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97章 朱霖红遍东南亚

第497章 朱霖红遍东南亚


5月10号上午,学校司机将轿车停在国际机场外面。刘一民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十点,陈立人的航班应该已经提前半小时已经落地机场,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没有出来。

    丁石荪和严家炎走过来问道:“不会出什么事儿了吧?”

    本来原定计划是刘一民接机,为了以示尊重,丁石荪和严家炎临时也决定跟着过来。

    “估计是什么事儿耽搁了。”刘一民随口说道。

    又过了十分钟,陈立人才出现在了机场门口。

    “陈董!”刘一民冲着戴墨镜的陈立人招了招手。

    丁石荪和严家炎边打量陈立人,边快步迎了上去。

    陈立人的西装挂在左臂,右手松开行李箱握住了刘一民的手:“一民,谢谢谢谢,刚才行李出了点问题,出来晚了,让你久等了。”

    陈立人满头大汗,眼神里带着歉意。

    “没事,这是丁石荪校长,这位是中文系系主任严家炎教授。”刘一民介绍道。

    丁石荪紧紧握住陈立人的手,感谢他的慷慨解囊:“陈董,我也替未来受捐助的学生向你表示感谢。”

    “丁校,您太客气了。我当时也是临时起意,刘教授讲的太好了,让我心里产生了捐款的冲动,希望咱们燕大培养越来越多像‘刘一民教授’一样的学生。”

    刘一民看了看逐渐炽热的太阳:“大家别在这里聊了,先坐车回燕大吧。”

    “对,去学校,去学校。”严家炎附和道。

    坐上车,陈立人冲刘一民说道:“刘教授,你的那个《青年夜话》节目蛮有意思的,我在厦大和集美大学都看到有非常多的学生收听,八号那一档节目,我在鹏城也收听了。我问了一下周围人的意见,大家都觉得好。”

    “大家对新加坡的情况感兴趣,我就多讲了一点。”刘一民说道。

    旁边严家炎顺势夸赞起来了刘一民,称他在年轻人群体中影响极大。

    陈立人点头说道:“我这阵子确实有这个感受,一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巨大,在国内更大。”

    带着陈立人回到燕大,先带着他在车上参观了一下学校。本来将他安排在了燕京宾馆,看到燕大的环境后,陈立人执意要住在燕京招待所。

    “那就听陈董的,我让招待所给陈董办理入住。”严家炎说道。

    下午,燕大各级校领导一起先给陈立人开了一个欢迎会,教育部的副领导也列席参加。

    这钱还没有捐,燕大情绪价值是给够了。

    陈立人向厦大和集美大学捐赠的钱都已经到账,只差燕大的了。

    开完会,陈立人离开了燕大,他要去拜访祖父陈嘉庚的几位朋友。

    看着送陈立人的轿车远去,严家炎笑着看向刘一民:“咱们这安排怎么样?”

    “严主任,尽心即可。相信陈董捐赠五十万美元,主要也不是听咱们几句表扬的。”刘一民说道。

    “你说的对,但表面功夫也得做足呐!”

    教育部副领导没走,跟刘一民坐在办公室单独谈了话。一是对他为燕大赢得外来资金的鼓励,第二则是叶圣陶前几天跟他说的加入人教社语文编委的问题。

    “叶老跟我们讲了,教育是国家之本,不能不重视。所以,我们支持你成为人教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另一方面,我跟部里的同志认为,既然谈到教材的问题,不妨再承担更大的责任。”

    “更大的责任?”

    “是啊,我明确跟你说了,今年部里准备成立中小学教材评审委员会,这是全国性的评审委员会,主要组成就是由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和行政人员。

    改革开放了,我们教育部也要对教材、教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亟需像你这种既有文学积累、又有国际视野、立场坚定的同志加入。”教育部副领导看向刘一民:“怎么样?”

    “这部门什么时候成立?”

