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69章 荣归故里

第469章 荣归故里


“七剑合璧没有?”

    “七剑到底合璧没有?”

    “一民,你说话啊?”

    郑渊杰拿着稿子快速走到正在泡茶的刘一民旁边,刘一民泡茶的动作越慢,郑渊杰的心就越急切。

    “老郑,这是童话?你急个什么?”刘一民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郑渊杰这才反应过来,坐在刘一民对面说道:“嗐呀,你还真是,把‘虹猫蓝兔’这些童话向的名字取消掉,换成人名,说是一本通俗文学也不为过。”

    郑渊杰对刘一民以前讲过的童话就是成人文学的另一种变体的结论心服口服,人家不单单可以理论总结,还能够实践写作。

    “这才第一章,你就看出来了?”刘一民笑着问道。

    “当然,就这个黑心虎妄图夺取灵幻森林的麒麟称霸天下的开头,你换到其余的通俗武侠故事里,就是某某派被大军压境,全宗阵亡,少主逃脱。

    不过,这个‘跳跳’不是魔教的护法吗?怎么在帮助虹猫?”

    刘一民这次写好的是《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前两回,第一回魔道出、第二回火海突围。

    灵幻森林里,各种动物和谐相处,有一天黑心虎率领魔教大军到来,虹猫的父亲是长虹剑剑主,唯有七剑合璧才能打败黑心虎,但此时七剑剑主只剩下虹猫的父亲了,虹猫父亲将长虹剑交给虹猫去找其余的七剑传人。

    虹猫父亲则和魔教大军同归于尽,可惜魔教主要人物都没死。虹猫和麒麟返回想救父亲却被发现,之后被魔教大军围追堵截。

    魔教护法之一的跳跳(猴子)出手相救,使得虹猫骑着麒麟逃出生天。

    跳跳其实是七剑之一的“青光剑”传人,父母被黑心虎杀害,卧薪尝胆担任魔教护法,多次出手救出其余的七剑传人。

    《虹猫蓝兔七侠传》算是武侠动画的巅峰之作,可惜辉煌和落寞的速度一样快,难逃被封禁的厄运。

    主题将正义和武侠的‘侠’气体现的淋漓尽致,虹猫无论是正邪两道都得尊称一声“虹猫少侠”。

    整体剧情并没有过于幼稚化,里面的逻辑非常强,双方互有卧底,正反两面的人物都立得住。

    黑心虎的儿子黑小虎跟许多帝王的后代一样,无法认同父辈的做法,但为了父亲,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在正义和黑暗之中摇摆,爱上蓝兔是他一生悲凉的起点。

    “跳跳是卧底?”郑渊杰对刘一民的答案感到很意外,童话故事连卧底都整上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虹猫蓝兔七侠传》的读者群体不仅在五六岁或者是八岁下的儿童里面,我还要通过这部童话武侠故事,拓宽《童话大王》的读者群,将读者群体扩大到十一二岁左右,也就是青少年。”

    刘一民本来想说十五岁,但转念一想,这年代的孩子心智早熟,跟后世不一样,初中还在为集齐玩具里面的七把荧光剑而努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年代大部分早当家的太多了。

    “一民,你想的蛮多的嘛,你怎么才写两页,这两页够谁看的?”郑渊杰抖了抖手中的稿纸,就这?

    “连载嘛。”

    郑渊杰无奈地说道:“这我看起来都觉得好看,我家老大看不到后续,估计得吵着来你这儿。《童话大王》的读者得骂声一片,两个月才能看到后续,要不你再多写点?”

    “那一期更四回的内容吧,我写好之后给你送去。”

    郑渊杰抱着胳膊说道:“你今天写吧,今天是周日,你也不用上班,写好我直接拿回去。”

    说完也不等刘一民同不同意,直接走出书房跟杨秀云聊天去了:“喜梅,我今天中午就在这儿吃了啊!”

    喜梅笑道:“郑主编,想吃什么,我中午给你做。”

    现在已经快十一点了,该到了吃饭的时候。

    “不用特意准备,我这人简单。”郑渊杰笑着说道。

    刘一民看了一眼郑渊杰,这家伙在外面说这么大声是给他听的,就是告诉刘一民他不走了。

    郑渊杰跟刘雨和刘林玩耍,一边跟杨秀云或者喜梅说着话。

    中午喜梅做了一道熘肝尖、一道回锅肉、切了灌肠和两道凉菜。

    等喜梅喊刘一民吃饭的时候,新的两章已经写好了。

    吃饭的时候,郑渊杰跟刘一民谈论起来《童话大王》的分成问题,刘一民既然写了一篇故事,而且还有大火的趋势,就不能简单的按照原来的比例分成了。

    “咱们五五,你的童话连载期间咱们五五,要是更火爆,你六我四。”郑渊杰爽快地说道。

    这个更火爆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短时间销量攀升到五十万册。

    吃过饭,郑渊杰推着刘一民,让他进去赶紧写,看到刘一民坐在沙发上不动如山,试探着问道:“写完了?”

