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诗坛小霸王
西北风不断地拍打着已经褪色的木质门窗,门框上最后残留的一点黄白色对联在风中孤零零的哗啦作响。
屋子里面在有人说了大实话之后,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启蒙诗社的不少人早已有了退意,在单位上班的人,领导已经苦口婆心地劝过了,再不听劝可能要喝西北风了。
黄祥生气地抽出一根烟,连着划了三根火柴才点燃,烟雾在屋子里缓缓升起,猛地抽上一口后幽幽吐出。
“老黄,别光抽烟啊,你说句话!”
黄祥惨笑一声,原本就苦大仇深的脸更苦了:“我抽的不是烟啊,是”
旁边的一位女生急忙掏出钢笔问道:“这是最新写的诗吗?”
“.”
当烟烧到手的时候,黄祥将手中的烟头狠狠地扔在地上,用脚碾碎后,愤怒地说道:“我想写诗,怎么就这么难啊!”
“不行,就算是最后一天,我也要用我嘶哑的喉咙发声!”黄祥再次跑到书桌前,准备写下几张大字报。
刚开始提醒纸不多的人,看到他这个状态只能把自己的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他们的纸张都是自己凑钱买的,可不像《今天》那帮人,是借着职务之便,偷偷地从印刷厂和国家的杂志社里面“借”的。
“这个刘一民,艾清是诗坛霸王,他就是诗坛小霸王。真是说不得,动不得,骂不得。我要狠狠地反击回去,他写的都是什么东西,什么玩意儿!应该撕碎,彻底的撕碎!”
诗坛小霸王的名头直接给刘一民按上了,全然忘了刘一民是先被他们骂之后才开始反击的。
“老黄,刘一民的诗歌还是不错的,咱们要是这样讲,是不是不太好?”
“是啊,这样是不是要得罪读者啊!”
“我的漂泊的歌声是梦的
游踪
我的唯一的听众
是沉寂。”
黄祥摇头晃脑的大声吟唱了几句自己写的诗歌,其余人顿时明白了。黄祥写的诗歌不少,但他最喜欢还是自己写的《独唱》。
过了一会儿,桌子上写满了反击的小作文,一群人围着看了过去。
【为了诗坛,我愿意做一只愤怒的“小鸟”】
【驳斥刘一民所谓的愤怒论】
【我在为诗坛啼叫】
【青年作家第一人?让出他的位置吧!】
【无德无才,霸王的附庸小霸王,也应该送进火葬场!】
短短时间内,一下子写出来这么多的小作文,刘一民看到也得鼓掌说几句佩服,口中尽是“绝妙”之类的字眼。
拿到样文,其余人开始手抄,看到抄的差不多了,黄祥大手一挥:“张贴!”
几个人分头行动,以院子为中心,朝着四周骑去。跑到各个公园、大学和《人民文艺》等杂志和报纸的编辑部所在地,忍着冷风贴到了墙上面。
与以往大家骑自行车时热血澎湃不同,今天有不少人心里面直打鼓,说人家诗歌不行,这让读者看了不笑掉大牙嘛!
贴大字报的时候,还听到不少人在公园里面朗诵《世界》,感叹世界的广阔,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
刚贴上就一群人围了过来,有的人手里面还拿着笔记本,对着上面的大字报内容抄了起来。
一会儿管理员就要过来撕掉,他们得赶紧抄下来才能传出去。
“为了诗坛,我愿意做一只愤怒的小鸟?有意思,有意思!”说完,继续看了下去:“什么?刘一民同志无才无德?”
一群人听到后,都凑到最后一张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骂道:
“这不是满嘴胡吣嘛!刘一民同志写的小说和诗歌,哪篇不是顶好的?至于无德?人家在法国跟法国洋记者干仗、为了采风到阿坝,营救牧民保护集体财产,哪件事儿不是做的特爷们儿!
这群王八羔子,怎么胡乱咬人?难怪刘一民同志在采访里面说,现在有些人不好好的琢磨诗歌,整天像山里的猴子一样乱叫!”
