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老兵返乡基金会
在朱母的催促下,众人迅速将碗底清空,喜梅麻溜的去把厨房给清理干净。
刘一民洗完澡出来,院子已经安静了下来。刘雨和刘林还不到睡的时候,朱母和喜梅一起哄他们睡觉。
走回卧室,朱霖正在收听天气预报,看到刘一民进来笑着说道:“刘老师,明天还是有雨,你要是出门记得带上雨衣。”
“嗐,这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刘一民看了一眼床头的日历:“今儿个周日啊,也不知道吴教授讲的啥。”
朱霖将收音机换了一个频道:“这是津城广播,他们转播上周日的《青年夜话》。”
吴组缃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出来,他正在讲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
“吴教授讲的红学在人艺也有许多的听众,现在人艺三四楼的宿舍,周日晚上十点后,都是吴教授侃侃而谈的声音。”朱霖一边说话,一边快速地换掉了身上的衣服。
刘一民躺在床上笑眯眯地看着朱霖,朱霖会意:“刘老师,我先去洗个澡。”
刘一民轻“嗯”了一声,朱霖脚步轻快地走出了卧室,果真是快去快回,只二十分钟洗完回来了。
朱霖一席白色的睡衣坐在床边,刘一民盘腿坐在朱霖的身后轻轻地帮她擦着头发。
朱霖现在一直保持着齐肩短发,这样显得干练一点,适合她导演的身份。
头发短,擦着就容易多了。发尖的香味传入刘一民的鼻腔,眼睛情不自禁地顺着睡衣往下看。
“刘老师,擦的怎么样了?”朱霖轻声问道。
刘一民摸了摸朱霖的头发:“差不多了,下次再出国,买个吹风机,吹头发干的快。”
朱霖反手摸了一下,轻轻地在刘一民胯上抓了一把:“刘老师,瞧你急的,再擦一会儿。”
刘一民快速地揉搓了几下后,将毛巾甩向空中:“来吧,等不急了。”
正在坐着的朱霖被刘一民顺势搂倒在了床上,接着刘一民将双手放在朱霖腰间,轻轻往上一提,两个人就到了木床的正中间。
朱霖看着张牙舞爪的刘一民,用手和脚将刘一民身体挡住,笑着说道:“我去将收音机关掉。”
刘一民嘿嘿一笑:“等不及了,吴教授讲他的《红楼梦》,咱们干咱们的正事。”
朱霖双脚不再抵挡,双手环抱刘一民的脖子,用力地抱在了一起:“刘老师,我好想你。”
房间内,空气快速升温。半解罗裳,别有一番韵味。
朱母将刘雨和刘林哄睡后走出房间,听到刘一民和朱霖卧室里传出收音机的声音,嘀咕了一声:“这俩孩子,大晚上的听什么《红楼梦》啊!”
等推开自己房间门,忍不住再次回头,忽然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啧,现在这年轻人!”
夜间,雨滴击打着屋檐。房间内朱霖无力地说了一句:“是不是下雨了?”
“嗯哼。”刘一民合上双眼,累的已经不想张嘴说话了。
朱霖听到刘一民敷衍的话语,忍不住轻哼了一声:“刘老师,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
刘一民睁开眼睛笑道:“还能朝后啊!”
朱霖拿着枕头轻轻地砸了刘一民一下,接着起身将收音机关掉准备睡觉。
躺下后朱霖轻轻地讲着话,刘一民有一声没一声的回答,直到意识越来越模糊。
朱霖见刘一民没再说话,轻轻地试探了他一下,确定睡着后幸福地翻了一个身子,用手将薄被提到脖子处。
刘一民一觉睡到了十点,朱母看到刘一民醒来,赶紧让喜梅去将厨房留的饭菜给刘一民热一热。
“一民,刚才燕大给你打电话,你没醒,我就让他们下午再打。”朱母说道。
刘一民伸了一个懒腰,右手放下来的时候不经意间揉了揉右腰:“妈,我知道了,我大概知道他们讲什么事情。”
朱母捕捉到刘一民的动作,准备下午到菜市场买点硬菜。
刘一民去洗脸刷牙,刘雨和刘林围着他转来转去。刘一民将脸擦干净,抱着刘雨和刘林走到银杏树下面,让他们摘树叶玩儿。
两人用小手轻轻地拨动着树叶,因为昨晚下雨,树叶上还沾着水。不过看天上挂着的太阳,白天应该是不会再下雨了。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两人的脸上,晃动水滴掉落在身上,引起两人阵阵惊呼。
“刘教授,饭好了。”喜梅端着饭菜走了出来。
刘一民将意犹未尽的两个小家伙放了下来:“爸爸要吃饭了,你们俩自己玩儿吧!”
