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211章 改革者

第211章 改革者


伊朗获得这么多条约,伊朗很高兴、签署的各国很高兴,只有一个国家不高兴,那就是俄国。

    亚历山大二世眼睁睁看着纳赛尔丁在欧洲各国签订协议,而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战争俄国输了呢。

    “小小的波斯竟然能在欧洲签署这么多协议,看来我们小看了这位新沙阿。当初我们要是能继续撑一年,对方说不定就投降了。”

    亚历山大直接拍桌子,“战争部长是没有认识到情况吗,现在帝国的隐患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在莫斯科,在这广大国土里。”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国内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他知道,俄国之所以会在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备经济差,而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沙皇知道想要废除农奴制会遭到很大的阻碍,但他还是决定废除,他召开农奴制废除会议,邀请全国各地的地主来到圣彼得堡。

    在会议上,他向各位说道,与其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我们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但自上而下解放谈何容易,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会给一些人造成痛苦。农民世世代代耕种这片土地,他们认为自己一次次用鲜血和汗水为每一寸土地、每一条犁沟付出代价。如果不将这些他们辛勤耕作了几十年的土地彻底送给他们,对他们来讲就是不公正的。

    而地主看到的是问题的另一面。他们多达三分之一的不动产将会立即被剥夺,却得不到多少补偿。并且,他们的农奴也会被凭白夺去。在这之前,许多贵族家庭就已经负债累累,挣扎度日了。很多地主还没从五十年前拿破仑入侵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而那些侥幸免于战争之难的贵族也发现自己很难负担得起和平时期奢侈的花销了。很多显赫的家族如今都败落了,大部分家族都失去了旧日的体面和影响力。

    亚历山大自由改革的现实理想与“神圣俄国”的千年愿景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一个坚信自己生活在天堂边上的农民来说,沙皇的改革理想是不可理解的。农民认为,沙皇不会对他的子民征收这样的苛捐杂税。他是上帝在世间的牧者。尽管可能远离田间劳作的农民,但他对每个农民了如指掌。他的法令不是用墨水,而是用金水写就的,农民说,他在法令中赋予了人民“真正的自由”。沙皇一定会做到的。

    面对这种言论,地主坚称,用墨水写就的法令才是真正的法令。而农民举起镰刀,回答道:“我们再也不要地主了!”他们高喊:“打倒地主!我们已经伺候够了!该自由了!”

    而更多的人喊起来:“自由,自由。”农民叫嚷着:“自由,自由。”

    这样下去不行,亚历山大再次向地主发出请求,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他们不想去死,那就忍痛放手,他还能让贵族的利益受损?

    “陛下,如果输给英国和法国我们不觉得丢人,输给奥斯曼也是一样。但我们输给了波斯,输给了一直给我们割地赔款的波斯,这样的奇耻大辱是整个俄罗斯帝国不能接受的。”

    “既然是不能接受,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修缮内政。这次战争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难道非要打内战才行?”

    亚历山大二世痛心疾首,沙皇明白,为他管理皇宫、训练军队的那些人的祖辈,一旦君主威胁到他们奢侈放纵的生活,他们都曾毫不手软地在君主背后捅刀子。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父亲都曾遭遇过叛乱,但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抵抗失败了,而父亲成功了,并且稳固了自己的位置。

    从此之后,他永远记得,朝臣们令人作呕的灵魂中隐藏着不知多少假仁假义。等到他继位,亚历山大发现,自己和历代沙皇一样,连贴身近卫的忠诚都无法信任。他最忌惮的就是引起阿列克西斯·费奥多罗维奇·奥尔洛夫亲王的不满,后者是朝中强硬派的头领。这位亲王曾经说过,他宁愿砍断双手,也决不肯屈从于解放农奴、分配土地的改革政策。

    这个威胁的确不容小觑:他是帝国最有权有势的人物之一。他的家族在叶卡捷琳娜女皇当政时期初掌权势。表面上,奥尔洛夫亲王准备迎合一下沙皇,承诺助其改革;然而内心深处,他极其瞧不起亚历山大自由改革的冲动。抵制改革和创新是他行为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他有理由相信,他的抵制绝不会徒劳无功。

    奥尔洛夫已经研究透了他的这位主子。得出的结论是,沙皇懒散怠惰,而且荒淫无度。只要在这两点上巧做文章,便能令亚历山大逃不出朝臣的手掌心。

    奥尔洛夫亲王深知沙皇在私生活方面有多么混乱。不过此时的亚历山大还没有到穷奢极欲的地步,大臣们投亚历山大之所好,希望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再致力于改革俄国的宏图大业。

    然而,沙皇的注意力可没有那么容易被转移。确实,他不会与对手公开决裂。他的祖父沙皇保罗就曾经犯下这样的错误。相反,亚历山大认为,表面上的游移不定恰恰是取胜的关键。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领袖应该具备大胆果决的精神,他则与之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强烈倚仗寡头政治来树立权威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通过一些看起来模棱两可、动摇不定的做法,他希望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让反对者们洋洋得意。

    这种做法也许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像是在生存本能驱使下做出的选择,它使得亚历山大强烈的改革抱负很好地隐藏在声色犬马、懒散怠惰的表象之下。他就像是一条变色龙,不断变换颜色来闪躲敌人,后者对不够谨慎机警的君主来说,简直就是大自然派来的天敌。

    好家伙,正写呢韩国突然给个惊喜,这是新闻还是第五共和国?

    

    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2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