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参加劳改的张四维?潞王归京!
“反了你娘的!”
见这张四维如此嚣张,暴脾气的四哥张简修,当即是忍不了,
他一脚便踹在了对方的屁股上。
“扑通”地一声,张四维就结结实实在地上摔了个狗吃屎。
张简修甚至都没有用力,怕真一脚给这老头踹死了。
“诶呦~”
张四维摔倒在地砖上,整个人又蜷缩在一起,像是个碰瓷的老头一般,又呜呜哭泣起来。
“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重新恢复了一副街头撒泼老汉的作态。
“嗳——”
呷了一口茶,张允修重重叹了一口气,有些悲悯地看向对方说道。
“想来子维先生,还觉着自己仍有一线生机?还是说期望着我爹爹倒台?
若真是这般,子维先生便大错特错了。”
张四维一边哭泣,身子一边颤抖,却不知是真难过,还是佯装出来的。
他嘴里又嘟囔着什么。
“天道好还~天理昭彰~”
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四维开始求仙问道。
张允修嘴角扯出一丝笑容。
“子维先生不愿配合,我倒也不强求,我之所以让你来这西山工坊,非是真期望你能为我办事。
而便是要让你看看,我这西山工坊是如何让大明国富民强!”
他眯起眼睛说道。
“汝自诩是朝堂清流,实则内心底自私自利,论治国理政,汝不如我爹爹甚多,论心思手段,汝更加是不堪一击。
却也只敢在我爹爹重病之时造次了~”
张允修嗤笑着说道。
“更为可笑的是,汝机关算尽,反倒是让自个家破人亡,今日装疯卖傻,换得家人一时安定。
却不想假日时日,不知会有多少人盯上张家这块肥肉!
那徐叔明咎由自取,成了你们的替罪羊,你又何尝不是那后头之人的替罪羊?”
“老夫无罪~老夫无罪~”
张四维不断后退,四处躲闪,仿佛张允修的话,犹如利剑一般。
可张允修却一点儿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东山再起?简直是可笑至极!
汝罪恶深重,天地所不容,即便是见了森罗殿阎罗,也定然将汝扒皮抽筋,永世不得超生!
老匹夫!汝连妻孥都无法保全,成日里惶惶如丧家之犬,碌碌若乞食之徒!
老匹夫!汝已然成为弃子,还在这里作黄粱痴梦!他日入九泉之下,有何等颜面见列祖列宗!”
眼见着五弟一阵疯狂输出,张简修人都快看呆了。
骂人还能这样骂的嘛?
可张四维却没有那么淡定了,这上头每一句话,都无疑是在戳他的心窝子。
特别是一家老小,还有无颜面见列祖列宗,这两点,几乎便是张四维最为在乎的地方。
他披头散发,犹如一个疯子一般,双眼通红,歇斯底里地怒吼说道。
“竖子!尔在激怒老夫!老夫定然不会上你的当!”
张允修不再理会癫狂的张四维,简单呷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不轻不重地抛下一句话。
“老头儿,你却差西山流民多矣,他们尚且能够卖上一份气力,养家糊口,娶个媳妇,保家人周全。
你呢?”
“老夫杀了你!老夫杀了你!”张四维再也忍受不住,他犹如恶鬼一般爬了过来,凶悍的模样,连人样都没有了。
“去你的!”
张简修十分嫌弃的模样,像是踢一条狗一般,将其给踢倒。
他还想动手,却又被张允修阻止了。
张允修叫来两名千户所,从前老哥的心腹,吩咐说道。
“给这老头儿寻个屋子关好咯,先饿上几天,不可让他跑咯,也不可让他死咯~”
两名锦衣校尉看了一眼张四维,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对于锦衣卫来说,见惯了从前朝堂上叱咤风云的大人,落魄不如狗的模样。
倒也是见怪不怪了。
他们犹如提溜小鸡一般,将口里仍旧骂骂咧咧的张四维,给带了下去。
耳根子终于清净了不少,张简修不免皱起眉头,有些好奇地询问幼弟说道。
“士元,你与这老登多费口舌做甚,他已然是路边的一条野狗,不值得惦记。”
他咬着牙。
“入了咱们锦衣卫,多得是让他生不如死的法子。”
在张简修看来,幼弟这番痛骂,心里头确实是舒坦了,可却没有什么用。
“你当我只是为了口舌之快?”
