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

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


全国各地的书店出现抢购潮,甚至还一度发生因为售货员给读者拿杂志不及时,在后面读者的推搡下发生柜台被挤倒的事故。

    类似这样的新闻在各地的报纸上层出不穷,书店每天打开门面对的都是乌泱泱的人群,晚上下班时摆出“今日《收获》已售罄”的牌子才能将书店门给关上。

    催货的电报如同雪花一般飞到《收获》编辑部,飞到《收获》合作的印刷厂。

    印刷厂内,刚摆进仓库的杂志,下午下班之前就会被清空。于是《收获》不得不又联系一家燕京的印刷厂,两地印刷就近供货。

    各大官媒根本不用上面打招呼配合宣传,纷纷刊登上自家的评论。

    《人民报》发表长篇社论,题目为《‘横空出世’揭开神秘的核面纱——向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致敬》

    《中青报》号召青年人以科学家—‘陆光达’为榜样,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报效国家。

    《光明报》发表评论——《‘横空出世’是真的横空出世。》

    在《横空出世》发表的第二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实景报道了读者抢购的画面,并随机抓了两名路人采访。

    赵忠湘以其特有的声音向全社会播报:

    【《横空出世》这本小说激发了全社会的报国热情,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我们才能挺直腰板。《横空出世》的作者刘一民同志作词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唱出了无数科学家和军人的心声,请相信,你们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国家前行的脚步离不开每一位同胞的努力。】

    销量如同台风吹起的浪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一声高过一声。

    《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在天安门前唱响,各地电台里播放最多的歌曲也就是这首《祖国不会忘记》。

    在销量暴增的同时,认识刘一民的人才知道这家伙是从核基地回来的,这国之重器还真让他看到了。

    此时,刘一民和朱霖正坐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里听广播。人艺给朱霖批了一个半月的假期,从8月初到9月中。

    曹禹告诉于是之三个本子换一个半月的假期时,于是之觉得这是个大赚的生意。

    甚至还亲自跑过来问刘一民,一个半月够不够,不够的话再加。三个月打六折,只需要四本就行了。

    刘一民听到这话脸都黑了,差点忘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了。

    曹禹没有告诉下面的导演,但是于是之有意无意的透露了出去,整个人艺暗潮涌动,导演们都在为争剧本做着努力。

    不仅人艺,商务印书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几个出版社看到销量这么高,疯了一样找刘一民,可惜谁都没找到。

    无论是燕大、人艺、四合院和华侨公寓都没找到人,谁也不知道刘一民和朱霖去哪儿了。

    这是刘一民让保密的结果,作协里面只有张广年知道刘一民跑到了“创作之家”躲清闲。

    这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清静,没有人会打扰他们。附近的宾馆人太多,人来来往往的容易吵着他们。

    况且这里有保障人员,工作人员老赵—赵秀文和经理李记都熟悉,走的时候多付一笔钱就行了。

    他们两个住在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周末的时候朱父和朱母会坐着火车过来给他们送点好吃的。

    “明天我跟着老赵去打理苹果树,刘老师,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朱霖光着脚丫子盘腿坐在沙发上,开心地问道。

    “瞧把你开心的。”

    刘一民坐在书桌旁,头也不回地说道。

    “刘老师,不用上班,当然开心了。虽然我喜欢排戏,但是就那几部我也会烦的,就当出来散散心了。”

    半个月的时间,《横空出世》的剧本已经写的差不多了,等从北戴河回去就可以把剧本交给人艺和万方的《剧本月刊》。

    翌日早上,刘一民和朱霖推开窗户,呼吸着海边的新鲜空气。

    老赵正在做饭,听到声音后出来看着刘一民和朱霖:“刘一民同志,朱霖同志,昨天休息的怎么样?”

    “休息的可好了,恨没有生在这里啊!”刘一民笑道。

    老赵边摘菜边抬头继续说道:“刘一民同志,最近市里面大家都在讨论你的小说还有你的歌儿,你听到没,隔壁的部队疗养院正在放呢。你们要是出去图安静的话,记得戴个帽子啥的,别让人认出来。”

    “好,老赵,谢谢你啊!”

    “没事儿,作家我见多了,一民同志,你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要认识你,谁都猜不出来你跑这儿躲清静来了。”

    老赵正说着,听到厨房的声音赶紧跑了进去。

    经理李记骑着自行车到了大院里冲着刘一民说道:“刘作家,今天的报纸我给你带过来了,你看看,还是在写《横空出世》。钱老亲笔写的评论文章,你瞧瞧。”

    刘一民和朱霖快步走下二楼,木质楼梯吱吱的声音像是有老鼠在啃食一般。

    “您看看。”李记将报纸递给了刘一民。

    《向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致敬——钱学-森》

    【《横空出世》里面的陆光达是无数科学家的代表,我向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致敬,我跟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从一回国的那天起,我就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我跟他们相比,他们则是更伟大的那群人】

    李记说道:“还有呢,还有呢,这是一些首长写的,报社代发的。”

    李记将一摞摞报纸给刘一民都看了看,刘一民笑着说道:“谢谢你了,李同志!”

