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美国霓虹灯下的有血泪
餐厅里,听完刘一民的话,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在思考。
也有人觉得不应该用黑人来做比较。
“华人在美国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上世纪的加州《P华法案》。我深知华人在国外的生存不易,也知道有一些华人经过几代或者是靠自己的精明头脑,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经济地位。
不管富有者还是贫穷者,我觉得一个族裔要在海外生存,一定要团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假,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主流族群。
只有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用手中的投票权,投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保护整体华人的利益。
当然,在美西方这些国家,反h有着天然的政治正确,一些人为了融入西方社会,甘当走狗,自以为能够获得赏识,只不过是摇尾乞怜罢了。一个不爱自己族群的人,美国佬也会鄙视的。”
刘一民说完,张广年欣慰地点了点头,心里面暗道说的真好。
“海内外华人携手,才能壮我中华民族嘛!”张广年说道。
协会的一些人眼珠子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下午的时候,一行人在华人协会的带领下,参观着唐人街。刘一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偷渡过来的人,他们没有身份,大多数只能在餐馆里面打黑工。
“有的是将自己的护照撕了,有的就是完全就是偷渡来的。”黄副会长向大家介绍道。
也有一些华裔老人,孤独的在街边坐着,看着两边大楼上的汉字发呆。
警察走入中餐馆,立马有人偷偷的从后门跑了出来。
对于这些,协会的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他们找了几个人了解了一下,有几个都是在国内已婚的,抛弃了家庭,跑来了这里。
“没了家,在这里像老鼠一样躲来躲去,也不知道值不值!”徐驰感叹道。
“等过几年拿到绿卡就好了!”有人吃着干面包,笑着说道。
“老家还有很多人想来,搏一搏嘛,总有机会的!”
回到公寓,几个人久久不能平静,张广年说道:“等到咱们国家富起来了,他们就不用跑到外国求生活了!”
接着张广年讨论,要不要发生声援一下唐人街的华人。
历史上,唐人街的抗议无效,监狱最终还是在当地建成。四十多年后,噩梦再次来临,一座更高的监狱拔地而起。
最终张广年和韦君怡拍板,对于这些事情还是不要多说,毕竟是美国的内政,此行只交流文学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翌日,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纽约第七大道的卡内基音乐大厅举行,一行人乘坐汽车赶往音乐厅。
卡内基音乐厅跟旁边的高楼相比,显得很矮。外部是“罗马式”的窄砖构成,内部则像一座教堂,拱顶由白色的石膏和灰色的石头构成,整体的色调就是金色和白色。
在美国这个没历史的国家,1891年建成的建筑,到了1964年就成了美国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址。
在爱德华的带领下,刘一民身穿中山装走进音乐厅,跟旁边的西服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刘,颁奖典礼马上开始,这里汇集了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有史蒂芬.金,他是目前美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之一。我相信他的一篇作品你会很喜欢,今年出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在小说里面探讨了自由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其余人拿着门票落座之后,爱德华带着刘一民走到了史蒂芬.金的旁边,笑着介绍了一下。
“哦?刘,欢迎欢迎,你是如此年轻!”史蒂芬.金热情地握了握刘一民的手。
“你好,史蒂芬先生,刚才听爱德华介绍了你的作品,我觉得十分有趣,回去我一定读一读!”
史蒂芬.金递给了刘一民一本《四季奇谭》,《肖申克的救赎》就收录在里面。
刘一民回赠了对方一本《凯旋在子夜》的英译本。
“刘,能跟我介绍一下你的这本小说在中国的销量吗?”史蒂芬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他想知道中国的文学市场有多大。
“不到500万册!”刘一民笑着说道。
斯蒂芬急忙询问刘一民是不是说错了,怎么可能有书能够在一个国家卖到500万册。
“史蒂芬,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况且大家热爱文学,五百万册没什么奇怪的。当然,在中国能达到五百万册的书也很少,大多在一百万册左右!”刘一民说道。
史蒂芬听到这里,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百万册也已经很多了!”
“还没来得及恭喜你获得欧亨利文学奖呢,别看欧.亨利文学奖的奖金很少,但是他能够增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出版和销售,甚至是你要想留在美国的话,凭借着这个奖项可以拿到很多大学的写作基金。
钱是好东西,当我贫穷的时候,迫切的想要拥有钱。”
史蒂芬是以写恐怖小说闻名的,少年家庭贫困,当过汽车修理工。白天上班,晚上写小说,直到第三部恐怖小说写出来成为畅销书之后,才摆脱了生活的贫困。
“我跟你们中国人交流过,你们有专业的写作制度,很多作家即使写不出来,也能够有一份工作,一份工资。美国不一样,大部分的作家过的十分贫困!
刘,如果有挣钱的机会,我劝你别放弃!”史蒂芬笑着说道。
刘一民听他这样说,难道有人要挖自己?
