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焦头烂额
这场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伊朗,德黑兰证券交易所陷入疯狂,股票市值下跌39%,民众前去银行取出存款的人排成长队。
欧洲贵族与富商的奢侈品消费首当其冲。伊朗地毯订单被大规模取消,库存积压如山。纺织厂开机率骤降43%。棉花、羊毛、干果等出口商品价格拦腰斩断,粮食价格上涨14%,烟草上涨23%,糖等产品也上涨了不少。一下子伊朗繁荣的经济发展被迫终止。
本该大干一场的穆沙拉夫政府陷入危机,自由党和辉格党的议员在议会里对政府大加抨击。指责他们不应该盲目投资,从而忽视了民生。
“请问财政大臣,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危机,政府目前要做什么?”
自由党议员穆萨维在议会上向沙赫里亚里询问,这位财政大臣第一次被噎的说不出话,只能说一句目前财政部打算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并为银行系统注入2000万里亚尔资金。
这显然不能阻止议员们的怒火,辉格党的议员甚至冲上讲台要打他,但被警卫制止。沙赫里亚里从来没有如此憋屈。
作为首相的穆沙拉夫的压力更大,拉巴尼向沙阿汇报国内的经济情况,在经济危机下,曾经的繁荣好像只是镜花水月。
“我国的煤油、干果、葡萄汁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8%、35%和52%,地毯等纺织品价格也下跌了将近一半。
不少经济作物种植户破产,转而种粮也需要时间。一场严重的粮荒似乎难以避免。”
“行了。”
这是纳赛尔丁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考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煤油运输和生产活动萎缩,油价暴跌。政府依赖的出口收入锐减,使得本就紧张的财政雪上加霜。伊朗正在进行的铁路、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成为“烂尾工程”。
“银行的情况怎么样?”
“目前从各地传来的消息,银行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兑。但要是不能尽快重拾信心,只怕会有银行破产。”
纳赛尔丁沙赫猛地起身,腰间的红宝石腰带撞击着剑柄:“既然如此,那,关闭德黑兰证券交易所十日,禁止国债交易!另外,让海关把棉花、干果的出口税从15%提到30%,哪怕堆在码头烂掉,也不能贱卖给欧洲人!”
“另外,要是还在继续挤兑,那就让银行加印一批钞票。”
“沙阿,不能这么做啊!”
刚刚从议会回来的沙赫里亚里听到这个消息,心差点要蹦出来。
“沙阿,加印钞票是会加速造成物价上涨的。现在粮食和日用品价格已经涨到国民难以承担的地步,要是这样,他们估计要抗议了。”
“但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看着银行破产,这将造成什么后果你又不是不清楚。”
庆幸的是整个银行加起来存款只有11亿,咬咬牙还能挺过去。不过接下来的财政要经历一阵子的紧缩,要过苦日子了。
沙赫里亚里只能是默认沙阿的建议,加印钞票造成通货膨胀总比银行破产要好。
“对了,目前贸易不振,估计财政收入也要下降,你的财政计划得重新做才行。”
“臣早已经准备好,请沙阿过目……”
沙赫里亚里想让纳赛尔丁看看,但沙阿直接让对方说。王族可以减少25%的宫廷开支,有人想要反对政府直接找他。
“目前政府还需要暂停所有新型大型武器装备的建造、暂停各地无关紧要的建设、所有政府部门公务支出削减15%。冻结公务员招聘。
同时开征进口奢饰品的奢侈税,对咖啡和丝绸也要提高消费税。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根据计算,要是能施行可以省下3700万的支出和增加2000万的收入。可以大大缓解财政紧张。
政府沉迷于大规模基建投资,但财政收入无法覆盖,只能依靠发行国债维持。这需要大幅度削减。
“另外,还有一些由政府控制的工厂,也需要尽快出售,他们的亏损也是财政赤字的重要因素。”
虽说目前政府仅建立了400多家工厂,但这些动不动就是雇佣千人以上。
由于经营思想上没有把“盈利”放在首位,这些企业往往不管成本高低,销路如何,便盲目地开展生产。经济好的时候自然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厂得不偿失,产品积压,资金无法回收。
那些企业,因无现金收入,常为支付工资、购买材料所苦恼,便再向财政部申请营业补助费,而政府的态度却是:“因为是为鼓励工业而干,所以有些损失也没办法。”
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反过来又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思想,使企业的发展内无动力、外无压力,不是在自身的经济活动中求生存、求发展,而是年年向国家要补助。
其次,企业管理者及工人素质的低下,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至于产品,不但成本高,且质次量少。此外,工厂选址不当,各种事故,以及工人的怠工、暴动等等,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8家工厂陷入严重亏损,52家亏损,39家勉强盈利。这些工厂雇佣人数超过十万人,需要出售或者重组。”
拉巴尼的话语再次打破了这些年来伊朗经济繁荣的表象,国家的财政负担骤然增大,需要及时止损。
“工厂需要改组,除了军工、铁路等产业。其他的引入私人资金,并且聘请职业代理人管理。该重组的重组,该出售的出售。”
纳赛尔丁的话音刚落,议事厅的铜灯便被穿堂风晃得明暗不定。拉巴尼攥着的工厂名册边缘已被汗湿,他低头念出最棘手的难题:“沙阿,伊斯法罕的纺织厂有三千工人,上周已有人用织机抵了面包钱。若仓促出售,怕是要激起民变。”
沙赫里亚里突然说:“臣倒有个法子。波斯湾沿岸的英国商栈急缺羊毛,不如让纺织厂先停了细布生产,改织粗毛毯,由海关牵头以物易物——用三匹毛毯换一担小麦,既免了运输损耗,也能堵住议员们‘贱卖资源’的嘴。”
纳赛尔丁点头,“就这么办,另外,宪章该体现他的作用了。”
所有人心知肚明,为了维持国家稳定,不得不使用宪章的保证,但为了国家,这是非常合理的。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54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