    “嗯,勉勉强强写完了。”刘一民说道。

    郑渊杰快步走进书房,看着刘一民刚写好的稿子,跑出来说道:“一民,你比我还快啊,要不这样,咱们再办一个杂志,咱们一人写一个怎么样?”

    “老郑,你别说笑了。”刘一民换了一个慵懒的姿势。

    “我没说笑,你这速度,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也只有抬头看的份儿。手稿还不用怎么修改,你这速度怎么练的,教教我?”郑渊杰快速地阅读着稿子上的内容。

    “也没有什么诀窍,静心养神,保持专注即可。”

    郑渊杰思索片刻,觉得是这个理儿,他就是每天用几个小时来专注写作,只不过效率没有刘一民这么高,往往写完之后还需要看看逻辑上有没有什么漏洞,有的话就得修改了。

    郑渊杰跟刘一民商量了一下1月份已经首印多少册,郑渊杰觉得应该首印三十五万,春节期间小孩子手里钱多,加上这期《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内容他觉得非常好,三十五万的销量已经能完成。

    上一期杂志销量是二十五万册,相当于比上一期增加十万册。

    “三十五万就三十五万。”刘一民同样对《虹猫蓝兔七侠传》的销量非常有信心。

    郑渊杰听到刘一民同意开心地表示:“希望能来一次加印,我还不知道卖脱销需要加印是什么滋味呢。”

    回到家,郑渊杰先让自己的儿子看了看,在旁边观察他是什么反应,看到儿子看的爱不释手,郑渊杰算是放下了心。

    1985年进入十二月,刘一民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好在文研所除了闫真以外,又多了戴建业等几个帮手。

    文研所里,大家忙成一团,有太多的文件需要整理。刘一民观察了一下忙碌的海子,最近看起来比前段时间好了不少,偶尔会跟戴建业几人开句玩笑。

    海子最喜欢听戴建业讲传统文学,唐朝的诗歌部分尤为喜爱,要是能讲到李白采仙草,恨不得听一天。

    严家炎走进文研所的办公室,看大家一边在忙碌,一边在讲文学,冲着刘一民说道:“你这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竟然聚了这么多卧龙凤雏。”

    “严教授,你来做什么?”刘一民问道。

    “这是关于‘一民文学奖’的文件,上面有意将这个学业奖推向全校,校办让咱们研究一下可行性。”

    刘一民接过严家炎手里的通知,文件上对于“一民文学奖”在中文系引起的吧“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潮非常看好,当然更重要的是“刘一民”这仨字儿。

    文件里明确讲了刘一民在青年人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通过一民文学奖,能够激励学生向刘一民看齐。

    “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只要钱到位,就是全国也能做到啊!”刘一民将文件还给了严家炎。

    “你这话是一语中的,这不就是钱不够嘛,需要从学校的教育预算里拨一部分出来。”

    严家炎担心的是,这个奖学金普及到全校的话,会大大的稀释中文系学生获得的数量。

    如果全校按照中文系这个比例的话,他没什么意见,就怕学校搞平均主义,减少了中文系的数量。

    刘一民走到严家炎的办公室跟他研究了一下,让他在写报告的时候,直接表明学校学生的困难,增加全校贫困学生的获奖名额,名额往多了写。

    校办看了报告,就算是讨价还价,双方也有商量的余地。实在不行,实行双轨制,中文系保持目前的数量不变。

    要问为什么,刘一民在中文系是最大的原因,况且目前里面资金的一部分是中文系的钱。

    从今年开始,一民学业奖学金的名额和奖金都增加了,名额从原先的除大四外每一级八人,增加到了每一级十二人,学业优秀奖和贫困奖各增加了五十块,分别为一百五十和一百三十块。

    除此之外,全系每年评选出一位学业最优秀的学生,奖学金为两百元。一民学业奖学金每年的支出约五千块钱,要是按照此标准,推到全校,学校在奖学金方面的花费约二十万。

    二十万还是每年,学校不见得会愿意拿这么多。

    刘一民忽然说道:“我听人说部里面正在讨论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设立专项的学业奖学金制度,我觉得可以将这个跟部里面的奖学金联系一下,让部里出钱。”

    “部里啊?”严家炎觉得刘一民这个是好想法,他也听说过部里有人提过,于是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就开始打申请报告,跟校办一起申请成为试点。

    人民助学金制度也就是国家给大学生每月发放的补贴,每个学生不交学费,还拿补贴,财政上负担过大,开始探讨逐步使用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来代替人民助学金制度。

    人民助学金制度取消后,学费制就慢慢跟上了。

    刘一民在文研所还有一大堆的事儿,就悄悄的离开了严家炎的办公室。

    文研所的资料准备的差不多了,到时候提交给文化部算是对今年的成果有个交代。

    “会议通知都发了吧?”刘一民看向闫真。

    闫真说道:“都已经发过,并且确保收到了。”

