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227章 巴库石油工业

第227章 巴库石油工业


“沙阿请看,这就是刚刚建成的炼油厂。一年能够提炼100万桶煤油。”

    石油公司总经理米尔扎.纳斯鲁拉汗向纳赛尔丁介绍公司的建设情况,因为煤油销量的暴涨,公司也不得不抓紧时间扩大产能。巴库周围都是建设中的炼油厂和油井。

    “除了煤油,你们还加工什么?”

    “温度升高的话我们还可以生产润滑油,这个东西会延长机械和武器的使用期限。”

    纳赛尔丁期待着还有什么时,对方不说话了。

    “没了?”

    “没了”

    得到肯定回答后沙阿有些失望,他以为伊朗还会有更多发明,看来还是需要有型的大手来调控。

    纳赛尔丁看到一队工人正在将一桶桶的东西搬出来,就询问米尔扎:“这些是什么?”

    “这些都是生产煤油后的东西,因为易燃和污染,暂时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看着无色无味的东西,纳赛尔丁想起了内燃机和燃烧弹。这两个在未来改变工业和战争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而伊朗可以做这个第一个人。

    “也许这些可以代替煤炭成为更好的燃料。这里会是改变世界的地方,看看能不能研发出更高效的机器。”

    实际上这也是石油研究所的方向之一,以煤炭为原料的蒸汽机效率的确很大,但如果伊朗拥有比蒸汽机更高效的机械,那工厂还不得生产很多商品,进而占领世界贸易份额。

    “这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既然他在巴库那就是对伊朗的恩赐。这个要是能够使用在战场上也是不错的选择。”

    沙阿为这个副产品指出两条路,一个是发明效率更高的机械消耗,另一个就是战场上消耗,相信公司可以给出满意的答卷。毕竟在上交政府利润后,公司还有非常大的盈余,这点钱除了建设厂房和其他设施,研发就成为花钱的大头。

    这些钱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花出去,每一笔都要有政府的审核才行。不过有了钱,公司也开始提升工人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因为要将这个打造成政府的龙头企业,也是因为实现古兰经中提到的财富分配和人人富裕。石油工人的工资是巴库当地最高的,当地的路灯、清真寺、学校、道路或多或少有公司的投入。

    不过,只有一家石油公司感觉有些太单调了。都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如成立另外一家石油公司,不过政府在这个里面只能有相对的股份,因为主要采集地在阿拉伯半岛,他得让渡些利益给那些部落。

    历史上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在没有发现石油前都是以农耕和游牧产业为主,英美两国在当地发现油田后和当地部落进行合资开发,但这个时候也只是收点地租和少量的股份分红。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他们的收入暴涨,石油土豪这个概念才真正的出现在众人眼前。

    不过这个时候,伊朗也不能开口说阿拉伯部落有石油,不然英美法过来会打乱他的计划。目前的策略是趁着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先把地给拿了,然后努力提升军队实力,这样对方开大炮开的时候自己也有一战的力量。

    当然,为了转移视线。除了巴库和美国,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石油,比如委内瑞拉和西非几内亚湾。不然为什么要和法国合作沿着西非拉各斯岛向内陆探索,又为什么在美国投资俄亥俄和德克萨斯的土地,不就是石油嘛。凡是关于石油的报告,都可以马上报告沙阿。可见其重视程度。

    由于伊朗的煤油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最多,因此伊朗的煤油桶也被其他人当做石油的计算储量,毕竟是液体,不如煤炭这样的固体好计算。

    伊朗在石油上获得的成功让俄国眼红,要知道巴库原本是他们的,甚至石油开采都开始了,结果被伊朗截胡,怎么不让人生气。更别说现在俄国还有超过两亿卢布的债务要还,缺少南高加索和一部分北高加索,俄国只能努力开拓西伯利亚来弥补损失。

    此时煤油灯也在欧亚流行起来,蜡烛迅速退出照明市场,除了教堂等机构还继续使用外,大部分人都购买煤油灯用来照明。

    而煤油灯的普及就为煤油的使用打开了销路,不过因为生产少,所以价格还有点高,这也是公司来进行扩建的原因。

    石油的出现无疑拯救了鲸鱼、海豹、海象和其他因自身脂肪而被捕杀的海洋哺乳动物。石油工业发展之前,鲸蜡曾经是蜡烛、家用照明灯、路灯甚至灯塔或者各种机械润滑所消耗的原料中最常见的。这是一种从抹香鲸的头部提取的很精细的油,曾被认为是“国王之油”。

    在美国,捕鲸船队的规模在1846年达到顶峰,几乎跟鲸蜡的制造高峰期同步,之后便开始下降。捕鲸工人能够从一头抹香鲸的巨大头部最多提炼2000升的鲸蜡;而一口油井的原油每日可达3000升。

    全球石油工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世界,不过英国没有见到这样的情况,仍旧重视煤炭产业,因为这东西他们英国遍地都是。而英国能从偏居一隅的西欧小国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就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息息相关。

    英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十分广泛,也很好开采,几乎是遍布英国全境。从北方的格拉斯哥到中部的曼彻斯特再到南部的伯明翰,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其主要的产煤区附近都有河流或者紧靠着大海,这而已使得英国人能够非常便捷地将煤炭输送到全国各地。

    而反观对岸的法国,整个国家的煤炭产量还不足英国的八分之一,而且法国的煤炭质量不高,难以炼成焦煤,不利于冶金业的高效使用。因而,法国也只能向英国、比利时等产煤大国进口高价煤,这进一步的制约了法国的发展,使其在同英国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拥有更高效的能源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不过科技的发展是很快的,对新能源和新机械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在新的赛道上,英国落后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