    “别客气!别人能通过作协来创作之家是他们的光荣,您能来,是咱们创作之家的光荣。”李记转身冲着厨房问道:“是不是啊,老赵?”

    “对,是创作之家的光荣。”老赵走出厨房,胳膊上都是面粉。

    四个人相处的极为热闹,待饭做好了,大家一起坐在厨房吃饭。

    “朱霖同志,你怀孕了,尝一尝这鱼,吃了鱼呀,孩子眼明心亮。不过海里面的东西也不能多吃,你们想吃啥,我去买回来做。”

    老赵乐呵呵地说道。

    “同志们费心了。”

    “没事儿,咱们这儿房子不好,来的人少,我们也想找人聊聊天。”

    吃完饭,上午朱霖闲不住,现在她又没办法游泳,就只能跟着老赵在创作之家的院子里干点农活,伺候周围的这些苹果树。

    “老赵同志,你说燕京的院子里种苹果树怎么样?”朱霖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好啊,苹果树平平安安寓意好,就是在燕京不一定好吃。你要是想种,等来年春天我嫁接一株苹果树送到你家里,你们喜欢吃什么?黄元帅还是?”

    “刘老师喜欢吃红的,不喜欢吃黄元帅。”朱霖说道。

    “那红玉吧。”

    朱霖和老赵在下面干农活,刘一民在屋子里面写作,写作累了就到下面跟老赵他们聊聊天。

    又或者朱霖跟着,刘一民自己下水游两圈。

    “刘老师,你这水性越来越好了,我也想下去游两圈。”

    “走吧,你自己啥情况不知道啊!”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腰肢,朝着更衣室走去。

    回到房间,刘一民感叹道:“真是山中无岁月啊!”

    周日,朱父和朱母联袂来到创作之家,朱母带了不少东西亲自下厨,给创作之家的所有人改善了一次伙食。

    朱父拿着报纸说道:“半个月多,《收获》杂志的销量已经突破百万大关,这又是一次销量突破,作为你的岳父,我真是与有荣焉。”

    朱霖笑道:“爸,你就别文绉绉的了。”

    “咳,我是真为一民感到高兴,现在是暑假,很多老师都跑到咱家,询问一民是咋写出来的,这么真实?”朱父眉飞色舞地说道。

    “爸,您咋说的?”

    “我能咋说,我都不知道,只拉着他们喝酒,喝几杯我就倒下了,谁管他发生啥事儿!”

    屋子里几个人相视一笑,下面的朱母喊着大家吃饭了。

    饭桌上,朱母聊了几句文学就转到其它的话题上了。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可是现在这社会-治安真不好,小偷小摸的不说,还有抢的,还有强唉!”

    刘一民对着朱霖说道:“以后人艺上班,中午就别去四合院吃了,就在食堂吃,上下班我送你。”

    朱霖没有反驳点了点头,旁边的朱父和朱母齐声道:“这样好,是得小心点。”

    老赵和李记两人倒是不用担心创作之家,周边是各大机关单位的疗养院,更有重地,目前整个地市,没有比这里更安全的了。

    下午,朱父和朱母两个人到海边过了一个二人世界。朱父不需要上班,但是朱母需要,两个人只能在傍晚坐上火车再回到燕京。

    “爸妈,你们回去的路上小心点。”朱霖担心地说道。

    “放心吧,你们两个在这儿好好休息。”

    到了月底,刘一民和朱霖在创作之家工作人员的送别中,离开了秦皇岛。

    “刘一民同志,朱霖同志,等苹果熟了,我再给你们送点。”

    “再见了,老赵同志,李同志!”

    海边天气虽然凉爽,但紫外线比较强,刘一民和朱霖都黑了不少。

    回到燕京的华侨公寓,朱霖没有急着去上班,而是准备等假期结束再去上班。

    刘一民还没来得及去学校转一圈,商务印书馆的黄春雨就敲响了门。

    刘一民看到黄春雨后,郁闷地看了看上下楼梯:“老黄,你不会是一直蹲在这儿吧!”

    黄春雨嘿嘿一笑,走进了客厅。刘一民再问,黄春雨也不说到底为啥。

    他用几包烟买通了华侨公寓的门卫,只要看到刘一民回来,就立即给他打电话。

    黄春雨真是卷到没边了。

    “一民,你真是给我开了眼了,我以为《凯旋在子夜》是你的销量巅峰了,没想到又来个《横空出世》。”黄春雨又讲了一个笑话:“昨天下班我骑着自行车让几个孩子让路,你知道几个孩子给我说了句啥吗?”

    “啥?”