朱母冲两人张开双臂,慈祥地笑道:“来姥姥这儿来,别打扰爸爸吃饭,爸爸去了一圈国外,可累了。”
刘雨嘿嘿一笑,加速冲进了朱母的怀里,刘林双手插兜乖乖地坐在了刘一民面前看他吃饭。
“你没吃饱?”刘一民问道。
“饱。”
刘一民笑着自顾自地吃起了饭,刚将碗放下,崔道逸走进了四合院。
“师兄,今天穿的这么整齐?”刘一民调侃道。
崔道逸今天穿着衬衣皮鞋,而且不是往常皱巴巴的样子,而是熨烫的十分平整。
“今天有位老朋友儿子要结婚,我一会儿去参加婚礼,他们在后面的胡同,听说你回来了,我就先来你这儿坐坐。”崔道逸从皮包里拿出两个小玩意儿递给了刘雨和刘林。
两个小家伙乐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接过就跑到别处玩了起来。
“谁啊?”
“以前燕大的师兄,你不认识,也不是中文系的。”崔道逸随口说道。
崔道逸看到今天《人民报》、《中青报》等一众央媒的报纸了,热情洋溢地询问他的新加坡之行,最终的话题落在了《南侨赤子》在《人民文艺》发表的问题上。
“师兄,贼不走空。我就知道你是为这篇文章来的,你打个电话就行。”刘一民笑着看向崔道逸。
崔道逸赶紧说道:“一民,你对师兄的误会很深啊,我真是想第一时间来看看你,看看你这个大功臣。听说代表团的人都是去文化部,你是直接被接到了中海?”
“消息挺灵通呐,听王濛同志讲的?”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差不多。”崔道逸没有否认,而是问他见到谁了。
“老首长,夏言、老师曹禹、钢公.”刘一民一一讲道。
“嘶,这规格真不低啊,你这赶上领导出国访问归来的待遇了。”崔道逸忍不住说道。
“首长们主要是想听我将发生的事情做个报告。”刘一民说道。
“他们听间接报告也行,直接点你做报告,那也是超规格待遇。”崔道逸点上一根烟分析道。
朱母和喜梅都睁大了眼睛,听刘一民讲点内情。
崔道逸听的意犹未尽,可惜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再不过去那边就要开席了。
“下午我再来找你。”崔道逸起身说道。
“别,其余的代表要离京,我好歹得去招待所送一下,另外下午要到燕大。”
崔道逸遗憾地说道:“那行,有时间听你讲。另外吴教授上《青年夜话》这一步走的不错,时隔三十年,我再听吴教授从头到尾讲红学,依然有很多收获。”
送崔道逸出门,他讲了些吴组缃以前讲课的事情,现在吴组缃的红学理论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想不到你竟然是吴教授的课代表?”刘一民意外地说道。
“意外吗?当年你师兄我学习成绩也是很优秀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分配到《人民文艺》当编辑。当年中文系大家都挤破头往《人民文艺》走,可我们那一届只有我接到分配通知了。”崔道逸得意地说道。
刘一民十分捧场地说道:“师兄好厉害啊!”