    “秋冬季吧,现在正在策划,不过已经得到了部里和上级领导的支持。”

    “那我时刻等部里通知。”

    “好,一民同志,再见。”教育部副领导起身跟刘一民握了握手,准备离开燕大。

    第二天一早,整个燕大张灯结彩的忙碌了起来,凌晨校园里就打扫过一遍,并且洒了一遍水。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进入燕大,校园里一股清晨水汽扑面而来。陈立人捐赠五十万美元的横幅高高挂起,学校的学生搬着板凳往操场集合。

    刘一民将摩托车直接停到招待所,走进去找到正准备整装待发的陈立人。

    “陈董,你这一身西装精神呐。”

    陈立人浅蓝色西装、红色领带扎的紧紧实实。

    “一民,你叫我老陈吧,别陈董陈董的,生分。以后我准备成立个教育基金会,咱们少不得要打交道。”陈立人在镜子前打理了一下头发,看到整个人十分显精神才准备出发。

    刘一民和陈立人走出招待所,学校接待队伍赶来汇合,一行人先在学校会议室集中等了一会,等到学生集合的差不多,一群人才带着陈立人走向操场。

    清晨阳光夹杂着水汽,操场上的师生整体还是比较惬意。

    丁石荪冲着大喇叭向学生进行着激昂的演讲,三句话离不开一个“谢谢”,陈立人的腰杆随着丁石荪的讲话越来越直,恨不得当场再拿出来五十万美元。

    在热烈地掌声中,丁石荪冲着陈立人鼓掌说道:“有请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先生做捐赠演讲!”

    刘一民低声冲着旁边的严家炎说道:“丁校长不愧是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捐赠演讲真是一个字——绝。”

    “丁校这马屁拍的,炉火纯青。”严家炎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

    陈立人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的数千名燕大师生,激动地说道:“燕大的教授、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陈立人的欢迎。刚才丁校长讲话多有溢美之词,我实在惭愧。

    我捐钱的初衷很简单,希望大家多多向‘刘一民’教授学习,成为华人世界的国之栋梁。刘教授在《青年夜话》上有一句话,我十分认同。

    刘教授讲,全世界的华人,爱自己民族、爱自己国家的华人都在看着大陆。我们迫切地希望大陆强大起来,成为全世界华人的定海神针。我们希望,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东方而望,都能看到一个强大的母国。

    我希望这笔钱,可以帮助到优秀的燕大学生,让大家完成学业,为全世界华人而奋斗。”

    话音落下,现场数千名师生热烈鼓掌,陈立人挥了挥手,讲起陈家致力于大陆教育建设的往事。

    讲到动情处,一些老教授忍不住潸然泪下,在动荡的年代办学,尤其是办大学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

    等陈立人讲完,刘一民代表学校从陈立人手里接过五十万美元捐赠牌。

    接过捐赠牌,刘一民和陈立人面向全体师生握手致意,随后将捐赠牌举在头顶,向燕大师生展示。

    “接下来,有请刘一民教授代表燕京大学全体师生发获赠感言。”

    工作人员将刘一民手上的捐赠牌拿走,刘一民缓步走到发言席,面向全体师生。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再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一下陈立人先生,感谢他的无私奉献,记住他的殷殷嘱托。望每一位燕大学生,担起身上的责任来。

    一民学业奖学金起源于全聚德的一次善意捐赠,在这里还要感谢一下全聚德的经理姜俊贤同志。”

    听到提及自己,坐在台上的姜俊贤起身向全体燕大学生挥手致意。

    “同学们,大家听过我的讲话很多。我今天就简短一点,今日你以燕大为荣,希望日后燕大以你为荣。现在大家将校徽骄傲的别在胸口,燕大是大家的招牌。

    往后走进社会,你们是燕大的一块块活招牌。不要辱没了燕大的名声,不要让人家指着鼻子骂——‘这特妈的就是燕大培养出来的学生!’。

    我说句脏话,你们要是辱没了学校,我骂的比这还难听。中文系的教授,没太大的本事,骂人的本事总归是有的。”

    台上台下笑声一片,刘一民最后宣布,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毕业歌》。

    其实这个场合应该和校歌一起唱,但燕大比较尴尬,它并没有自己的校歌,除此之外也没有正式的校训。

    直到98年百年校庆,出了一首歌曲,成为了燕大的代校歌。

    《毕业歌》唱完之后,这场典礼算是终于结束。丁石荪松了一口气,这五十万终于到兜里了。

    典礼结束,刘一民陪着陈立人仔细地逛了逛燕大,陈立人看着古典校园说道:“燕大和厦大真是两种景色。”