颁奖典礼在两人的讨论声中正式开始,评奖委员会做了发言,接着开始颁奖。
【一等奖为《绿皮书》,获奖的作家为来自中国的作家、中国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一民.刘。】
在一片掌声中,刘一民缓缓走上台。接着响起获奖词“《绿皮书》里的这条路,是爱和理解之路,是宽容之路,是消除歧视之路”
舞台上空的一团灯光打在刘一民身上,跟随着他的脚步,最终在舞台中央停下,接着整个舞台的灯光亮起,刘一民正式出现在下面观众的眼前。
音乐和灯光互相交织,刘一民挥舞着胳膊跟大家打着招呼。中山装的布料在灯光下,反射着光芒。
接着又是一道道掌声响起,台下张广年和徐驰等人,使劲地鼓着掌。
旁边的韦君怡向张广年说道:“以后咱们作协颁奖,也应该整个灯光。”
“资本主义这一套,看着确实震撼人心!”王濛大声地说道。
音乐和掌声中,刘一民接受了组委会的颁奖,获奖证书和一千美元的奖金。
“感谢!”
刘一民跟颁奖的美国人握了握手,将获奖证书放在了胸前,又是一阵掌声响起。
“刘,希望你为世界文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掌声散去,刘一民来到发言台边,开始发表获奖感言,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
先感谢了一通,然后通过小说的内容,引申到现在的美国社会和世界,内容充满了公知的味道。
“世界不应该以种族来区分敌我,每个种族都是平等的,都同样沐浴在阳光之下,我们都是大地和阳光的孩子。
我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不会再有种族矛盾,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
徐驰纳闷地说道:“一民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博爱了?”
“说的真好,世界就是应该充满爱!”韦君怡插嘴道。
等刘一民讲完之后,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接着在掌声中走下了演讲台。
史蒂芬看着眼角微红的刘一民,拍了拍胳膊说道:“刘,你讲的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这世界充满爱,我相信整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可是这个世界上仍然充满了歧视和不公!”
文学奖颁奖典礼之后,还有记者提问的环节。到了这环节之后,几个代表团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刘,我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今天早上读到了《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上面写着‘美国不美’,我想请问,你心里面的美国是怎么样的?”《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问道。
“刚才我的获奖感言,就是我心里面的美国。美国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少数族裔生活饱受歧视之苦,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应该平等的对待所有的族裔。可是历史上,黑人饱受歧视之苦,华人也曾遭到政策层面的排挤!”
“刘,少数族裔来到美国,因为各种原因,被美国的原主人嫌弃也是正常的,毕竟大家会有误解!”
这名记者白人至上的发言,让很多美国人也面露惊讶。
“记者先生,我想你弄错了一件事情,美国的原主人不是白人,它属于印第安人,是你们从他们的手中夺走了,是你们夺走了他们神圣的土地。
先生,美国从最先的十三个州到目前拥有四五十个州,我想,这不是上帝的馈赠吧!大家都不是原主人,是客人。”
刘一民犀利的发言让《洛杉矶时报》败下阵来,接下来立即有其他的记者举手。
“教授.刘,关于中国入Q越南,你怎么看待?”
“记者先生,你好像是在讲美国。是美国入Q了越南,中国用爱帮助了他们,可惜他们用子弹来回报中国,于是我们就教训了他们一下。
我想没有一个国家在轻而易举攻入对方大片国土之后,仍然会退出来。如果这算Q略的话,我想你应该去研究一下美国的历史。对于这件事情,我只有一句话想说,那就是‘庆幸武器掌握在文明国家的手中’!
如果武器让流氓国家掌握,他就会整天想着打这个打那个,时不时的叫嚷一下要给别人做一个外科手术!”
刘一民说道最后,右手握拳,重重地敲击了两下桌面。
“教授.刘,你很擅长辩论。但是在美国和中国两国拥有巨大差距的现实之间,我想你应该承认吧!”
“我承认两国之间存在差距,这也是我们选择改革开放的原因,我们向世界展开了怀抱,我们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但,我不认为这高楼大厦就值得美国炫耀,冰冷的钢铁水泥,没有人性的光辉。
少数族裔挣扎生活,黑人民众时刻提心吊胆。我看,这是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啊!
国家虽富,民众生计堪忧。不要大国称霸,只要小民尊严,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在美国有尊严的活着!”
刘一民讲完,会场一片沉默,张广年等人不自觉地去想,美国这高楼下面到底埋藏着多少的血泪。
有记者还想问,接着响起主持人的声音:“采访时间正式结束,有请其余获奖作者!”
这跟直接扯网线有什么不同?
刘一民意犹未尽的走下台,刚坐下就有不少人递来了名片,刘一民借着灯光一看,都是一些出版商。
“我们是日本出版社的,希望能够出版这本小说。”
“我们是加拿大出版社的,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授权!”
“我们是英国……”
刘一民陆陆续续的拿到了四五个国家出版社的邀请,史蒂芬说道:“这就是文学奖的魅力,或许无法直接提供金钱,但他们能为你源源不断的提供金钱!”
“史蒂芬,你们美国现在剧本是什么价格?”刘一民问道。
“剧本嘛,看是什么合同,另外还要看剧本的好坏。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都有。”史蒂芬说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接下来的采访活动没有什么看点,刘一民就坐在这里跟史蒂芬聊天。
《肖申克的救赎》这本小说并不多出名,但是改编的电影太出名了。虽然刚拍出来的时候不温不火,但是之后再全世界各地的受喜欢程度是经久不衰。
“刘,你这么年轻就是副教授了?”
“嗐,我们学校不讲究资历。”
史蒂芬说道:“这样的学校肯定能够招揽到优秀的人才。”
“你好,刘,我是哈佛大学的校长德雷克.博克,咱们可以聊一聊吗?”旁边忽然走过来了一个身穿西装的美国男人。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81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