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2章 《横空出世》响彻文坛

第362章 《横空出世》响彻文坛


吉安所四合院内,刘一民和老首长坐在书房里面边喝茶边下象棋。

    看着老首长气定神闲的样子,刘一民忍不住问道:“首长,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离咱们这里很远,半个小时有点吃力吧!”

    “放心,李秘书自有办法。”老首长微微一笑,接着拿起手中的“炮”狠狠的砸在了刘一民的“車”上:“吃你的車,下棋要专心!”

    刘一民暗道,估计李秘书只有让航班延迟十几分钟才能赶到了。

    首都机场距离吉安所并不是很远,三十公里左右。但是路没有那么好,况且现在的车速度并不高。

    后来车的速度高了,高速修好了,但是车多了路堵了,从天安门这边到首都机场的时间就更长了。

    没想到二十分钟后,李秘书打来电话告诉老首长,手稿已经成功送达了。

    “瞧,没有办不成的事儿!”老首长笑着说道。

    “李秘书还挺有能耐的!”

    “专心下棋,要不然你又要输了。”

    李秘书回来之后,刘一民看到他满头是汗,像是自己跑了一圈似的。

    “好了,不下了,我还有点事儿,得去中海一趟。”

    “有机会再找您下棋。”

    老首长进屋整理衣服,刘一民跟着李秘书往外走:“李秘书,你跑的可真够快的!”

    “司机恨不得把油门踩进油箱里面,坐在轿车里面跟部队卡车的车厢里一样。”李秘书诉苦道。

    跟李秘书摆了摆手,刘一民回到了人艺。

    “首长还真够重视的,用机组送手稿到沪市,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曹禹赞叹道。

    “一般这个时候《收获》还没有刊印,但是如果寄信的话,那就难说了。”

    《收获》月中发行,且每期的首印量都不小,肯定是月初就开始印刷工作了。

    “我看这一期《收获》的销量,又是要创新高啊。核事业背后的秘密,没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去看的。原子弹的研发工作除了爆炸的消息外,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神秘了,神秘到有点一消息,国人都会沸腾的地步。”

    刘一民接话道:“是啊,这本书能够成功非我之功,是背后的科学家和战士之功。”

    “也不能这样说,同一个题材不同人写那是不一样的。今天跟我回木樨地吃饭吧,和小霖一起,你师姐也挺想你的。”

    刘一民嬉皮笑脸地说道:“正想去您家蹭饭。”

    “饭好吃,剧本的事情你得抓紧点。这次剧本得给人艺,怎么样?”

    “您都说了,当然没问题,谁来我都不答应!”

    曹禹看着刘一民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开始思索找谁导演比较合适,这样的大戏,得多安排几名导演才行。

    “去年来的那个编剧刘锦云你见了吗?”

    “我在人艺很少跟编剧打交道,主要是导演和演员,当然您例外。”

    人艺二代院长刘锦云去年到人艺,刘一民掐指一算,好像只远远见过一面。

    “以后啊你跟人艺的编剧多交流交流,顺便指导一下。”

    “有您在,还需要我指导呀?”

    “哈哈哈,他们很多问题不愿意来打扰我,你们之间能沟通的就多了。希望未来咱们人艺,多出几场硬话剧。”

    刘一民在曹禹的办公室里面一直待到下班,曹禹询问刘一民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写作思路。

    刘一民想休息半个月,曹禹于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开始跟他讨论,目前国内话剧问题。

    下班后,刘一民和朱霖骑着摩托抵达了木樨地。

    “你身体怎么样?”趁着上楼的功夫,刘一民关心地问道。

    “刘老师,没什么问题,就是天有点热,长时间站的话有点难受。”朱霖笑道。

    算下来,朱霖怀孕已经快三个月了,平常并没有什么反应,肚子也不见大。

    蓝天野告诉刘一民,上班的时候朱霖忙一天也没什么异常。

    在老家的刘福庆和杨秀云得知朱霖怀孕,想来燕京照顾朱霖被刘一民给婉拒了。

    大嫂的月份比朱霖可大多了,大嫂家又没人了,大哥平常还得上班,大嫂更需要两位老人的照顾。

    大哥当上副科长后,在矿务局分到了一处房子,虽然小点,但杨秀云住进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是不是没什么话剧要排的?”刘一民问道。

    “是啊,刘老师,大家都等着你呢。现在国内的话剧流行小剧场话剧,最近排的有《车站》,是林兆华等几个导演排的,人艺的导演很多,但现在干活的没几个。

    《车站》这个话剧比较晦涩,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你讲的那句,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提高了观众的理解难度,我还是更喜欢那种直抒胸臆,观众明明白白知道是什么的话剧。”

    “朱霖同学,你这是拐弯抹角的拍马屁吗?”刘一民笑着问道。

    朱霖轻轻地掐了一下刘一民的胳膊:“我拍刘老师的马屁,还需要拐弯抹角吗?我都是直接拍!”

