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410章 1863年的结束

第410章 1863年的结束


马来亚危机可以说是这一年最大的新闻,不少人认为英国即将再次对东方发动战争,但最后却以维也纳协议收场,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不过协议后远东的局势已经被彻底改变,伊朗继续扩张,英国强势加入,荷兰死保基本盘。而其他国家没有一点机会插手。

    这次危机改变了远东,但此时列强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欧洲。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关于领导权的争夺、意大利地区的分裂和统一,成为欧洲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其中,波兰起义已经开始陷入颓势,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支持他,只能是以失败收场,他们的控制区域仅限在波兰会议王国这一小块地方,俄国将近四十万大军扑面而来,誓要将这些叛乱者碾碎。

    至于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的情况,则是老问题了。但这件事还得和意大利半岛联合起来看,是一环扣一环。

    意大利半岛目前呈现四方态势,定都佛罗伦萨的意大利王国控制北边、定都那不勒斯的西西里王国控制南边、中间是定都罗马的教宗国,此外奥地利还控制着威尼斯地区。

    加里波第的两次战争失败后,国王伊曼纽尔不得不放弃统一全国的设想,转而和那不勒斯提出瓜分教宗国的主张,但被对方拒绝了。因为哈布斯堡家族一直认为是天主教的守护者,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罗马之劫的教训历历在目,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现任教宗庇护九世被人认为是自由教皇,但在1848年革命中被推翻,反对者建立罗马共和国后还得借法国和奥地利才能重新回到罗马。在这之后教宗就变了个人,开始对抗意大利统一势力。

    不少人对于占领罗马仍然热衷,因为罗马是亚平宁半岛的历史性首都。但此时法国在罗马有4000名驻军,这让意大利感觉无可奈何。而庇护九世趁机拉拢西西里和奥地利,企图组建反意大利同盟。而普鲁士则找到意大利,提出未来对奥地利开战可以获得威尼斯和罗马地区,双方签订秘密盟约。

    这些问题在未来十年会成为欧洲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索,但伊朗不会参与这些,沙阿只关心他们在欧洲的投资会不会受影响。在奥地利下了那么多资金,不能有损失。

    伊朗最新的财政报告也出炉,9463万里亚尔,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其中最大部分是石油公司上交的收入,是5021万里亚尔。因为伊朗不遗余力的宣传,现在煤油销售额不断上涨,因此也惠及到了政府财政。

    而突然宽裕的伊朗政府也没有乱花,煤油收入用于铁路、电报、工业、教育和军队。其中军队每年的财政支出就占了预算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伊朗的常备军顺利增加到22万,并且建立了可在短时间内动员60万人的预备役制度。

    伊朗的武器质量也在不断上涨,军工厂仿制的普鲁士德莱塞针发枪是目前最先进的火枪,每分钟6—8发的速度远超目前的主流,前装枪的2—3发。采用纸壳定装弹和击针发火,600米的射程范围可以有效打击对面。

    火炮方面,伊朗则和普鲁士的克虏伯工厂合作,研发出一款钢制后装炮。采用钢制炮管+膛线+后装机构,射程和精度远超青铜前装炮。这些武器已经在伊朗军队中大规模装备,有力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军队的武器升级和扩军带动了军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钢铁、采矿、纺织、运输等都有不少发展。政府也提供政策保护民间工业,工业产值虽然没有准确计算,但根据不少经济学者的预估,伊朗的工业已经超过俄国、奥地利和比利时,仅次于英国、法国、美国、普鲁士,位居世界第五。

    这样的说法不知道对不对,反正看发展势头倒是可以。其发展势头倒是超过不少国家,说不定还能超越普鲁士。

    虽然收入看着喜人,但要是看了今年的支出,那就更吓人了。1.1亿里亚尔,也创下新高。其中有5600万是战争动员以及镇压越南起义军的支出,这些算是临时的支出,估计明年应该会有一个大的下降。

    虽然伊朗工业恢复过来,但是目前为伊朗出口创汇的产品中,农产品仍然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么哪一种农产品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呢?

    是葡萄酒,很多人想不到吧,伊朗出口的葡萄酒,才是其农产品创汇的主力。其出口量从1858年的15万吨增加到83万吨,不过虽然葡萄酒出口量大增,但是基本以走量为主,产品主要都是集中在中低端,高端品牌的产品较少。但就葡萄酒的价值也比其他农产品出口价值要高。

    当然除了葡萄酒之外,伊朗农业另一大出口拳头就是柑橘。

    没错,就是柑橘,伊朗出口各种品种的柑橘,得益于气候,伊朗可以生产大量的柑橘用来出口。此外还有开心果、椰枣、甜瓜和石榴,这些都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今年的伊朗产品出口达到了3.6亿里亚尔,比去年增长了7.1%。进口则是2.8亿里亚尔,增长了10.2%。

    而进出口增长,自然也带动了海关税收的增长,今年海关税收达到1890万里亚尔。让其成为政府的第二大税种。

    在进口中,伊朗商人大量进口来自远东的商品,并提价卖给欧洲。这让一些欧洲商人进行了抗议,特别是英国,从来只有他们坑人,没有别人坑他们。但只想伊朗抗议有啥用,有本事让远东制定买家去。

    当然让伊朗如此得益于伊朗商人在远东良好信用,当地人更愿意将商品出售给伊朗商人。因为他们从不拖欠款子,也不会借机压价太多,而且还不会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这和英国人比简直是青天大老爷。加上不少华人进入他们手下担任买办职务,从广州到上海,再到长崎,伊朗的商人已经在远东组建了一张庞大且深厚的大网,就连英国人也得佩服。

    就这样,伊朗在协议签署的喜悦中度过了1863年。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72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