张允修似笑非笑的样子。
“若不骂醒此人,他便还做着春秋大梦。”
“可是.”张简修一脸疑惑。“你这番骂得确实漂亮,让这老小子发狂,却似乎没什么作用?”
张允修懒得解释太多,随即吩咐说道。
“今后你便知道了,接下来先将张子维关上几天,不要让人与他有任何交谈,每日给点水喝,待到三四日之后,再给他放出来。
之后便让他去西山的煤矿上,每日给他派发些文书任务,一刻也不能让其停歇。
寻人看着点,不能让他死了,却也不能让他好过,让其在西山工坊内待上几个月吧~”
“这样便成了?”张简修紧紧皱起眉头。
张允修笑着说道:“四哥便看着吧。”
自辽代来,北京西山上的煤矿,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
然而,开采技术有限,也仅能开采到表层露天煤矿,所凿矿井不过几丈深度。
在古人们眼中,几百年来,西山诸多优质矿源,几乎都被开采殆尽,唯有剩下些废弃矿井,以及处于陡坡峭壁的煤脉。
所以,自明代后,这西山上所产土煤,品质便越发粗劣,且杂质繁多。
即便是京城里走投无路的百姓,也瞧不上位置又远,吃力不讨好的西山土煤。
西山土煤到万历年间,已然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这也难怪,为什么英国公张溶,在得知张允修想要开采西山煤矿之时,会一脸嗤之以鼻的样子。
真当京城上下都是傻子,独独你张允修聪明?
消息传开之后,京城上下不敢公开议论,却也在背地里笑着张允修乃个痴傻的败家子。
京城谁不知道,那西山煤矿乃是个烫手山芋?
却说弘治年间,也有个勋贵子弟,崽卖爷田,妄图在此发迹,倾尽家财之下,最终落得血本无归,险些将家中老父气死!
如今,张允修非但斥巨资买矿,甚至还要拿白花花的银子,给那群流民丘八发月钱,简直是暴殄天物!
晌午。
一队仪驾浩浩荡荡地进入到京城棋盘街,来往的百姓见那高头大马和八抬大轿,都纷纷侧目。
在轿撵之内,有一名眉毛粗重,眼神略带凶戾的少年人,他身穿绯红龙纹团领袍服,端坐在辇座上,紧紧蹙眉,看着那份《万历新报》。
他言语间有些不满地说道。
“陆伴伴,这京城里头怎还是这般乌烟瘴气?”
先前到城门外迎接的太监陆行,脸上不由得露出谄媚之色,他靠近了轿撵低声提醒说道。
“禀王爷,自二月前您离京,奉陛下旨意去南京拜谒孝陵,这京城内可发生了不少大事”
四月之时,京城瘟疫已然是爆发,彼时朝堂上下束手无策,便有大臣上奏,让潞王前去拜谒孝陵,以安定天下。
万历皇帝对于这个唯一的兄弟,那是信任有加,当即便下令让潞王启程南京。
恰巧,这五月初十乃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前往孝陵祭拜也是应有之义。
京城前往南京,二十天左右的路程是要的,加上沿途的各项事宜,便拖到了六月里才回程抵京。
这潞王府的太监陆行,也算是口齿伶俐,简单几句话,就将近来京城发生的大小事情一一讲述。
听闻京城内新出了个仁民医馆,还有那张四维和徐学谟倒台,潞王朱翊镠脸上不由得有些意外。
“那徐尚书竟勾结白莲教匪?”
说实话,这些事情的热闹程度,让朱翊镠有些后悔离京了。
少年人都是喜看乐子的,朱翊镠不过十四岁的年纪,自然是充满好奇。
可他对张允修还是没有好印象,皱起眉头说道:“本王看来,那徐叔明与张士元,乃是一丘之貉,都没有什么好东西。
什么医馆,还有这个劳什子西山工坊,简直是胡闹!”