“我走了,有时间去《人民文艺》坐坐。”
送走崔道逸,刘一民没有再四合院多待,而是骑着摩托来到文化部的招待所,姚雪垠几人准备离京,文化部和作协都派人过来送行。
作协书记汤达成看到刘一民后笑道:“一民同志,辛苦你了,昨天我在地方作协,没来得及参加你的欢迎会。”
“没事,汤书记。”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汤达成微笑点头看向走下楼的姚雪垠等人,跟他们一一握手说着辛苦。
姚雪垠走到刘一民旁边,刘一民说道:“老姚同志,秦主任,老张,子龙安怡,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秦牧握住刘一民的手说道:“今年文研所培训名额给我们暨南大学留一个,多点最好。”
“我明白。”
姚雪垠上车后,刘一民塞给了姚雪垠一封信:“老姚同志,麻烦把这封信交给徐驰。”
“好,你放心。老徐自从夫人走后,情绪还没好过来,有你关心,我相信很快就能走出来。”
刘一民挥了挥手,等他们走后又跟汤达成简短地聊了一会。
这次从新加坡回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第一、陈立人向一民学业奖学金捐赠的事情;第二、当初答应给谢忠侯寄点大陆的土,得找人去弄。
刘一民送完几人没回四合院,而是直接去了燕大。
燕大门口还挂着刘一民获得文学奖的横幅,刘一民找了一个人不多的路回到了燕大中文系。
严家炎看到刘一民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纳闷地问道:“今天怎么进来的这么顺利?”
“中午学生都在往食堂跑,我找了个人少的路。”刘一民又询问严家炎怎么中午没有回家吃饭。
严家炎没好气地说道:“我在这里等你的电话呢,生怕我回去了,你电话打过来了。”
刘一民向他解释了一下,自己刚回来也很忙。
“知道你忙,但学校这边也没你不行。五十万美元的捐赠,对于咱们燕大来说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捐赠,学校怕出问题。陈立人先生现在在厦门?”严家炎问道。
“对,他等咱们手续办好之后,他就赶过来。厦大和集美大学是陈嘉庚先生的心血,这次能给咱们五十万美元已经很不错了。”刘一民说道。
“你小子,咱们去见下丁校,然后和学校一起向部里递交一下情况说明。这件事情已经通过报纸传遍了国内,部里面审批肯定快。”
刘一民跟着严家炎走出办公室,碰到了教授王瑶,王瑶走过来夸赞道:“一民,但悲不见九州同,你这次为九州同做了一件大事,历史上会留下你的名字。五十万美元,你也是咱们燕大的大功臣。”
“王教授,过奖过奖,您不回家吃饭这是?”
“我现在就回,你吃过饭了吧?”
“吃过早午饭了!”
“什么叫早午饭?”
“早上中午一块吃了。”刘一民嘿嘿一笑。
王瑶摇了摇头无奈地笑道:“你呀你。”
刘一民带着严家炎没有去校办,而是直冲丁石荪的家。正在吃饭的丁石荪看到刘一民,连忙放下筷子:“一民,快坐!严教授,你们中午没吃饭吧?”
“丁校,我跟一民还都没吃,我们两个想尝尝丁校家的伙食。”严家炎调侃道。
丁石荪笑道:“来,尝一尝,不是什么太好的饭。”
丁石荪的夫人起身去厨房又下了两碗面条,坐在旁边听严家炎和刘一民讲起五十万美元的事情。
“这钱真是解了咱们学校的燃眉之急,五十万美元,比钱更重要的是外汇,我准备向部里面申请,这笔外汇呢就由咱们学校使用,用来购买科研仪器。”丁石荪看向严家炎和刘一民,征询他们的意见。
“丁校,用外汇可以,但这笔钱不会挪作他用吧?”严家炎忍不住问道。
“这钱我敢挪用吗?转换成人民币后放入奖学金账户。”丁石荪表情十分严肃。
严家炎尴尬一笑:“是我小人之心了。”
刘一民本来想提议奖学金如同基金会一般,适当的进行经营赚取收益。但想到现如今国内A股还没成立,加上各方面监管政策的不完善,这笔钱别搞丢了。
“一民,你在想什么?”丁石荪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笑道:“我说校长高见,各方面都需要用外汇,尤其是理工科。咱们趁着跟外国关系比较好,多进点科学仪器才对。”
“好,那就这样办,你和校办共同起一份申请,准备对接陈立人先生的资金。”
下午,刘一民和严家炎一直在校办忙活,等文件起草完之后,立即由校办的同志送到了教育部。
文件刚到,对方电话就打了过来,称已经批准了,让他们尽快对接。
丁石荪挂断电话看向刘一民,询问陈立人什么时候会到燕京,捐赠了这么多钱,得给人办个典礼。
“怎么着也得半个月吧,厦大和集美大学不也得弄个典礼?他还想参观一下鹏城,这都是时间。”刘一民思考后说道。
“一民,你应该知道他下榻哪个酒店吧?你跟他拍电报定个时间。”丁石荪说道,他已经迫不及待接收五十万美元了。
“行,具体时间确定后,我跟您说。”
刘一民和严家炎走出了校办,两人在校办待了一下午,眼看就快要下班,刘一民去跟文研所的老师和学生见了一面,就回到了四合院。
晚上的饭菜非常丰盛,朱母将红参凤龟汤推到刘一民旁边:“霖霖,给一民盛碗尝尝,好久没做了,也不知道咸淡如何?”
