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171章 巴黎和谈(下)

第171章 巴黎和谈(下)


亚历山大二世也不想放弃南部的领土,但目前看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内部的恐慌压过了割地的愤怒,自立为阿斯特拉罕可汗的人带领军队进攻察里津,里海东边的哈萨克人也掀起起义浪潮。放任这些人不管,迟早会是第二个普加乔夫。

    尽管再怎么不舍,该割让的时候也需要割让。而且为了表示诚意,阿米尔表示伊朗不会在黑海设立舰队。

    行吧,这勉强可以答应。而且伊朗的地位已经不是他能压的了,不少国家都重新看待伊朗。就算不承认他也不行了。

    而且这些地方丢了大不了从其他地方补回来就是了,四舍五入也不算丢失。

    同时伊朗也和英法等国进行私下会晤,贡献自己为了欧洲和近东和平提出的方案。其中包括让多瑙河两公国组建成一个国家,来充当奥斯曼、奥地利和俄国之间的缓冲。

    为了更好服众,伊朗建议是采取民众投票的方式选举元首。在两国统一后由英国、法国、奥地利、奥斯曼、俄国和伊朗六国共同监督。这样共同监督的方式不仅可以制止俄国的渗透,也能保住多瑙河的航行安全。

    克拉伦登赞赏伊朗为了地区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这样不仅能促进和平,还能制止巴尔干的争斗,真是挺好的。

    最后还有一个一直未挑明的问题:波兰。拿破仑三世支持重建波兰会议王国的想法,这是一个根据《维也纳条约》建立的自治王国,但是其自由受到俄罗斯的侵蚀。

    在和平会议开始后,拿破仑三世很清楚其他各方都不会为波兰伸张,原来的想法已不现实,于是表示自己会支持温和派提出的条件,包括维持波兰语的地位,保护波兰不被俄罗斯化等。

    但奥尔洛夫伯爵不为所动,坚称俄罗斯对波兰的所有权不是基于1815年的维也纳条约,而是因为在1830—1831年,俄罗斯在镇压波兰起义期间征服了波兰。拿破仑三世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以迫使奥地利放弃意大利北部,因此为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他决定放弃对波兰的支持。

    可惜了波兰,这是距离复国最近的一次,不过伊朗扶持的组织还存在,未来说不定能出现新的变动。

    由于已经解决了所有主要的问题,巴黎和平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争执。几场会谈之后,和平条约草案就已经准备就绪。7月30日,巴黎和平协议签署。

    协议中有以下几条:1,同盟国将它们于战争中所占领的地方归还予俄国,但俄国不得在塞瓦斯托波尔设立防御工事

    2,英国、法国、俄罗斯及其他交战国撤军,黑海改划为中立地区,只对商船开放,而禁止建立军事设施,任何国家的军舰亦不得驶入

    3,重申1841年在伦敦签订的海峡公约,规定和平时期,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均不准外国战舰通过

    4,重新保证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确保的多瑙河得以国际开放,自由航行的权利

    5,俄国放弃对黑海西北面的摩尔达维亚及瓦拉几亚两地的控制权,并把南比萨拉比亚割让予摩尔达维亚。名义上,奥斯曼为两地的宗主国,但实际当地已取得自治权。

    6,奥斯曼苏丹同意推行改革以加强自身国力;同时承诺平等看待国内基督徒。

    7,俄国同意南高加索地区归伊朗,并且承认切尔克西亚和高加索伊玛目国独立。

    巴黎城内各处都在宣布和平条约签署的消息,报社连续不断地把这条新闻传向世界各地。下午两点钟,巴黎荣军院的加农炮发出一阵巨响,宣告战争结束。欢呼的人群聚集在街头,餐馆和咖啡馆的生意异常红火,晚上巴黎的天空被焰火映红。

    第二天战神广场上举行了阅兵仪式,法军军队接受了法国皇帝、高级军官和外国使节的检阅,成千上万巴黎市民沿途围观。人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响彻整个战神广场,胜过一千门加农炮的响声。当初拿破仑三世决定让法国参战,期待的是获得荣耀与喝彩,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

    和平的消息在第二天传到了克里米亚——电报从巴黎接力传到瓦尔纳,然后再传到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联军的大炮发出了最后的轰响,纪念战争的结束。

    在法国大使馆举办的舞会上,苏丹佩戴了由法国大使图弗内尔颁发给他的荣誉军团勋章。在受致军礼后,他和外国使节们进行了交谈,漫步在舞者之间。当军乐队奏响奥斯曼的进行曲时,这些舞者还踩着鼓点即兴表演了一番。

    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不久的那一段时间里,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外国人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多,其中有大批的外交官、金融家、军事顾问和军人、工程师、旅客、商人、传教士和教士,这些人均对奥斯曼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影响了至少五十年的欧亚格局,他强化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对欧洲的反感。西方国家选择和奥斯曼站在一起,让俄罗斯人觉得受到了背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国家联盟与新月教共同作战,打击另一个基督教国家。

    但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俄国内部的情况。战争的失败让军队信誉扫地,突出了对国防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迫切性,这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建设铁路、工业化、健全的金融系统等等。

    这场灾难暴露了俄罗斯各个机构存在的问题,不光是军事指挥上的腐败无能、海陆军技术上的落后、因道路不佳和缺乏铁路导致的长期存在的补给困难,还包括军队主要组成分子农奴的恶劣生存条件和教育匮乏、农奴经济无法支持一场对手是工业化国家的战争,以及世袭制本身的失败。

    许多俄罗斯人心目中长期以来的国家形象——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忽然粉碎了,俄罗斯的落后暴露无遗。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呼吁改革的声音,每件事均遭到质疑。批评者将矛头集中在尼古拉一世身上,是他傲慢执拗的政策导致了这场灾难和无数生命的消逝。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