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你便是东林先生?
偌大翠仙居里头,此刻食客也不过四五桌的样子,故而身后那群书生谈论之声,王衡很轻易便能够听得真切。
却听操着南直隶常州府口音的书生,对着同伴劝谏说道。
“叔时兄不可太过拘泥于小道,书生意气不过是口舌之争,而今京师动乱,江南又有士族豪强作祟,我等新学人士,自当是以雷霆之势,协助张先生共同对抗宵小之辈,成就我科学大道!”
那名为首的白衣书生却是连连摆手。
“存之兄太过孟浪,士元先生常说,格物如治水,堵不如疏,江南士族抵制新学新政,正该是我等辨明是非.”
“非也非也,士元先生太過仁慈,陛下也对江南士族太过心慈手软.”
头戴阳明冠巾的书生摇头晃脑的样子。
好一幅士子论道之场景,不过他们所论之道,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离经叛道。
幸好是在这翠仙居,没有那么多道学先生,不然非得上来与他们好好理论一番。
然而,此事对于王衡来说,却是十分欣喜。
他越听越觉得相见恨晚,越听眼睛越亮。
这些日子以来,在京城各地酒馆茶楼,他一边要躲避家中的追寻,一边还要忍受着京城士人们的唾骂。
显然,在大多数士人看来,那张士元与昔日“小阁老”严世蕃无异,在思想上也与那离经叛道,胆敢批判孔夫子的李贽无异。
支持张士元,就等于跟主流儒学背道而驰。
这些日子以来,王衡皆是孤独的,似乎这茫茫京城中,唯有他这一名学子,奉行那科学之道。
那科学还是正确的吗?
故而今日,看到同样有士子议论,他再也不能按捺住心情,立马提着酒壶,便来到几人桌前。
他深深一拱手说道。
“诸位兄台也有涉猎于新学?”
“你是何人?”一名白衣书生抬眼颇有些警惕。
王衡连忙摆手说道:“兄台莫要误会,在下王衡王辰玉,近来沉溺于这新学之道,见诸位谈论,便想着与各位认识一番,不知”
可他话音未落,头戴阳明巾的书生便惊讶说道。
“你便是那离家出走的王辰玉?”
“正是在下。”王衡面色尴尬,想来近来他离家出走悟道的消息,竟然已经声名远播了。
正当王衡准备好口诛笔伐之时,却见面前三人颇为激动地起身行礼。
“原来是辰玉兄,实在是百闻不如一见,在下顾宪成,字叔时。”说话的乃是那位白衣士子。
坐在他身边的士子操着常州口音说道:“在下高攀龙,字存之。”
最后一名士子戴着阳明巾,脸上很是亲和,笑着说道。
“在下赵南星,字梦白。”
顾宪成一知道王衡的身份之后,便很是欣喜的模样,他将其拉到桌旁坐下,犹如故交好友一般。
“早知辰玉兄在此,我等定然是要多点上几道好菜,方才能论得尽兴!”
“是啊!是啊!”高攀龙微微颔首说道。“辰玉乃人中龙凤,在下早想要一见,却不想今日碰面,却也算是命中注定。”
王衡呆住了。
他原想着无数种场景,可没有想到这几人会这般热情,事实上,他与这三人素未谋面,热情得实在有些过头,不由得让王衡有些警惕了。
他试探性地询问着说道。
“诸位认识在下?”
就算是他因为“离家出走”已然是名满京城,可也不该是如此吧。
三人顿时相视一笑,那顾宪成摇摇头说道:“辰玉兄与我等对垒数日,却是连自己的‘死对头’也认不出来么?”
“尔等是”王衡顿时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三人。
“对。”赵南星点点头说道。“我等便是那万历新报上的东林先生,辰玉兄与我等好一番交锋,却是认不得故人了?”
他此话一出,三人一时间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高攀龙年纪看起来小一些,可却也打趣着说道:“辰玉兄那几篇文章,可是叫我等抓耳挠腮啊!”
听到这三人之语,王衡不免有些瞠目结舌,他怎么也想不到,在万历新报上侃侃而谈的“东林先生”,竟然是眼前这三名士子。
不过倒也不太稀奇了,这“东林先生”所做文章,每一篇都词藻严密且考据十足,若非多人所作,那定然要是满腹经纶的大儒才成。
毕竟这天底下,也只有张允修这一个妖孽。
四人也算得上是“不打不相识”,在如今京城的士林压迫下,几人也是相互抱团取暖,自然便是亲近了不少。
王衡将自个的酒菜搬过来,特别是那一壶状元红,四人举杯对饮,谈天说地,可谓是相见恨晚。
一时间,王衡脸上笑容难掩,发出了一阵感慨说道。
“学生只觉在他乡觅知音,能够见到诸位先生,实在是”
说到这里,他眼眶都不由得有那么一些发红了,这些日子以来,他从下定决心到迷茫辗转,若不是有万历新报这个宣泄口,实在是要疯魔了。
可顾宪成则是摇摇头说道:“欸~贤弟莫要见怪,何故称呼先生?我等不过年长你几岁,以兄弟相称即可。”
王衡却是摇摇头说道:“万万不可,叔时先生与梦白先生有官身,我乃仅乃一介举人身份,如何能够以平辈相称?”
顾宪成与赵南星相对视一眼,后者无奈叹息着说道。
“辰玉兄却如此见怪,不过是小小主事,如何能够算得上是官?我等志同道合,理应是以兄弟相称的。”
二人皆是六品户部主事,在外头京城一个户部主事可以算得上是天官,可在京城里头,随处可见侍郎、郎中、员外郎,还真算不得什么。
况且还有高攀龙这个跟王衡年纪相仿的在场,几番客气之后,四人还是协议以兄弟相称,就差着寻个地方,学习刘关张桃源三结义了。
一边喝酒一边谈古论今,顾宪成作为几人之间的主心骨,脸色微醺,不免发出一阵感慨说道。
“世人皆是觉得张先生荒唐,唯有我等身处户部,才觉着张先生有多么厉害。”
他带着一股酒意,压低了声音。
“自西山工坊成立以来,京城内外闹得满城风雨,士绅官员商贾无不是怨声载道。
可没有人发现,那西山百姓越来越多,往年这个时候,各地流民已然四处迁徙而来,不单单是京城外头,便连这外城也是鱼龙混杂。
朝廷早该准备赈灾事宜,而今却是如何?”
赵南星颔首说道:“确是如此,自西山成立以来,京城内乞丐流民都少了许多,那西山工坊蒸蒸日上,不单单给朝廷增添了许多赋税,还收容数万流民,使我京师内外安定。
就此一条,我张先生便可是功德无量!”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2218/111108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