“不是说了嘛,人家愿意啼叫。”
“启蒙诗社这是怎么了?”也有人惋惜地摇了摇头。
地下诗社除了启蒙诗社外,也有人写了文章驳斥,只不过文章的言辞都不如启蒙诗社激进。
《人民文艺》编辑部内,崔道逸正在上班认真地看稿子,眉头快拧成一团的时候,有人过来叫他,说楼道内出现了新鲜的大字报。
“老王,你大呼小叫什么?这不是很正常吗?看稿子看稿子!”崔道逸无力地晃了晃手。
“你真不去?”
“真不去!”
“这可是关于你宝贝师弟的!”
老王还没反应过来,崔道逸“嗖”的一下从座位上弹射起步,朝着楼下跑去。
崔道逸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围在这里看了,并指着上面的言辞议论纷纷。
崔道逸挤进人群里面看了起来,冯继才扭头还跟他打了一个招呼。
崔道逸点了点头,抱着肩膀看了一会说道:“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是啊!什么诗坛小霸王,说不得,动不得,骂不得。要是他们能说得动得骂得,几篇评论加上一篇没指名道姓的专访,就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
崔编,一民这样骂一骂也挺好,争取让诗坛干净点!”冯继才说道。
也有人说道:“真是昏了头了,什么都骂,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崔道逸将几篇大字报的标题和大字报的内容大概记下来之后,打了一个电话,就朝着刘一民的四合院去了。
“一民,你看看?”崔道逸笑着说道。
“师兄,骂我的,看把你高兴的!”
“嗐,出的都是昏招,我看接下来骂他们的人更多了,喜欢你的诗歌和小说的读者,都要站到他们的对立面喽,我把内容给你讲一讲!”崔道逸喝了一口茶后,急忙说道。
“其实我已经知道了!”刘一民指了指桌子上的几张纸:“这是刚才别人送来的!”
刚才朱霖的室友楚红来了一次,她将贴好的撕掉直接给刘一民送了过来。
“哎呀,你这群众基础够好的!”崔道逸感叹道,又问:“你怎么想的?”
“还能怎么想?评论一篇篇发呗!都投给各个杂志了。《燕京文艺》在《人民文艺》后面,接下来是《诗刊》。”
刘一民掰着手指头说道。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
“要是骂一次对方就服了,等过阵子就又开始了,正好!”刘一民乐呵呵地说道。
自己的子弹都没打光,正准备上膛,对方就投了,这也太没意思了!
崔道逸看刘一民这么有信心,笑着回到了《人民文艺》。
《今天》编辑室内,大家正在印刷着“内部学习资料”,有人进来将启蒙诗社的文章递给了大家传阅。
看了一会儿后,黄睿摇了摇头说道:“咱们都不敢这样说,黄祥胆子可忒大了!”
“等着吧,有好戏看喽!”旁边的芒克转头继续忙起了手上的工作。
整个诗坛和读者都在等待着刘一民的回应,但谁都没想到刘一民的回应来的如此之快。
《燕京文艺》的最新版的文艺评论里面,刊登了刘一民的评论。
【争论到底应该围绕诗歌还是诗人?】的字眼格外的夺目,不少读者感叹刘一民为诗坛发展、为诗歌发展疾呼的良苦用心。
接着又想到《中青报》上刘一民写的评论【将真正的诗歌还给诗歌,回归到诗歌的本身去看问题!】
这么仔细一想,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单纯的去讨论诗歌的好坏,非得揪着人死缠烂打?
这样做的人,是真正为了诗歌好吗?
启蒙诗社的人,看着手上的杂志,黄祥闷声说道:“他倒成了有良心的诗人了,一心为了诗歌的发展了!”
“他怎么回的那么快?”
一群人把“小作文”贴上去的时候,看到没什么反应,还在沾沾自喜,以为骂赢了,结果新出来的《燕京文艺》直接打了脸。
众人仔细想了想,《燕京文艺》定版印刷都要一定的时间:“这是早有预谋啊,他写了不止是一篇评论,早就在这里等着咱们了!”