潞王从小便受着清流儒生教导,相较于万历皇帝,他的成长环境显然要宽松许多,更加偏向于传统儒生的看法。
再加上张允修行事张扬,潞王与其年纪相仿,就更加看不惯了。
那陆行连忙附和说道:“谁说不是呢,这张士元仗着其父权势,在京中可谓是为非作歹。
那西山工坊,简直是胡来,偏偏其惯是能欺瞒陛下,赏赐他西山皇庄田地,还有诸多矿山,花费银两不知繁几,实在是.”
这陆行趁机进言,可潞王朱翊镠却很是警惕,紧紧皱起眉头说道:“不可妄议。”
这陆行忙是低头请罪:“奴婢该死!奴婢这心中不忿,一时口不择言,还请王爷赐罪.”
朱翊镠显然也没放在心上,摆了摆手说道。
“此事我自会与陛下劝谏,尔今后不可再私下饶舌。”
“谢王爷恩典~”
陆行低着头,眼珠子微不可察地转了转。
却又听朱翊镠询问说道。
“快入宫了没?许久未见母后了”
这朱翊镠终究是小孩子脾性,离了家许久,总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陆行连忙笑着说道:“王爷不必着急,前头便是皇宫了,太后娘娘得了消息,正在慈宁宫候着王爷咧~”
“陛下呢?”
潞王年纪虽小,这各项礼仪规矩还是懂得,藩王拜谒孝陵回京,首先要见得自然是皇帝。
陆行面露古怪之色。
“这些日子里头,陛下似都在乾清宫,事前奴等寻了宫中的张公公问询,得了陛下口谕,让王爷前去拜见李太后便成。”
至于皇帝在乾清宫里头干什么,是在看小说话本,还是研究他那水墨丹青,就不敢明言了。
朱翊镠沉默了一阵,不过此举正符合他心意,便点点头说道。
“那便即刻前往慈宁宫。”
潞王回京了,慈宁宫里头顿时一阵欢天喜地。
太监宫女们,自然不会发自内心的快乐,可慈宁宫之主开心,他们必然脸上也是要露出笑的。
慈宁宫正殿宝座之上,年不过四旬的慈圣皇太后李彩凤,穿着一身深青色如意云纹翟衣,头戴凤冠。
虽说在后世,李太后这年纪甚至还算得上是青年人,可在明朝,年近四十的女子,已然是可以当祖母的程度。
李彩凤眼角有鱼纹,脸上不怒自威,她看了一眼殿内的宫女太监,又看了一看行李请安完毕,乖巧坐在身边的潞王朱翊镠。
她摆了摆手,对着殿内宫女太监吩咐说道。
“都下去吧~哀家与潞王说些体己话。”
“是~”
一干礼仪完毕,诸多宫女与太监也是累得够呛,如卸重负一般,告辞离去。
大殿渐渐安静下来。
李太后眼神落在潞王朱翊镠的身上,流露出慈祥和心疼。
她将潞王拉到身边说道:“我儿此番自南京归来,舟车劳顿,瞧着竟清减了不少。
摩挲着潞王的衣角,她眼里不由得泛起柔光说道:“如今陛下冲龄践祚,治理朝政,正是用人之际,你身为皇弟,自当是要为兄长分忧的。
然再是勤勉,也该时时顾念自己的身子,哀家还盼着你早日成家.”
潞王这鼻头有些发酸,他朝着李太后起身行礼说道。
“儿臣自是不累的,能够为陛下分忧,是本分而已。”
潞王朱翊镠有些公鸭嗓。
这些话,听得李太后更是泪眼婆娑,她握着潞王的手,嘴里不断感慨着说道。
“好孩子~好孩子啊~”
“母后.”
