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诡律禁区 > 第339章 浅川玲子

第339章 浅川玲子


从伊豆大岛返回箱根别墅的旅程,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中。

    登陆箱根后,高宫唯收到了姜烬的转账,他把一些怨念结晶兑换为憎恶瓶盖,通过轮回系统转给了他,说是作为他把月阴给了自己的交换。之前因为害怕在距离大海太近的地方持有憎恶瓶盖,会带来反噬。高宫唯其实觉得不必了,奈何姜烬非常坚持,只好勉为其难收下了。

    回到别墅内,众人疲惫地放下行李,正准备商议下一步行动,姜烬的目光却猛地凝固在客厅角落!

    那里是他之前布置的一个锈蚀捕兽夹,竟然夹住了一张泛黄、潮湿的报纸碎片!

    这捕兽夹是无法捕捉实体,仅仅用来捕猎恶灵的!

    姜烬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取下那张报纸碎片。

    纸张触手冰凉湿滑,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不久,散发着淡淡的海水味和一股陈旧的霉味。

    报纸是《朝日新闻》,日期赫然是昭和33年,即公元1958年!

    碎片上的报道内容,让所有围拢过来的人倒吸一口冷气:

    【伊豆诸岛现诡异目击报告,NHK纪录片拍摄受阻】

    【正文】据悉,近期于伊豆大岛及周边海域,接连出现居民目击异常现象的报告。多名渔民及岛民声称,在浓雾或特定天气下,曾目睹一艘锈迹斑斑、样式古老的渡轮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近海,其外观与任何已知船只均不符,且转瞬即逝……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目击者在事后出现集体性精神异常。他们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反复念叨同一个词语……“SADAKO”(碎片此处用片假名标注了“サダコ”)……

    此外,异常行为模式高度统一:男性目击者会不自觉地以扭曲、如同爬行般的姿势行走;女性目击者则表现出对镜梳头的强迫性行为,且频率极高。所有出现异常者,均对“井”表现出极度的恐惧与回避心理……

    相关专家已介入调查,初步怀疑与当地民俗或集体心理暗示有关。NHK电视台原计划的《伊豆民俗考》纪录片部分外景拍摄因故暂停……

    报纸的内容,到此中断。

    但传达出的信息,却让所有人遍体生寒!

    “SA……”孔怀铮失声道,差一点念了出来。

    SADAKO,这是贞子的罗马字发音!

    “男人扭曲爬行……女人对镜梳头……恐惧井……”许吟秋脸色发白,“这和录像带里的画面,以及规则污染的表现……完全对应上了!”

    喻天伦声音沉重:“这是‘她’给我们的提示……也是警告。1958年,NHK拍摄期间,死亡渡轮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精神污染,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她’!这个诅咒的根须,比我们想象的扎得更深,并且与死亡渡轮早已纠缠在一起!”

    姜烬捏着那张冰冷潮湿的报纸碎片,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不祥气息:“她在告诉我们,她知道我们在查什么,也知道我们去了伊豆大岛。她在用这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她的‘起源’与‘力量’。”

    这种被无形之手操控,甚至被主动“告知”真相的感觉,比单纯的追杀更令人毛骨悚然。

    山村贞子,似乎不仅在力量上远超预估,在“智能”和对局面的掌控上,也显得游刃有余。

    “不能再等了,”姜烬果断道,“必须立刻去NHK电视台!1958年的档案,那些可能被封存的纪录片素材,还有那个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浅川玲子’,都是关键!”

    众人稍作休整,立即动身。他们叫了两辆出租车,前往东京。

    离开箱根山区,车辆驶入高速公路,都市的轮廓逐渐清晰。

    为了缓解车内过于凝重的气氛,也为了获取一些信息,坐在前车的姜烬和喻天伦尝试与司机闲聊。

    司机是一位四十多岁、面相和善的中年男子。

    “现在经济不景气啊,”司机感叹道,打开了话匣子,“跟泡沫经济那时候真是没法比。你们几位是中国人,可能不知道,那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上班族,家里经常能吃上和牛,周末带着家人去钓鱼、打高尔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那时候东京的地价,啧啧,都说能买下整个美国呢!”

    “吹牛吧?”玄德不懂经济学,瞥了瞥嘴,用中文说:“这怎么可能啊!那可是美国啊!”

    “他说的是真的,”喻天伦却回答道:“当时是日本泡沫经济的最巅峰。”

    “哎,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失业率不断提高,自杀的人越来越多……”司机的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个黄金年代的怀念与如今萧条现实的失落,这是九十年代末日本社会普遍的情绪。

    “那时候,”司机继续感慨,眼神有些迷离,“我们家里啥都有……甚至足足买了三台电视机呢!现在嘛……哎,只能在录像带里回味回味我们家当时富裕的日子了。”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有些奇怪,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催促和一丝诡异的空洞:“我复制了好多盘呢……哎,你们剩下的人,为什么还不复制录像带?”

    “!!!”

    一句话,如同惊雷般在车内炸响!

    姜烬和喻天伦瞬间绷直了身体,警惕地盯着司机!

    “司机先生,你刚才说什么?复制录像带?”姜烬的声音冷了下来,丧钟张开利齿,对准了司机的脖颈。

    司机似乎也愣住了,他晃了晃脑袋,脸上露出困惑和一丝慌乱:“哎?我……刚才在说什么啊?对不起,客人,我可能有点走神了……最近没休息好。真是不好意思!”

