺这边,往前走就全都是小店了。

张德仁把人叫住,“你俩这麻布袋子里装的啥?”好朴实无华的袋子,像是他小时候才用过的。

其实他小时候,家里用的已经是化肥袋子和尿素袋子,或者猪饲料的袋子,很少用麻布袋了。

没想到都这个年代了,还有人用。

“一点黄豆,我们想找个地方看看能不能卖。”

昨天回去的太晚,没来得及去别人家换榛蘑,今天就只有黄豆,榛蘑等明天吧。

“黄豆啊,那可是好东西。”张德仁打开麻布袋看了一眼,黄豆的粒不大,很小。

“你们到底住哪个山嘎嘎呀?这么老品种的黄豆还种呢,这老黄豆产量可低了。”

现在农村种的也都是各种农科院啊什么培养出来的新种子,产量可高了,个头也挺大的。

“我要两斤,用来炖猪脚吃。你们咋卖的?”

两个人对视一眼,出发之前就商定好了价格,上午卖7块,要是实在不好卖,下午降价到6块。

“叔,我们打算卖7块,给你就6块吧。”

“你俩这也卖的太亏了,我们这又是老品种。要是农家自种,最少得卖10块啊,老品种本来产量就低。”

俩小孩对视一眼,卖的比超市还贵,真的能卖的出去吗?

但还是打算试试这个价格。俩小孩捡了个纸壳子,又找张德仁帮忙写了个招牌。

就放在他店门口卖,反正也用不了多少位子。

张德仁写字也不咋好看,就写了个农家自种黄豆,10块一斤。

来问的人还挺多,但买的不多。

蹲了半个小时,除了张德仁买的那两斤就只卖出去一斤,不过对两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反正又不缺时间,慢慢等呗。

张德仁看他俩蹲着,进屋找了两个小马扎。

他这边有个小牌桌,闲着没事也会邀左右的老板过来一起打点小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348/4348225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