朱翊镠脸上一阵迟疑的模样,最后还是咬咬牙说道。
“说起来,儿臣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太后愣了一下,嘴角扯出一丝温柔的笑。
“在哀家面前,有什么不好说的,想说什么便说什么。”
潞王朱翊镠还是有些纠结,明朝王爷自朱棣削藩后,便极少参与朝政。
若非是极受皇帝信任,甚至连朝堂之事,都不敢谈及半点,唯恐被人怀疑有“篡位”之嫌。
不过朱翊镠与万历关系仍算不错,也深受李太后喜爱,自然能够适当提两句。
想了想,朱翊镠低声说道。
“儿臣入京以来,知晓了近来朝堂风波,听了些流言蜚语,不由得心中犯嘀咕,陛下是否对张家父子,太过于纵容了。”
朱翊镠说得很是委婉,可李太后的脸上却依旧是徒然变色。
感受到母亲情绪的变化,他连忙低头行礼说道。
“儿臣不过是随口一提,若有些僭越,还请母后责罚!”
李太后脸上阴晴不定的样子,她沉吟了许久,却没有责罚的意思,而是说道。
“你为亲王,本是不该参与朝堂之事。”
她重重呼出一口气。
“然哀家身处后宫,本也是不该与朝堂有所瓜葛。
可皇帝终究是年轻了些,时常会有些糊涂,皇帝乃九五至尊,一言一行,皆是干系着天下人的生计。”
朱翊镠暗自挑了挑眉毛,他很快便察觉到,母亲话语里头的意思。
换一句话不就是,她这个皇太后都能够参与朝政,朱翊镠这位王爷,在特殊情况下,议一议朝政,也不是什么大事。
却又听李太后感慨说道。
“从前皇帝冲龄践祚,哀家便暂住乾清宫,看护着皇帝起居读书,一日不敢懈怠。
却不想回了这乾清宫,皇帝却.”
自万历六年来,李太后便返回慈宁宫,也是这三年皇帝闹出得事情越来越多。
前次与大臣争斗,后有懈怠不事朝政,躲在乾清宫里头,研究一些什么话本小说水墨丹青。
前些年,张居正还能够管着,这几年皇帝年纪越发大的,张居正身子也越发孱弱。
更不要说,张居正身患重病后,万历皇帝更加是放飞自我了。
听闻此言,朱翊镠怒不可遏的样子,他立马握拳说道。
“陛下不过是一时糊涂,为旁人所误。”
他立刻眉毛倒竖着。
“那张士元!”
可不等他如何控诉,却迎来李太后的喝斥。
“不可妄加定论!”
“儿臣错了~”
扑通地一下,朱翊镠跪得十分快,这点他就比哥哥万历皇帝来得讨巧,突出一个不头铁。
李太后见此,心里头也软了许多,她语气稍稍温和。
“元辅先生是忠的,那张士元也是小孩子脾性,你与他一般见识?”
朱翊镠察言观色,摸到一点端倪,便撇撇嘴很不服气地说道。
“天底下间孺子多了去了,可也不见有人与他一般荒唐跳脱。
自张士元发迹以来,京城内外被他弄得乌烟瘴气,朝堂上也不似从前那般庄重。”
朱翊镠心中憋着一股气呢。
他乃是天潢贵胄,尚且时刻需要注意言行,从小便是敬小慎微。
可那张允修倒好,行事肆无忌惮,风头都给这小子出了。
显得自己这个王爷,倒不如他了。
李太后却是用教导的语气:“那张士元也是有可取之处,你且安心着,他些许是荒唐着,自有张元辅管教。
这天下之事急不得,说到底还是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祖宗基业。”
说完这话,李太后顿了顿,似是在思考什么一般,又话锋一转。
“不过.这京城上下少有人能制住此人,便连张元辅也常常焦头烂额,他年仅十四岁,寻常人都有以大欺小之嫌。
潞王即为国家分忧,可时常看着点,莫要让其惹出大乱子来。
皇帝那头,哀家回去说的。”
朱翊镠本不抱希望,可听闻此言,立即眼前一亮。
便连他这个闲散王爷,心里头都清楚的很。
从前,朝堂上张元辅、李太后、冯大伴,那乃是妥妥的铁三角。
有这三人相互扶持,就算是万历皇帝,也被治得服服帖帖。
听母亲这口风来,想来也是对张家有了些意见?
朱翊镠起了些心思,身子不免有些激动,立马拱手说道。
“儿臣,谨遵母后懿旨!”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97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