    他的反应不似作伪,仿佛真的不知道自己刚才脱口而出了那句充满暗示和威胁的话。

    “停车!”喻天伦沉声道。

    司机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在最近的高速路休息区停了下来。

    两辆车的轮回者迅速汇合,果断支付了车费,不再乘坐出租车。

    站在休息区,看着那两辆出租车驶离,众人心中寒意更甚。

    “他被影响了……”作为灵媒的廉玄低声道,“虽然很微弱,但诅咒的模因……已经开始通过这种日常的、无意识的接触进行扩散了?还是说,‘她’的力量,已经能够如此精准地定位并短暂影响我们随机接触的普通人?”

    这细思极恐的可能性,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

    这意味着他们所处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任何看似正常的互动,都可能隐藏着陷阱。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在许吟秋身上,如今作为祝由的她成为了全团希望。只有她……还能为自己补SAN!当然,没办法改变下降潜势。

    最终,他们换乘了其他车辆,终于进入了东京都区。

    97年的东京,尽管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破裂,但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其繁华程度依旧令人惊叹。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充满了活力与喧嚣。这与伊豆大岛的宁静、箱根别墅的诡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宫唯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熟悉街景,眼神复杂。毕竟他是东京人,这是他成长的城市,充满了过往的记忆。

    年幼的时候,他也经历过泡沫经济鼎盛时期的辉煌和破灭后的失落与迷茫。

    而现在,随着模因污染而愈发清晰的恐怖阴影……让他意识到这个恐怖副本愈发步履维艰。

    NHK电视台总部地址,位于东京都涉谷区神南二丁目2番1号。

    “做好准备,去涉谷区,”喻天伦的神色坚定:“我们必须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NHK电视台新闻部的办公区内,此刻正笼罩在一种异样的忙碌与兴奋之中。

    墙壁上的多台电视机都在滚动播报着来自巴黎的最新消息,戴安娜王妃昔日明媚的笑容和全球各地的悲痛哀悼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从未间断,接线员们忙得不可开交,大部分来电都是焦急的日本民众,询问关于他们爱戴的这位“人民的王妃”猝然离世的更多细节,表达着震惊与哀悼。

    浅川玲子站在自己的工位旁,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她刚刚赶出来的专题节目策划草案。她的眼神此时极度失落,充满了强烈的不甘。

    就在刚才,她鼓起勇气,向节目制作人提出了申请,希望能能参与制作关于戴安娜王妃的特别纪念节目。

    “制作人,请您考虑一下!”玲子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急促,“戴妃在日本拥有极高的人气,她的去世引发的反响是空前的!民众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报道,不仅仅是快讯和简短的讣告。我们可以回顾她当初首次正式访日时的盛况,还可以分析英国王室对此事的反应,探讨这场悲剧背后的媒体伦理……”

    她努力陈述着自己的想法,试图打动面前表情严肃的制作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我们有责任为观众提供一个有深度、有温度、有反思的视角。”

    然而,制作人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浅川,我理解你的热情。戴妃的专题确实影响巨大,正因如此,台里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更有经验、资历更深的团队来负责。久保前辈和他的团队会接手,他们已经紧急派遣记者飞往伦敦和巴黎,获取第一手素材和更权威的官方回应。”

    玲子不甘心,上前一步:“我明白!这样重大的专题确实需要经验,但我可以负责辅助工作,资料收集、文稿撰写、甚至是协调联络我都可以!制作人,这样的全球性焦点事件,可能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参与!而且,我认为从女性的角度,或许能挖掘出一些不同的、更细腻的切入点,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制作人摇了摇头,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决定没有丝毫改变:“浅川,你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你结婚后还能坚持在新闻一线,我们都看在眼里。但这次专题不同以往,牵扯太大,关注度太高,不能有任何闪失。你的想法很好,但……还是按照台里的安排来吧。你手上的常规新闻播报也很重要,先做好本职工作。”

    希望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速瘪了下去。

    玲子知道,在日本这个论资排辈依然严重的社会体系里,自己虽然凭借努力和不错的形象坐上了主播台,但距离触碰这种最顶级的新闻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默默地将那份倾注了心血的策划草案塞进了抽屉的最底层,仿佛要将那份不甘也一同掩埋。

    她闷闷不乐地坐回座位,看着同事们为了戴妃专题而忙碌穿梭,自己却仿佛一个局外人,这种被排除在核心之外的滋味并不好受。

    “怎么了,浅川?垂头丧气的可不像你。”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是老前辈斋藤,一位在NHK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资深记者,如今更多是担任指导和审核工作。

    他端着一杯咖啡,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斋藤前辈……”玲子叹了口气,没有掩饰自己的沮丧,“戴妃去世的专题……我没能争取到参与的机会。”

    斋藤在她旁边的空位上坐下,将一杯热咖啡推到她面前:“我猜到了。这种事情,台里向来谨慎,肯定优先考虑资历。别太往心里去,你还年轻,机会还有很多。”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真诚的赞赏:“说真的,浅川,我挺佩服你的。当年你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你会像大多数女性一样选择辞职回归家庭,但你坚持下来了。这份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很难得。”

    感受到前辈的关怀,玲子心里暖和了一些。她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苦涩中带着醇香。

    机会?这样的全球轰动的新闻资源,谁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可以遇到呢?

    出于对这位阅历丰富的前辈的好奇,她问道:“斋藤前辈,您在台里这么多年,经历过那么多大风大浪。您做过印象最深的,或者说……感觉最特别的专题,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一出,刚才还面带笑容、侃侃而谈的斋藤,表情瞬间凝固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0525/111107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