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西山纺织工坊!好人就活该吃亏?
“何故这般激动?”
李时珍一路走到张允修面前,指着他鼻子说道。
“老夫却要问问你,为何置江南百姓于不顾,江南水患严重,苏州、松江、扬州诸府,堤圩尽溃,一片泽国。
不消说江南,便连北直隶真定、顺德、广平一带,也深受灾荒,多少百姓忍饥挨饿。
百姓们水深火热,流离失所,尔等却成日于西山声色犬马?
却有脸来询问老夫,为何这般激动。”
余象斗面露尴尬之色,他连忙在一旁劝慰说道:“李大夫或是不知,此中灾祸朝廷已有安排,又怎能怪张同知呢,李大夫许是听了外头的流言蜚语,此中有些误会罢。”
这些日子以来,《京畿日报》也渐渐兴起,虽说顶不上《万历新报》的影响力,可成日便会散发一些流言,简直是不胜其烦。
“非也!”李时珍瞪着眼睛说道。
“老夫非是听了什么流言,而是想要问问同知大人,所谓‘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同知大人以通天之能,却行牟利商贾之事,对得起这一身济世之能么!”
在李时珍的眼里,张允修才能那是没话说,不论是大蒜素的发明,还是各种医疗手段的推行,皆是旷古未有之壮举。
在他眼里,张允修的才能在将来,甚至能够比肩王阳明那样的圣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就不愿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非要“特立独行”,行荒唐之事。
张允修眯起眼睛反问说道:“东壁先生觉得,我是在胡闹?”
“奢靡之风,乃祸国殃民之举!若尔着力救助江南百姓,将会保下多少生灵,不比沾染铜臭来得更好?”李时珍显然在气头上,立即顶道。
张允修气笑了:“那我便问问东壁先生,救助万民是喊上一两句口号,便可成的吗?还是说,东壁先生救助百姓,不需要银钱?”
“朝廷自有.”李时珍还想辩驳,却发现自己还是太过狭隘了,救灾银子才是最为重要的。
他拧起眉毛,还是存着疑窦。
“不然,尔那京城拍卖会,即便能赚取银两,可那是西山之银子,是皇宫之内帑,如何能够保证用之于民。
加之各类宝物水涨船高,京城内上下失了务实之心,成日里便想着靠西山拍卖会牟取银钱”
“嗳——”
张允修叹了一口气,朝着一旁的余象斗说道。
“你先下去吧,我吩咐的事情,定然要办好了。”
“是。”
余象斗点点头,看了一眼李时珍,便离开书房,顺手关上了房门。
张允修踱了两步,坐回到大案之上,忽然转移话题说道。
“说起来,仁民医馆前次有派遣人员去江南支援,为百姓提供一干医疗,进展的如何了?”
说到这个,李时珍的语气好了一些,可脸上表情却越发凝重。
“自五月来,江南一干州府受暴雨侵袭,接连三月雨势不断,千里之内俱成陆海,庐室漂没,圩岸冲决。
据前往江南的杨继洲所言,此水患溺死者不计其数,浮尸遍地!”
“朝廷有奏报。”张允修言简意赅地说道。“淹毁田禾十万顷,溺死者二万人。”
“如此.”李时珍咬着牙齿,面容悲痛的样子,他也是看了杨济时从南直隶寄来的信件之后,才越发觉得悲愤,最后一路冲到西山而来。
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今日有些失态了,朝着张允修拱拱手说道。
“还请同知大人恕罪,下官实在是情难自禁.”
对于一个医者来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看到这种人间惨剧,搁着书信他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礼之感。
可左右想来,天灾人祸也非张允修一人之过,对方还能真是天机星下凡,解救苍生不成?
“然”李时珍眼眶都有些发红。
“东壁先生不必担忧。”张允修摇摇头说道。“杨继洲代表医馆前去赈灾,所见自然是悲惨许多,然以我锦衣卫的奏报来看,本次天灾已然告一段落,有海刚锋和殷正茂坐镇,一干水利修缮以及赈灾事宜,想来不会太过糟糕。”
他眯起眼睛说道。
“比之天灾来,我更加担心的乃是人祸也。”
“人祸?”李时珍有些疑惑。
张允修意味深长地提醒说道:“东壁先生与江南士族有过交集,难道不知他们的手段么?”
“这”
李时珍面上有些尴尬了,他早年间游历四海行医,必然是要结交一些权贵的,不然哪里来的路费药资?
所以下意识地说道。
“想来是灾年之下,人之常情罢了,无非是趋利避害.”
“可江南士族囤货居奇,趁人之危,却曾有半点见人间疾苦之意?”