    “他们几个说NO,去你妈的哈哈哈!”黄春雨哈哈大笑,引用书里冯石的话讲出刘一民《横空出世》的影响力之大。

    刘一民和朱霖被黄春雨逗笑了,黄春雨接着说道:“我来问问出版权的事儿,你可别给我来一句'NO,去你妈的'。”

    “老黄,还是你们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你觉得怎么样?你们一家肯定也印不完,韦君怡和陈元同志都是老同志,两个人在美国的时候是肝胆相照,回国更应该紧密合作,你说是不是?”刘一民笑着说道。

    黄春雨微微沉思片刻后就点头说道:“那行,由我们商务印书馆对书进行设计怎么样?你也知道,我们设计的书比人民文学好看了不止一点。”

    “好啊,统一封面设计对于销售也是有好处的,不用做严格的区分。”

    刘一民答应之后,黄春雨神秘地问道:“你是不是去了?”

    “去哪儿了?”

    “你知道。”黄春雨说罢嘴做了一个“boom”的动作。

    “哈哈哈,喝茶喝茶。”刘一民不置可否地说道。

    黄春雨又问刘一民这两天去哪儿了,刘一民笑道:“我带朱霖同志去休养了一阵。”

    黄春雨扭头对着朱霖说道:“朱霖同志,恭喜恭喜啊!”

    “谢谢你了春雨同志!”

    当着黄春雨的面,刘一民直接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书打了电话,确认了由两家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事情。

    “一民,你真是两手一撒跑了,我们都跟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你师兄老崔更倒霉催的,丢了《横空出世》。他们刚换主编,新主编上任三把火,正准备改革呢,《收获》给了当头一棒。”

    李书话里话外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思,不是李书不仗义,实在是崔道逸平时对他压榨的“太过分”了。

    “老李,告诉我师兄,他是我亲师兄!出版的事情就这样敲定了,设计的事情交给商务印书馆。”

    “行,黄春雨这小子跑的是真快。”李书无奈地摇了摇头。

    挂断电话,黄春雨讲起今年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合集出版的情况。

    “到目前总共卖了三十万册,合集有市场,但实践证明,市场并不是很大。但社长说了,会坚持这条路走下去。过不了多久,这笔稿费应该也会到。”

    黄春雨事情谈完之后,利索地离开了华侨公寓,临走前看了一眼书房的空调,羡慕地说道:“什么时候我们办公室能装上一台,办公室的风扇半死不活的,不过好过没有。”

    “条件会好起来的,有风扇比大多数地方已经好多了。”

    “走喽,期待着出版的喜讯吧!”

    送走黄春雨,刘一民和朱霖看了一会儿电视。

    “刘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学校上班?”

    “怎么?急着我去上班?”

    “不是,我做一下安排,你去上班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还不如也去上班。”

    刘一民说道:“等9月5号开学之后再去坐班,这段时间我准备去丰泽园学习一下葱烧海参的做法。”

    “你?学葱烧海参?丰泽园?”

    刘一民用手捏了一下朱霖的下巴:“你看不起人啊?”

    “不是,人家丰泽园会教你吗?”

    “我又不去当厨子,再说了我替他们丰泽园做一下宣传,他们肯定乐意啊!”

    “宣传?”

    “我看了丰泽园的历史,丰泽园的历史代表着老北平饮食文化和历史的变迁,我觉得写出来挺有意思的。”

    朱霖点头道:“这就是你跟老师说的老北平文学啊,燕京人在吃上确实讲究,写出来说不定又是一部《茶馆》。”

    “所以,这两天我准备去拜访一下丰泽园!”

    朱霖调皮笑道:“葱烧海参学不会不准回来!”

    翌日,也就是8月29号,刘一民走到了丰泽园品尝了他们的看家菜葱烧海参。

    刘一民尝完之后叫来服务员问道:“这葱烧海参是哪位厨师做的?”

    “怎么?这是王义均同志的徒弟做的。”

    “王义均老爷子在吗?”

    “老同志可是做国宴的,小日本的座上宾,去年还去日本表演了技术。怎么?十块钱的葱烧海参?还让老同志给你做啊?”

    “我是来拜访王义均老同志的,我叫刘一民,是个作家。”

    “是啊,怎么着?”

    这调调,活脱脱的《雍正王朝》里面被四爷扇脸的小太监。如今的丰泽园属于国企,员工臭脾气是一点没改。

    “同志,如何能见到王义均同志?”

    “见不着,老爷子不是谁想见都能见的!”

    “您是刘一民同志?”旁边有人问道。

    刘一民扭头看去,也是一名服务员。

    “对,同志,我想见一下你们经理!”

    “我们经理在后厨,我去跟您叫,《横空出世》就是您写的吧,我太喜欢了。”

    过了一会儿经理从后厨走了过来,看到刘一民后热情地伸出双手:“刘一民同志,欢迎欢迎,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天后厨一直忙,我就呆在里面没出来。”

    刘一民笑着说道:“经理同志,你注重后厨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前面的服务态度培训啊,老丰泽园要都是像这位同志一样,丰泽园估计开不了仨月。”

    ps:感谢大佬们支持,书到了两千均,我想通过变成两章提高一下均订,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到精品。总之,谢谢大家的支持,跪谢各位衣食父母。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7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