    晚上,刘一民去了人艺,观看了《特赦1959》的话剧首演,《特赦1959》从10月中旬开始排练,排练了两个月左右。

    上面站着的是演员,下面坐着的可都是原主,黄维看到剧里面的自己乐的哈哈大笑。

    第一层前两排的座位,坐的都是功德林学员。不管演员表演的情景如何,他们脸上都是带着淡淡的微笑。

    后排的观众被学员的一些滑稽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特赦1959》硬生生的被观众笑成了一部喜剧。

    等演出结束,黄维几人跟观众握了握手。

    黄维冲着刘一民说道:“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人,无论是帝王将相都那么在意自己在史书上的评价了。”

    “是啊,留的生前身后名,咱们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能自己看到自己的身后名。”郑庭笈附和道。

    刘一民跟着他们走出去的时候,还能听到不少观众在说,某某太滑稽之类的,在这些讨论中,总是逃不了“黄维”的名字。

    刘一民回到家,抱着刘雨和刘林读了一会儿童话故事。看两人困的不得了了,杨秀云才把他们抱回了卧室。

    洗完澡走进房间,朱霖已经去了沪市,刘一民只能独守空房了。刘一民躺在床上,想了一会在沪市的朱霖,准备明天打个电话,问问在沪市怎么样。

    12月26号,文研所的年终会议进入到了倒计时,沪市美术电影厂这次除了戴铁郎之外,还有厂长严定宪、另外一位导演夏秉钧。

    严定宪和夏秉钧在一开始就被聘请为文研所的研究员,只不过去年没有来。

    刘一民让闫真和燕大的车队去接的人,燕大有专门的车队,这算是刘一民第一次用车。

    闫真报出刘一民的名字,车队直接把吉普换成了轿车。

    闫真接到三人后,先把他们送到了招待所,接着过来通知刘一民,刘一民去招待所看望了一下三人。

    “严厂长,欢迎来到燕大。”刘一民打量了一眼严定宪。

    后来很多人都传严定宪故意针对戴铁郎,致使戴铁郎早早退休,并且让《黑猫警长》止步于第五集。

    严定宪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对记者解释,自己并不清楚其中缘由,而且他自己也是60退休,认为到时间就应该退,老人不下,新人根本没有导演的机会。

    美影厂每年只有700分钟固定动画配额,但积攒了众多导演,整体处于狼多肉少的状态。

    严定宪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一民同志,感谢你为国产动画所做的贡献,从去年开始,部里面开始针对性的研究动画片的问题,我们的动画配额从700分钟,增至了800分钟。”

    不只是动画配额增加,经费也增加了不少。

    刘一民说道:“严厂,动画是个能挣钱的产业,我也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严定宪参加文研所会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文研所的能量,以前只以为是小打小闹。

    刘一民跟几人一一握手并且嘘寒问暖了一番,闫真送来了点水果和瓜子之类的零食。

    “这是我们大队炒的瓜子,大家可以尝尝。”

    在招待所待了一个小时,刘一民才离开。

    翌日早上八点,文研所开始热闹起来,1985年的年终会议正式开始,夏言早早的就来了。

    严定宪看到夏言,激动地握了握手,并简单的汇报了一下美影厂的现状。

    八点半会议进入正式讨论阶段,办公室里密密麻麻的坐了一堆人,戴建业他们只能坐在后面旁听会议。

    夏言简单地讲了几句后,刘一民开始汇报1985年文研所的科研成果,有效论文产出总共七篇、国内外电影产业政策报告一篇、文化入侵小组的新闻专业教授编写了一本新闻专业的教材,教育部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在审核。

    这类的有效论文产出指的是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或者是进入内参,供各级领导参阅的。

    “文研所支持下的第一部功夫类电影正在拍摄。”刘一民说完,将自己的文件夹合了起来。

    夏言听完刘一民的汇报说道:“整体而言,咱们文研所的科研成果比去年增长了许多,确实起到了当时成立文研所时想要的效果。

    在动画片领域,国内逐步制定了反对外国动画低价或者免费倾销的政策,我相信这个对咱们国内的动画片厂是比较友好的.”

    因为这个事情,央视还对刘一民有点意见,以前能免费进货,现在得掏钱。

    严定宪说道:“感谢部里面对我们的支持,今年我们美影厂制作了多部精良的动画,观众的反馈都很好。”

    “光部里支持不行,还得自己努力。”

    下午,各个小组讲了讲自己明年的研究计划,电影厂方面更多的是政策问题,另外两个组主要是延续今年的科研项目,比如教材编写等。

    新增的项目需要另外立项给经费,延续的项目得继续往里面加经费。

    听到这里,刘一民不仅头痛了起来,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5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