张允修终于爆发了。
“东壁先生何故,寻我张允修来兴师问罪,却又为江南士绅开脱?
便因为我张允修是个好人,便因为我张允修曾救助百姓,好人便要多吃点亏么?!”
“这”李时珍被说得哑口无言,低头叹息说道。“下官惭愧.”
张允修摇摇头说道:“东壁先生不必担忧这些,我张允修还是有良心之人,必然会给百姓们一条活路,这点自瘟疫与西山都可显见。”
“士元济世之心,人所共知。”李时珍实事求是地点点头。
张允修:“既然如此,东壁先生与其来寻我张允修,倒不如去继续研究医术,江南此番病患定然众多,想来数据整理一番,却能够验证不少往日研究理论。”
李时珍认同说道:“老夫正有此意,此番也是想来寻张同知辞行,去一趟江南诸地,与杨继洲相助。”
李时珍实在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让他在医馆里头研究,或许不反感,可比之出去行医还是要差上一些。
“东壁先生要去江南?”
张允修有些意外,便打趣着说道。
“莫不是要去寻一寻,江南的故交好友?”
听闻此言,李时珍立马惊出一身汗来,很明显能够听得出来,张允修话里头意有所指。
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论是朝堂和西山,都跟江南士族正在较力呢。
此非常时期,他这个大明医学院院长,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想了想,李时珍却十分坚定地说道。
“老夫游历天下多年,相交之人不胜枚举,可唯有一点不敢忘,那便是行于天下百姓有益之事,而非是助纣为虐!”
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却发自肺腑之言。
“东壁先生之心,天下鉴之。”
张允修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苛责,毕竟想要当好一个“领导”,便要知道装糊涂的艺术,不是谁都能完璧无暇。
想要成事就得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想了想,张允修咧开笑说道:“此言不过是玩笑话。”
他确实是轻描淡写,可李时珍却出了一身冷汗,他还真怕对方一言不合,便将他踢出现代医学的研究。
如今,李时珍可太明白了,所谓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其说是大明医学院的努力,不如说是张允修一人之引导罢了。
却又听张允修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东壁先生还是不能去江南。”
“为何?”李时珍紧紧蹙眉。“士元还是不信任于老夫?”
“非也。”
张允修摇摇头,他适才不过是想稍微试探一番。
实际上照着历史上的人生轨迹来看,李时珍绝对是一个正人君子,且是一个纯粹研究医道的医者。
“不过有一件事要拜托东壁先生。”
张允修眼神突然变得古怪起来。
“士元.又寻访到什么古籍妙法?”李时珍眉毛一抬,不由得有些期待。
“非也。”张允修又摇摇头。“我听闻,近来医馆招收了不少女医,想来也已然有些规模。”
“女医?”李时珍越发疑惑,可还是解释说道。“自流民入城以来,其中一干妇孺失了生计,照着士元所说之法子,医馆确实选取聪明伶俐之人,协助医馆医治病患。”
一开始,张允修提女医这一点,李时珍还觉得有些奇怪。
后续才感受到女医的重要性,毕竟受封建礼教束缚,大多数女子染病,还无法摒弃男女之防,特别是怀有身孕之女子。
人命关天,女医确实让医馆好行事许多。
“加之一些女护,比之男子要细心太多,照顾一干病患事半功倍。”
可等到李时珍称赞完,抬头却发现张允修正在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看得李时珍颇有些发毛,他十分没底气地说道。
“张同知这是何意?”
张允修眯眼说道:“既然如此,那东壁先生对于管理女子,应该颇有一番经验吧?”
唰地一下,李时珍老脸就红了,他结结巴巴地辩解说道。
“张同知说得哪里话.老夫岂是能够”
可张允修却不容置疑的模样,很是肯定地说道。
“那便是要由东壁先生出马了。”
“士元到底意欲何为?”
张允修露出笑容:“倒也没什么大事,此前收纳流民,自然是卓有成效的,然也非是所有流民女子,都能够进入到医馆之中。
女医医护还是需要些识字的本领,可那些识不来字的女子,又该怎么办呢?”
念及于此,李时珍也叹了一口气说道:“此间乃症结也,京城生活不易,西山立工坊后,家中有男人的女子,尚且可靠丈夫于西山接济。
可若是孤身一人,有些却只能沦落.”
李时珍不愿再提后头,这时代不消说是女子,男子想要找到个正经糊口营生,都是难上加难,最后只能是男的卖命,女的卖肉。
“我此番正是为了解决这困境。”
张允修点点头说道。“西山将要再成立一家纺织工坊,女子上不了矿,可于工坊内纺织,却是可以的。
想来也能够养活不少人。”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91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