    “哈哈哈,既然你在人艺不忙,我带着你去北戴河休养一阵子吧,反正也没什么戏,就当散心安胎了!”刘一民轻声问道。

    前面的朱霖听完没什么感觉,听到安胎的时候表情有点意动,这可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啊。

    朱霖挠了挠脸颊,犹豫道:“可是没假期啊,产假总共56天,产前没几天的时间。再说了现在才三个月。”

    “你别管了,咱上面有人儿!”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腰肢调侃道。

    “你别总是麻烦万老师,这不好!”

    “什么不好啊?你们两个在门口磨磨蹭蹭的,怎么还不进来?”万方打开门冲着外面喊道。

    曹禹先回来一步,门是虚掩的,两人刚走出电梯,朱霖最后的一句话被万方给听到了。

    “没什么师姐,你怎么来的这么早?”朱霖快步走进了公寓里面,刘一民紧随其后。

    “我这不是很久没见小师弟了,当师姐的想他的很啊!”万方调侃道。

    刘一民走了进去冲着万方说道:“师姐,嘴上说可不行,有没有给我做好吃的?”

    “有,天热,我学了一道凉拌笋丝,吃着清清爽爽,既解腻,又好吃。霖霖刚怀孕,油腻的容易反胃,这个很好。”

    万方带着两人走进屋子,指了指正泡在水里面开切的新鲜竹笋。

    “师姐有心了,我替霖霖谢谢你。”

    “引用你的那句话,光嘴上谢谢不行,刚才父亲讲了你的新小说,《横空出世》的剧本赶紧写好交给我们发表,让师姐在编辑部扬眉吐气一次。”

    “您瞧好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两人开过玩笑后,正在厨房忙活的李玉如扭头说道:“一民,我看看你晒成啥样了?”

    刘一民脸经过朱霖日夜用雪花膏和蛤蜊油护理,除了略微有点黑红之外,晒斑已经基本上没有了。

    李玉如看了看发现好的差不多了,于是说道:“一民啊,以后出去注意点。红烧茄子和红烧豆腐快做好了,一会儿你先尝尝。”

    “还有一道菜,我学了一道葱烧海参,海参有营养,霖霖吃了对身体好。”万方说道。

    刘一民走上去要跟万方学:“师姐,你这是从哪儿学的?”

    “肯定不是从丰泽园学的,丰泽园的海参做法,人家不外传的。前阵子认识一个鲁省的师傅,跟人家学的,没丰泽园的正宗。”万方笑着说道。

    丰泽园是鲁菜,同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名字跟中海里面的丰泽园同名,葱烧海参是里面的特色菜。

    “我还没去吃过,改天跟霖霖一块去尝尝。”刘一民笑道。

    等万方做好了,几人一品尝,确实非常好吃。

    曹禹说道:“丰泽园的厨子王义均老爷子很了不起,今年国家要举办首届名厨大赛,我看他能获奖。”

    刘一民一边吃一边眼睛滴溜溜地转,曹禹忍不住问他到底在想什么。

    “我是在想,老北平餐饮百年老字号很多,在北平百年的风风雨雨中,这些老字号肯定也是经历了不少故事,这也是老北平历史的一部分啊。”刘一民笑道。

    曹禹一听放下了手里面的筷子:“有想法了?”

    “我只是刚想。”

    “有想法就是好事,一民啊,老舍先生的《茶馆》之后,地道的老北平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你的《狼烟北平》算是其中一部。我记得当时《燕京文艺》还召开了北平文学研讨会,大家都期待着老北平风味的文学作品。

    你扛起了老舍先生的北平文学大旗,你还得继续扛下去,我看好你。”曹禹期待地说道。

    旁边的万方非常感兴趣,但是她不知道这百年老字号该怎么写?难道就写做饭?

    等吃完饭后,刘一民拉着曹禹磨磨蹭蹭的走进了书房。

    “说吧,有什么事情要让我办?”

    “您这话说的。”

    “我老了但我不聋,小方都听到了,我自然也听到了。”曹禹磕了磕手指笑骂道。

    “老师,您也知道小霖前段时间为孩子的事情没少闹心,现在不是怀孕了嘛。人艺最近缺剧本也没什么戏要排,我想替她请一阵子假,天太热了,我带着她去北戴河休养一阵子,她不愿意,就是怕麻烦您。”

    曹禹直截了当地问道:“多长时间?”

    “怎么着不得一个多月?把最热这阵子给度过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曹禹琢磨道:“一个月,现在演员日常管理都是是之同志在负责!”

    “很为难?”

    “有点为难,你给我个理由?”

    “要是今年我给人艺三个剧本呢?”

    “嗯?三个?”曹禹耷拉着的眼皮立马抬了起来:“臭小子,你可别反悔啊!”

    “一口吐沫一个钉!”