    “老陈,你更喜欢哪个校园?”刘一民笑问道。

    “我还是觉得厦大漂亮,或许有我私人情感的因素在。厦大有海滨之美,建筑也有中西结合之美。”陈立人说道。

    “确实,这是两种景色的校园,但无疑都是为国家育才的学校。”刘一民说道。

    从燕大出来,刘一民带着陈立人参观了不远处的颐和园和圆明园遗址。

    站在圆明园的断柱残垣之前,刘一民和陈立人拍了一张照片。

    陈立人明天就准备回新加坡了,刘一民找到一家相馆,紧急洗了出来。

    除此之外,刘一民将《南侨赤子》的电影剧本交给了陈立人,让他带给中侨他们看一看。

    陈立人看了一遍剧本:“一民,你这个比《南侨赤子》的小说更好,拍出来场景更加宏大,细腻处也更加细腻。我真想知道是谁扮演我的祖父,可惜剧组一直没有定下来。”

    “剧本一到,演员很快就能定下来。李俊导演生怕选角不好,辱没了陈嘉庚先生。”刘一民讲出了李俊的忧虑。

    其余的演员大多就位,扮演陈嘉庚的演员还在遴选中,为此李俊在闽影厂几乎要将各电影厂、话剧院主要男演员筛选了一遍。

    等送走陈立人,刘一民将剧本寄给了远在闽省的李俊。电影剧本的复制文件,在八一厂和电影局成为讨论的对象。

    郑洞國、郑庭笈、黄维作为参谋,认认真真地参与了剧本的讨论,最终汇聚成三个字“没问题”。

    刘一民回到四合院,黄祖默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他了,他的手里拿着焦晃的照片:“这是最近拍的,五十岁看着是略微有点年轻,但是经过那么一化妆,绝对更像。”

    焦晃穿着白色的体恤坐在舞台中间,老爷子脸上没多少皱纹,目光炯炯有神,气场非常强大,一看就是帝王像。

    “我同意,让他来京试试戏吧!”刘一民没有任何异议。

    黄祖默马上接话道:“行,你同意的话,我立即联系他,他一直演话剧,台词功底好,没怎么演过电影,他得知有这么一个机会,也很兴奋。”

    刘一民留黄祖默在家里吃饭,顺便再聊一聊拍摄思路。

    等焦晃老爷子过来,刘一民得好好的会一会这大清第一巴图鲁。

    傍晚,朱霖疲惫地下班回来。最近她要演一出话剧,排练的非常紧急。

    吃饭的时候,朱霖告诉刘一民,《南侨赤子》这部话剧,人艺准备交给欧阳山尊和夏淳导演。这节目并不急着排,曹禹准备在国庆首演,现在距离国庆还有四个多月。

    吃完饭,朱霖躺在摇椅上一动不动,整个人呈一种极度放松的姿势。

    “好了,一会儿我给你按按摩。”刘一民凑到她耳边低声说道。

    “好。”朱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刘一民给朱霖按摩不到五分钟,竟然直接睡着了。刘一民笑着给她盖上被子,出去倒了一杯开水放在床头也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刘一民和朱霖被一阵阵电话声给吵醒了,朱霖迷迷糊糊地踢了一脚刘一民:“刘老师,你接。”

    刘一民“嗯”了一声,有气无力地将电话放到耳边。

    “一民啊,岛上那边有回应了,有回应了。”老首长高兴地说道。

    “什么回应?”

    “你是没睡醒是吧?你这年轻人,赶紧起来,你说什么回应?”

    刘一民一下子清醒了:“真的啊?”

    “还能骗你不成,今天一早岛《中央日报》郑重发文,称蒋大正在考虑允许老兵及家属访亲政策,但公务人员可能会有限制。”

    “好啊,没说具体的时间吗?”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大腿。

    “没有,根据我们的分析,应该在六月左右就会开放。这个消息放出来后,全世界的华人应该是一片喜悦。他们不敢拿着个拖延,咱们派往老兵返乡基金会的人已经选定,据说岛上也在积极的接洽。

    他们要是不放开,他们就没理由接洽。”老首长笑着说道。

    挂断电话,刘一民打开收音机,央视的广播正在紧急插播这一条消息。

    消息播出之后,街头巷尾都是一片议论声。有一些家属渴望自己的儿女有返回的那一天,是死是活几十年都不知道。

    也有一些家属并不那么积极,毕竟出走几十年,父母一辈去世之后,亲情的联结已经淡了许多。

    各部门忙着应对可能即将抵达的返回大陆探亲的大部队,另外也要研究老兵想要落户大陆的政策。

    有人回来不愿意走了,各地肯定得安置,要不要分土地?这都是问题。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7745/1111062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