“你们说会不会接下来还有许多杂志会出现评论?”
一个问句让整个编辑部沉默了,实在是不好说。
他们是依赖地下杂志和各种各样的公园楼道发声,随时随地能过去贴,能过去骂,只要想到了就能贴。
刘一民不行,报纸最快也得等一天的版面,杂志一隔就是一个月。
刘一民这算是官方杂志报纸舆论场,他们呢则是民间地下舆论场!
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让谁!
“再去贴!”
四合院门前的台阶上滴着水,一人撑着伞朝着四合院快速地走来,路上大小水坑依次躲过,身上的棉衣上依稀能看到黄土的痕迹。
刘一民打开门,看着来人沧桑的脸庞和长长的胡子茬,一脸意外地问道:“陆遥同志,你怎么来燕京了?”
“一民啊,我进去喝口水,我下火车刚到《人民文艺》就朝着你这儿跑来了,连口水都没在《人民文艺》喝!”
陆遥抿了抿干燥的嘴唇,嘶哑地说道。
刘一民赶紧带他走了进去,倒了一杯热茶让他喝!
陆遥缓了一口气说道:“我在陕北小说又写了一版,准备趁着冬天这段时间在《人民文艺》把稿子给改了,破釜沉舟,改不完不回家过年!”
“师兄,怎么没跟我说!”
“应该是忘了!九月份的时候,不好意思来,唉想起当初走到的时候,夸下海口三个月就写完,真写的时候才知道,字字皆是心血啊!”
陆遥不断地感叹道,脸上还闪过一丝惭愧之色。
刘一民拍了拍他粗糙的手背:“别想那么多,写作本身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灵感什么时候出来!”
听到刘一民劝诫,陆遥的心情好了不少:“诗坛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
“有你支持,当然形势一片大好!”刘一民笑道:“还得感谢你们,替我打了头阵!”
“我们是路见不平一声吼!”陆遥客气地说道。
刘一民将书房里面留下的几张大字报递给陆遥看了看,气得他脸色铁青:“这群人自命不凡,一个个以为自己是诗坛的救世主,也不知道他们的文词是否通顺!”
“哎呀,你别急,我还没急呢!”刘一民劝说道。
陆遥一屁股坐在刘一民的书房里:“不行,我还得写几篇评论跟他们好好的掰扯掰扯!”
正写的时候,敲门声再次响起,刘一民打开四合院,蒋子龙笑眯眯地看着刘一民:“一民同志,意外吧!”
蒋子龙穿着工人的浅灰色的中山装工服,带着一个前进帽,灰色的围巾完全将他的下巴以下给围着了。
他现在还是津城重型机器厂的副书记和车间主任,这形象是标准的车间领导的打扮。
“感情你们是约好的吧?”刘一民问道。
“哈哈哈,我们两个是在信里面约好的,来看看你这个处在风暴中心的老朋友。”
“欢迎欢迎,陆遥同志正在里面呢!”
刘一民将他们带了进去,陆遥看到蒋子龙,头只是抬了一下就低了下去。
蒋子龙好奇地看着陆遥的文章,又看到书桌上的“小作文”,表现出了跟陆遥同样的愤慨,恨不得找个地方也开始写。
陆遥写了一会儿,才抬起头跟蒋子龙聊起了天!
“子龙同志,你的新小说怎么样?”陆遥问道。
蒋子龙无奈地说道:“差一点火候!”
“一民,你的呢?”陆遥问道。
“是啊,一民,你从阿坝回来,给我们带了什么好作品?草原、狼、这些都是我们见不到的。你知道吗?读你的《世界》,我都忍不住想出去看看,当看到你在阿坝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羡慕!”
陆遥却说道:“采风可不是什么好活,我经常搞得灰头土脸像个讨饭的。你只看到草原,没看到里面的艰辛!”
刘一民从抽屉里面将稿子给抽了出来:“这是我写的,采风是给人艺写剧本。剧本已经交了,这小说也快好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91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