    “好,院里面我去讲!”曹禹笑眯眯的样子,颇有几分奸计得逞的嘴脸。

    7月29号下午临下班的时候,《收获》编辑部发生了一件咄咄怪事。李晓林看到身穿航空制服的乘务员跑到《收获》编辑部说有紧急文件的时候,还指名道姓的要找她,她的大脑宕机了几秒钟。

    “你就是李晓林编辑啊?燕京的领导让我们转交给你一份紧急文件,说是一份手稿,我们不知道具体内容。”乘务员赶紧说道。

    她的机组在沪市中转,直接把她给留下来办这件事儿了。看当时送手稿的秘书快要吃人的表情,知道事情很急,生怕把事情给办错了。

    “同志,哪位领导给的?我们《收获》发表是很严格的?不能因为是领导就.”

    “不好意思,你们拆开就知道了,我只负责送到,其余的事情我不管了。”乘务员说完,就从《收获》编辑部跑走了。

    李晓林忐忑的将档案打开,心想要是哪位老领导想走后门,自己得找个理由婉拒了。

    看到信封上是“刘一民”的名字后,李晓林松了一口气,又忍不住骂道:“这臭小子在搞什么鬼?”

    “谁啊晓林?”有编辑问道。

    “师弟一民,这臭小子,吓我一跳!”

    李晓林笑着走到座位上将里面的手稿给倒了出来,看完前两页之后又“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咋了晓林?又吓了你一跳?”

    李晓林喉咙有点干:“题材,题材有点有点”

    “有点什么?”

    “题材有点野,我去找巴金同志。”

    李晓林立马起身朝着巴金的办公室走去,刚才的走的乘务员又回来了,站在门口试探着问道:“你们能不能给我写张收到的字条?”

    众编辑看向准备离开的李晓林,李晓林扭头大声说道:“给她写!”

    这一道声音,吓坏了所有人。

    李晓林没敲门直接冲进了巴金的办公室:“父亲,你看看一民写的这篇文章?”

    “你看,又急了,在编辑部不要喊‘父亲’。”

    李晓林没时间纠缠,直接将稿子递给了巴金老爷子:“父亲,不急不行啊,核爆炸了!”

    “不是早就爆过了?不是,一民这篇文章讲的是原子弹爆炸的故事。李晓林赶紧解释道。

    巴金一愣,也赶紧认真地看了起来,巴金气定神闲地看完之后,疑惑地看向李晓林:“他怎么知道这么多?这可是国家机密啊?”

    “是啊,不会泄密吧?写的就跟是他亲自研发的一样。”

    巴金也有点头大,让李晓林给刘一民打电话核实一下,可惜家里面没人。

    直到晚上电话经过长途台的多次转拨打到了曹禹这里,曹禹笑着说道:“我的老巴哥哥,你还真猜对了,一民真去了。这是中央的决定,你们放心发表就是了。”

    “哈哈哈,那好。家宝涉及到国家机密,我不得不慎重啊。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定然如邱小姐在沙漠炸响一般,响彻于文坛。看来,我们《收获》又要来一次大收获了。”

    巴金跟曹禹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儿就挂断了电话。

    “父亲,幸亏咱们还没有印,现在撤下一篇换上一民的还来得及。”旁边的李晓林激动地说道。

    “撤下一篇,让美工把封面也给换了,换上.”巴金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就换上当时原子弹爆炸的那张图片。”

    “好,我明白。”

    “这真是把咱们国家的核面纱给揭开了。”

    8月1日,燕京军区举办庆祝活动,邀请刘一民和朱霖前去参加。

    燕京军区的文工团将在台上合唱《祖国不会忘记》,朱霖坐在摩托车上紧紧地搂住刘一民的腰说道:“刘老师,这件事情你怎么不告诉我?”

    “给你一个惊喜嘛!”

    晚会直接在操场上举办,刘一民和朱霖坐在前排,旁边的魏巍说道:“一民,你这首歌写的好啊,我最近一直在哼这个调调,据说大部分研究所的科学家都在唱这首歌呢。有些为了国家奋斗了几十年的老科学家,听到这首歌直接哭了。”

    刘一民说道:“魏巍同志,您就别夸奖了。”

    “做得好就得夸,做的不好我也会骂的。”

    苍茫又充满激情的歌声刚一唱响,就点燃了在场指战员的热情。欢呼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台下也开始跟着唱了起来。

    魏巍看了看后面的指战员:“你这首歌儿,今年呐,肯定还能获得总政的奖励。”

    今天庆祝晚会很热闹,但是燕京军区和其它单位的一些首长来的特别少。

    刘一民感觉有点奇怪,魏巍看出了他的疑惑低声说道:“29号晚上,冀省隆化出事儿了,驻军为了庆祝免费给老百姓放电影,但是中间发生了-爆.事情很大。”

    “原因查出来了吗?”

    “还没,唉,好事成了坏事儿!”

    8月中旬,《横空出世》正式在《收获》发表。各地在看到样书封面的时候同样大吃一惊,再看看内容,纷纷要求增加订购数量。

    “就这凭这张封面,销量就能比上个月增加两倍的销量!”

    事实证明,预判的没有错。当读者看到杂志上那句“《横空出世》——原子弹背后的故事,作者刘一民”时,掏钱犹豫一秒都是对文学的不尊重。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7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