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587章 蔓延

第587章 蔓延


伦敦交易所的暴跌只是英国经济震荡的序幕。危机爆发仅一个月,英国的经济数据已出现断崖式下滑,曾经的“世界工厂”首次显露疲态。

    工业支柱的坍塌来得猝不及防。作为英国经济命脉的纺织业,曼彻斯特棉花交易所的期货价格暴跌43%。

    利物浦港积压的原棉堆成小山,价值超过600万英镑的棉花因工厂停工无人问津。兰开夏郡的纺织厂倒闭数量在一个月内激增127家,失业率从危机前的3.2%飙升至9.7%,街头随处可见穿着破旧工装、揣着失业证明的纺织工人。

    伯明翰的钢铁业同样惨淡,高炉开工率从82%骤降至41%,每吨铁轨的价格从18英镑跌至9.5英镑,威尔士矿区有23座煤矿因资金链断裂停产,近3万名矿工失去收入来源,矿区的面包房前排起长队,每天有超过500人靠救济粥勉强果腹。

    金融业的连锁反应更具毁灭性。英格兰银行紧急注入的500万英镑在恐慌性挤兑面前如同杯水车薪。

    一个月的时间内,英国有17家地方银行宣布破产,其中成立于1823年的格拉斯哥联合银行最具代表性——该行因持有大量暴跌的铁路股票与矿业债券,储户挤兑当日便耗尽金库储备,23万储户的存款血本无归。伦敦城的商业银行纷纷收紧信贷,企业贷款利率从4.5%暴涨至12%,80%的中小企业因无法续贷被迫停业,伦敦码头的货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2%,原本繁忙的泰晤士河沿岸,停靠着数十艘无人卸货的商船。

    作为危机的发源地,法国的经济状况比英国更为惨烈。巴黎交易所崩溃后,法国的经济体系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塌,经济数据堪称“灾难级”。

    继巴黎国立贴现银行停止兑付后,法国有34家银行相继破产,占全国银行总数的28%。巴黎国民银行的金库储备从危机前的1.2亿法郎降至1800万法郎,储户为了提现,在银行门口彻夜排队,有人甚至带着铺盖卷死守三天,最终只拿到5%的存款。

    银行危机直接冲击了企业:里昂的丝绸工厂因无法获得贷款,80%被迫停工,20万纺织工人失业;马赛的造船厂里,3艘正在建造的蒸汽船因资金断裂停工,船台锈迹斑斑,工人们扛着工具箱四处寻找生计。

    法国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53%,铁路建设几乎停滞——原本计划修建的巴黎至里昂新铁路被搁置,已铺设的铁轨因资金不足无法继续延伸,铁路公司的股票平均下跌76%,诺曼底铁路公司的股价从每股120法郎跌至18法郎,成为“废纸”的代名词。

    随着德国从法国获得首批战争赔款,柏林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短暂上涨15%,但好景不长。随着法国经济崩溃,德国的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德国对法国的铁器出口从危机前的每月1.2万吨降至2000吨,鲁尔区的钢铁厂开工率从90%降至55%,钢铁价格从每吨80塔勒跌至38塔勒。德国的工业产值较上个月下降19%,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3%飙升至17%,柏林的“北德意志商业银行”因向钢铁厂发放过多贷款宣布破产,储户损失达800万塔勒。

    奥地利的工业基础本就薄弱,危机爆发后,经济瞬间崩盘。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跌幅达60%,其中铁路股下跌72%,矿业股下跌81%。帝国的纺织业中心布拉格,棉织品出口量仅为上年同期的18%,1.2万名纺织工人失业,街头的面包店前每天都有数百人排队,面包价格从每公斤2克朗涨至7克朗,不少家庭只能靠土豆和野菜充饥。据帝国财政部统计,1870年帝国的财政收入下降32%,贸易逆差扩大至1.8亿克朗,经济陷入全面停滞。

    这场危机,早已超越单一国家的范畴,形成了一张横跨欧洲的经济绞索。英国的工业衰退导致对欧洲大陆的原材料需求下降,德意志的铁路停工让比利时的钢铁滞销,法国的银行破产让荷兰的贸易信贷断裂,各国经济如同多米诺骨牌,相互拖累,陷入恶性循环。

    不仅如此,跨越大洋的美国也是这样。美国经济高度依赖对欧洲的出口,欧洲危机的爆发直接掐断了美国的“外贸生命线”。农业出口下降60%。工业制品出口同样惨淡。美国北方的纺织厂依赖欧洲市场,1870年11月,新英格兰地区向欧洲出口的棉布量仅为上年同期的32%,波士顿的棉纺厂有47家倒闭。厂区外的街头,每天都有数百名工人排队等待零星的零工机会。

    在伦敦的贫民窟里,一家七口挤在10平米的房间里,父亲因失业只能去码头扛大包,每天挣的6便士不够买两磅面包;在巴黎的街头,曾经的纺织女工玛格丽特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孩子,跪在教堂门口乞讨,她的丈夫因参与罢工被警察逮捕,家中早已断粮;在维也纳的火车站,老农约翰尼斯背着仅剩的一袋小麦,想运往布拉格卖掉,却被告知铁路停运,他蹲在铁轨旁,看着远处冒烟的火车,泪水混着雪花落在冻得发紫的手背上。

    欧洲大陆没有往日的欢歌笑语。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前,聚集着数千名失业工人,他们唱着《圣母颂》,却难掩声音里的绝望;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有人点燃篝火取暖,火光映着人们冻得通红的脸,也映着远处交易所漆黑的窗户;维也纳的街头,小贩们叫卖着“廉价土豆”,声音嘶哑,却很少有人问津。

    截至1870年5月,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一片惨淡:工业产值平均下降46%,对外贸易额减少53%,银行破产数量较往年增加3倍,失业率平均升至12.5%。伦敦、巴黎、柏林的街头,失业者的游行队伍越来越长;工厂的烟囱不再冒烟,铁路的铁轨锈迹斑斑,港口的商船静静停泊——曾经推动欧洲进步的工业文明,在这场危机中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54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