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长夜寄 > 第16章 金钗

第16章 金钗


沈崧坐在书房,烛火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墙上那幅《春江垂钓图》上。案上的碧螺春早已凉透,茶盏边缘凝着圈浅褐色的渍,他指尖反复摩挲着枚羊脂玉扳指  ——  那是契丹主  “赏赐”  的,冰凉的玉贴着皮肤,偏生像块烙铁,烫得他心口发慌。

“老爷,”  管家的声音带着颤,从门外钻进来,靴底蹭过青砖地,发出细碎的响,“没找到小姐,许是乘船跑了。但汴河下游……  有艘小船走水了,烧得只剩些木板。”

沈崧的手猛地一顿,扳指硌得指节发白。他没抬头,视线仍落在那幅《春江垂钓图》上,画里的渔夫正弯腰收网,笑得一脸安逸。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里响,干涩得像砂纸磨过木头:“捞。”

一个字,却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尾音在梁柱间打着旋,落下来时碎成了渣。

三更到五更,汴河上的火把从没断过。护院们的呼喊、竹篙拍打水面的闷响、偶尔从水里捞起的破木板,都像针,扎在沈崧的心上。他站在渡头,青灰色的衣袍被河风灌得鼓鼓的,鬓角的白发被水汽浸得打了卷。

他都做了什么?

为了保住沈家几十顷良田,为了在契丹人的铁蹄下讨个安稳,他竟然要把清辞嫁给那个只会用鞭子抽汉人的契丹小吏。他以为她会听话,像从前无数次那样,把委屈咽进肚子里,对着他笑,说  “爹爹都是为了我好”。直到昨夜,看见空荡荡的闺房,看见窗台上那支本该插在她鬓角的南海珠花,他才慌了  ——  他的女儿,终究是像她娘,骨子里藏着股不肯屈的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老爷!捞着东西了!”

天快亮时,一个兵丁举着支金钗跑过来,水顺着钗头的莲纹往下滴,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沈崧的呼吸猛地停了一下。

他走过去,接过金钗。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还有那熟悉的缠枝莲纹  ——  清辞总说,这莲花的瓣儿是活的,用指腹蹭着纹路转三圈,就能开出花来。这支金钗是她及笄时,他亲手给她插在发间的,她从不离身,连睡觉时都要放在枕边,怎么会出现在水里?

昨夜的风很大,汴河的水流很急。她若不是……  若不是下定了决心要斩断所有牵绊,绝不会把这金钗扔进水里。

沈崧的指腹划过钗尖,河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凉得刺骨。他忽然蹲下身,老泪纵横,浑浊的泪珠砸在金钗上,顺着莲纹的沟壑往下淌。他不是哭女儿  “死了”,是哭自己糊涂  ——  她扔了金钗,就是扔了沈家的富贵,扔了他给她安排的路,扔了所有能牵绊她的东西,只带着一颗要走的心,奔向那个穷书生,奔向一条或许泥泞却自由的路。

“老爷……”  管家怯怯地开口。

沈崧抹了把脸,把金钗紧紧攥在手心,站起身。晨光漫过他的白发,竟带出几分释然,“传令下去,小女……  夜渡汴河,不幸失足溺亡。寻个临水的好地方,立块碑,就刻‘沈氏清辞之墓’。”

管家愣住了:“老爷,那契丹那边……  ”

沈崧的声音平静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就说,小女福薄,无福消受这份恩宠。真要追究,便说我教女无方,任凭处置。”  他顿了顿,补充道,“去库房取内子的紫檀木陪嫁匣,把这支金钗放进去,锁在最里面的柜子里。”

这是他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了。用一场  “溺亡”,换她一世安稳,换她不必再看任何人的脸色,不必再对着鞭子笑。

汴梁的晨光漫过城墙时,白未晞正走在南街的石板路上。

她从汴河下游回来,裤脚还沾着芦苇的白絮,鞋边蹭着河泥,带着股水腥气。路过沈府侧门时,听见兵丁们在议论  “沈小姐溺亡”  的消息,语气里带着惋惜,有人说  “可惜了那样的好姑娘”,有人叹  “沈家这下怕是要遭殃”,却没人知道,那支沉入河底的金钗,藏着怎样的决绝,又托着怎样的生机。

她没停留,继续往前走。街角的酒肆刚开门,掌柜的正往门板上贴  “新酿上市”  的红纸,浆糊的甜腥气混着酒香飘过来,却被一阵喧哗打断。

“大人!您瞧瞧,这是小的内子,粗通些歌舞,要是能伺候大人……”

一个穿宝蓝色绸衫的男人正弓着腰,对着个契丹兵谄媚地笑,眼角的皱纹里都堆着讨好。他身边站着个妇人,荆钗布裙,粗布裙摆上打了两个补丁,脸上带着泪痕,被男人推搡着往前挪。

契丹兵斜着眼,用马鞭挑起妇人的下巴,铜制的鞭梢刮得她皮肤发红,嘴角咧开淫邪的笑:“你倒是识相。说吧,想要什么好处?”

“不敢不敢!”  男人连忙磕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砰砰作响,像在敲丧钟,“只求大人赏个差事,让小的在驿馆里当个管事,哪怕是扫院子、倒夜香也行!”

妇人猛地挣脱他的手,往旁边的砖墙上撞去,却被男人死死拉住。他在她耳边低吼:“你疯了?这是多大的福分!等我得了势,还能少了你的好处?到时候穿金戴银,不比现在喝稀粥强?”  说着,竟亲手将妇人往契丹兵怀里推,“大人,您带回去慢慢瞧,她……  她很听话的。”

契丹兵大笑着,搂过妇人,像拎小鸡似的往驿馆走。妇人的哭声撕心裂肺,却被男人的谄媚声盖过:“大人慢走!小的就在这儿候着您的恩典!”

白未晞站在对面的屋檐下,看着那个男人对着契丹兵的背影磕头,直到那抹亮甲消失在街角,才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得意,眼角眉梢都透着股即将飞黄腾达的急切。阳光落在他的绸衫上,闪着刺目的光。

她想起昨夜汴河上的那艘小船,想起那个粉裙女子扔出金钗时决绝的背影,想起那个瘸着腿也要护住恋人的书生。他们的苦是真的,眼里的光也是真的。

酒肆掌柜的叹了口气,撕下刚贴的红纸,骂了句  “什么东西”,转身进了屋,木门  “吱呀”  一声,把外面的喧嚣关在了门外。石板路上还留着妇人的泪痕,浅浅的一道,很快被往来的脚步踩散,像从未有过,像这世道里无数无声的苦难。

白未晞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头望了望沈府的方向。那里的吊唁灯笼已经挂了起来,素白的绢布在风里飘。她不知道沈崧的挣扎,也不懂那支金钗的意义,但她能感觉到,这城里有两种人:一种在拼命挣脱枷锁,哪怕粉身碎骨;一种在主动戴上枷锁,只为换口残羹。

晚风卷着柳絮飘过街角,粘在那个男人的绸衫上。他正踮着脚往驿馆的方向望,眼里的急切像淬了毒的钩子,恨不得立刻把自己挂在契丹人的衣襟上。


  (https://www.bshulou8.cc/xs/5136742/2235267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