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朱宏远的难处
陆准点点头,朱宏远能心系百姓,倒是个不错的官员。
“这有何难,朱知府直接下令修筑便是。”陆准说道。
朱宜之面露难色:“陆兄有所不知,问题就出在这里。”
“安澜河东边,也有几处河堤需要修缮,虽不及南边危急,但那边可都是府里大户们的良田。”
“那些田地,可都是能产出大量银子的上等水田,不少还是桑基鱼塘,价值连城。”
“如今,府里的那些士绅大户,几乎是联名给家父施压,要求先修东边的河堤。”
陆准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哦,还有这等事。”
“自己的金疙瘩田地要紧,百姓的活路就不管了,这些士绅,还真是好算盘。”
朱宜之无奈道:“正是如此,家父也是左右为难,焦头烂额。”
“拨下来的银子,只够修一边,若是修了南边,得罪了府里所有的权贵。”
“他们联合起来,随便给家父使点绊子,家父这知府的位置,怕是也坐不稳了。”
“可若是修了东边,南边的百姓怎么办,一旦决堤,那可是天大的罪过。”
“所以家父这几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听说陆兄你要来,便想着,陆兄你智计百出,或许能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
陆准听明白了。
这朱宏远,既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又不想落下个祸害百姓的骂名,还想把事情办好。
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好事。
不过,这对他来说,倒未必是什么难事。
“原来如此。”
陆准淡淡一笑,“我还以为什么大事,让伯父如此为难。”
朱宜之闻言,眼睛一亮:“陆兄,莫非你已经有主意了。”
陆准不置可否,只是说道:“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关键看朱伯父,想不想把这永安府的河堤,彻底修好,一劳永逸。”
朱宜之有些不解:“陆兄此话何意。”
陆准道:“河道衙门拨款不足,这是常态,指望他们,黄花菜都凉了。”
“想要修好河堤,还得靠自己想办法。”
一行人说着,已经来到了府衙门口。
府衙的仪门大开,朱宏远一身常服,正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几名幕僚和官吏。
一见到陆准,朱宏远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这位就是陆贤侄,你可算来了,我可是等你多时了。”
朱宏远显得很是热情。
子爵跟永安知府都是正四品。
所以朱宏远开口就是贤侄,用的是私下的交情。
陆准拱手道:“朱伯父客气了,小子陆准,见过朱伯父。”
朱宏远拉着陆准的手,亲切地说道:“贤侄不必多礼,快,里面请。”
“宜之已经把事情都跟你说了吧。”
陆准点点头:“略知一二。”
进入府衙后堂,分宾主落座。
下人奉上茶水点心。
朱宏远屏退左右,只留下朱宜之和陆准,以及王忠。
“陆贤侄,不瞒你说,为了这河堤的事情,本府这几日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
朱宏远开门见山,一脸的苦大仇深。
“朝廷的拨款年年如此,根本不够用。”
“南边的河堤若是不修,万一出了事,本府万死莫辞。”
“可东边那些大户,又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致使回来的相爷就有一位,将军两位,尚书一位,伯父也是有心无力啊。”
陆准看着朱宏远,淡淡开口:“伯父,小子斗胆问一句,您是想解一时之困,还是想彻底解决这安澜河水患的问题。”
朱宏远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贤侄此话怎讲?”
“若能彻底解决,自然是最好不过,只是,这谈何容易啊。”
陆准嘴角微微上扬:“若是朱伯父信得过小子,此事,便包在小子身上。”
朱宏远和朱宜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和一丝难以置信。
“陆贤侄,你,你此话当真。”
朱宏远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陆准从容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只是,小子有个条件。”
朱宏远连忙道:“贤侄但说无妨,只要能解决河堤之事,本府无有不从。”
陆准伸出一根手指:“银子。”
“修河堤,需要大量的银子,朝廷那点拨款,杯水车薪。”
“小子可以帮朱伯父筹到这笔银子,甚至更多。”
“但这些银子如何使用,如何监管,必须由小子说了算。”
朱宏远闻言,眉头微微一蹙,这陆准,口气倒是不小。
筹集银子,还要全权负责使用和监管。
这等于把整个河堤修缮工程,都交给他了。
朱宜之在一旁也有些担忧,陆准虽然有些本事,但这修河堤可不是小事,涉及的银两数目巨大,万一出了差错……
陆准看出了朱宏远的犹豫,轻笑一声:“伯父若是不放心,小子也不强求。”
“只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下次梅雨季节再来,恐怕就不是愁白几根头发那么简单了。”
朱宏远心中一凛。
陆准的话,虽然不客气,但却是实情。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气度沉稳,眼神中透着一股洞悉一切的年轻人。
不知为何,他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希望。
“好。”
朱宏远站起身,点头道,“伯父就信贤侄一次。”
“这永安府的河堤修缮之事,就全权委托给贤侄了。”
“只是这里的商贾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各个背后都有靠山,做工程偷工减料惯了,你得小心。”
“到时候需要伯父如何配合,贤侄尽管开口。”
陆准满意地点点头:“伯父快人快语。”
“小子需要的第一样东西,便是知府衙门的一纸告示。”
朱宏远爽快应下:“告示好说,贤侄需要什么内容,尽管提,伯父马上让人去办。”
陆准微微颔首,神色平静,似乎这告示只是他庞大计划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却锐利如鹰。
“在贴告示之前,小子还想向伯父打听一下,这永安府里,那些反对修南边河堤,只顾自家东边田地的士绅大户,究竟是些什么来头。”
陆准的声音不大,却让朱宏远和朱宜之父子俩的心都提了起来。
朱宏远面露苦涩,叹了口气:“贤侄啊,你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也问到了伯父的痛处。”
他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仿佛要借此压下心中的无奈。
“要说这永安府的权贵,那真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朱宏远的声音带着几分萧索。
“首当其冲的,便是致仕归乡的前任宰相,周相爷。”
“周相爷虽然已经告老,但在朝中门生故吏遍布,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他在安澜河东岸,可是有着上千亩的桑基鱼塘,那可都是日进斗金的宝贝疙瘩。”
陆准眉毛微微一挑,前任宰相,这分量可不轻。
朱宏远继续说道:“其次,还有两位致仕的三品将军,一位是张将军,一位是王将军。”
“这两位老将军,当年也是在沙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脾气火爆,在军中故旧不少。”
“他们在东岸的田产,也都是良田美地,加起来也有近千亩。”
“平日里,这两位老将军在府里,那也是横着走的主,等闲没人敢惹。”
朱宜之在一旁补充道:“还有一位致仕的刑部尚书,刘尚书。”
“刘尚书虽然为人相对低调,但刑部出身,手段自然是有的,而且门生也多在各地司法要害部门。”
“他在东岸的田产,虽不及前三位多,但也有数百亩。”
(https://www.bshulou8.cc/xs/5128214/1111100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