“妈,我自己来吧。”刘一民刚想伸手,朱霖已经拿起了勺子,笑着盛了两勺放在了刘一民旁边。
以前都是乌龟和鸽子单独煮,今天这是放在一起煮,刘一民品了一口,味道不错,不过也不知道能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晚上吃完饭,刘一民走进书房给郑洞國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和谢忠侯的约定。
这件事儿光靠刘一民,肯定不能够,还得依靠黄埔同学会,他们陆续建立了各地的分会,一纸电报就有人去办这事儿。
“一民,你明天过来吧,老家伙们都想见见你,知道你回来忙,就没有打扰。你明天有时间吗?”郑洞國问道。
“有。”
“行,那过来吧。我们看到你的那篇《上岛老兵何日可见爹娘?儿盼娘,娘盼儿,坟茔天各一方!》,大家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
“好,我明天早上九点左右到。”
郑洞國挂断电话,就开始跟其余人联系,让他们明天过来见面。
刘一民挂断电话,没有写东西的念头,而是冲着朱霖勾了勾手,两人同时打了一个哈欠,向朱母她们示意准备睡觉。
第二天,刘一民吃过早饭,骑着摩托抵达了郑洞國的家里,黄埔同学会的这些人正站在郑洞國的家门口等他。
“诸位怎么不进去?”
“大家想早点见到你嘛,你这次跟岛上交流,肯定知道不少消息,你给我们讲一讲。”郑洞國说道。
刘一民停好摩托车:“其实也没啥,整体上的消息大家也都读过报纸知道,详细点的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主要还是取点土寄过去,缓解老兵们的相思之情。”
“有没有老孙的消息?”郑洞國问道。
郑洞國和孙立人的关系在以前说不上多好,在东北战场,他曾经多次私下批评孙立人傲慢自大。
但目前两人已经天各一方,早没了当初的芥蒂。
刘一民走进去说道:“听说比以前自由点了,现在能自己种果树,成熟后由孙夫人送往水果市场售卖。”
“唉,可怜呐,比我还可怜,我被关了27年,孙立人已经被关了三十年了。”黄维叹口气说道。
郑洞國道:“给老孙送点家乡的土,也不知道能不能结出家乡味道的果子。”
“关键是不知道能不能送进去,得让人找准孙夫人出门的时机。”刘一民说道。
给其他老兵送杯土没什么,但给孙立人送就很考验胆量了。
众人一时间都有些沉默,郑庭笈出来活跃了一下气氛:“至少孙将J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众人坐下后,刘一民根据谢忠侯所讲,重点讲了几个地区,并告知他们谢忠侯在香江的地址。
“寄东西的时候寄信人的名字就写‘家乡’,也不用寄太多,一杯就行,太多了他不好带回去。奉化溪口,也单独挖一杯。”刘一民说道。
在场的人很认真的记下刘一民所说的话,记下后,大家笑着谈起刘一民的文章,并估计对面什么时候会有反应。
“蒋大的反应也太迟钝了。”黄维吐槽道。
ps:不好意思,今日突然很疲惫,更一章。感谢泰迪会转轮的1500点币打赏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3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