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筚路蓝缕
“传唱在我们之间的故事。”
“又有谁知道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觉得这个不重要吧,这可咋办,我都答应梆子哥要帮他搞些山货的。”
一高一矮两道身影围着一颗大树。
矮个的女孩脸上一抹泥土的痕迹衬得小脸纯洁无瑕。
高个的中年男人穿着早已黑黢黢的背心,歪戴着帽子,上下打量着这颗树,缓缓摇了摇头。
“我是说,我们就说出来之后兜兜转转发生了很多事,撒个谎,又有谁知道呢。”
“再说了,山货这个时节要怎么找,不都得秋后冬前。”
小女孩嘟了嘟嘴,嘀咕道:“说的像真的一样。”
“怎么!质疑你爹我?我在德国读大学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中年人脸上有些挂不住朝四周看了看。
寂静的山岭鸦雀无声。
“怎么这么整自己爹呢丫头。咱们找到的那些东西留在山上,饿了还能来吃。要是拿下去上交了,那可没我们的份。”
女孩双眼稍稍一动。
不知哪来的底气叫道:
“我看你就是想当懒汉。”
“梆子哥可说了,村里不养懒汉。”
男人顿时拉下一张老脸。
梆子哥?
那个十七八岁,整天无所事事带着几个同龄人到处找人麻烦的小文盲?
要不是那小子他爹的身份,他敢这样?
五味杂陈的中年人心知有些事情的全貌根本无法让现在的小女孩理解。
看向自己女儿的眼神顿时有些复杂的中年人低声道:
“乖,这次以后还有机会见你的梆子哥,咱们熬过这段时间,回头爹带你去英国玩好不好。”
小女孩摇了摇头。
“你骗人,你明明说过这次出去就不回来了。”
男人顿时痛苦捂脸。
孩子大了不好骗了。
但这叛逆的年纪可太容易被别人骗了。
按他的调查。
那“梆子哥”一伙前几年少说搞死五个人,里面光是寡妇就奸杀三个。
不能确认的事情就更多了。
这地方战时出力大,有不少烈士,男丁稀少,
本来是中央收到了一个烈士家属的信件派他来慰问的。
他来这村子调查,一周就搞明白这地方到底什么问题了。
这哪还是什么村子,这完全就是个小寨子。
这征战沙场几人回,没回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壮烈,一种是功成名就,还有一种叫做迁徙。
除了感叹猫的儿子会玩老鼠。
别说回去交差,现在他连国内都不敢多呆。
写了封信给自己的老同学,安排出国的差事了,他也要学习一下前人经验,尝试一下迁徙。
什么?
调查报告?
中年人只想说自己什么都没看见,写一个此地民风淳朴颇有古风就当交差了。
这地方突出一个饥荒洪水搞不死的人,被有些颇有传承的年轻人盯上分分钟嘎了别人还假装不知道这人怎么死的。
说实话他搞了这么多年特务工作。
当年在柏林空袭战场上都他娘的没这么刺激。
毕竟那天上掉的抛单也没长眼睛,这土霸王可是个活人。
好巧不巧他还担心女儿学坏欺负人专门带在身边。
这村子里的那些土气姑娘和这灵动丫头魅力可没法比,那啥“梆子哥”要不是已经有三妻四妾消耗身体,估计都得霸王硬上弓。
得亏自己披着中央特派的虎皮,否则这会就不是让他上山采菌子了。
这偏僻地方他就多带一支部队来。
跟那帮来这执行任务的同道简直就是折磨,送到了就把他丢这这么久。
中年人心里暗骂傻逼。
他可真是个大傻逼。
至于自己这姑娘。
看向双眼带着愚蠢清澈的女孩。
中年人摇了摇头,不打算在这种时候惯着自己这傻逼姑娘。
“我写了信,会有人来接我们离开。”
“听好了,女儿,我知道你瞧不起你爹我,但那梆子哥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咱们还要和你妈过日子呢,别琢磨你那点青春期的屁事了。”
“你讨厌你爹我,但就是因为你这傻逼程度,你爹我不放心才带着你。”
使劲按着自己女儿肩膀。
中年人完全失去耐心的低声劝告引起激烈的反抗。
“你胡说!梆子哥是村子里的大英雄!”
“石头,花姐,还有村长都这么说的!”
“人和你这个大骗子可不一样!”
“还有,哪有当爹的会叫自己女儿傻逼!”
小女孩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老鼠蹦哒起来。
嘴里开始激烈的数落起来。
“你老骗我!当我是个苕!”
“什么带我们出来玩,结果兵哥勇哥都没带来,就我一个。”
“现在我认识梆子哥了,你又这样骗我!你就是没安好心!你还骂我!”
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种。
中年人思索着到时候要不要多生几个。
三岁看老。
童言无忌是一码事,纯傻逼又是一码事。
他现在已经完全对这个小祖宗失去耐心了。
本来生了个女儿就够烦。
古今中外,哪有女人登台的份!
要么嫁皇帝登台,要么嫁将军登台,四舍五入没出路。
这样的性别怎么可能继承家业!
自己从老爹那的共济会成员身份和广阔的人脉得不到继承就算了。
折腾来去做些事情还得看小祖宗脸色。
谁爱看谁看去!
中年人眉头一展,捞起小女孩放在腿上,小女孩被拎起来的一瞬间就不由自主停止了闹腾。
对着屁股就是噼里啪啦一阵拍。
啪!
“老子叫你叛逆!”
啪!
“老子叫你小小年纪不学好!”
啪!
“呜呜呜!我要告妈妈!你等着!等我见到我妈!”
“你叫的人怎么还不来!我要告诉我妈你怎么对我的!”
小女孩哭喊声中,中年人舒适的长舒一口气。
早这样不就完事了。
什么垃圾黑格尔,还是咱们老祖宗荀子牛逼。
“教育这块洋人还是太善。”
“这世上哪有疼治不好的叛逆。”
“就算有,那肯定是做父母的没文化。”
中年人自言自语一番,从一边地上的外套里拿出笔记本和铅笔,认真的写了起来。
“这也是个重要的发现。”
“是我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要好好记录下来。”
“1962年春,逆女叛逆,格之,用西学近年,无用,抽之,哭寻其母。”
“其母所在甚远,与我下一步行动同道。顺我心意。”
“以吾观育女。”
“不豫则抽之,可顺矣。”
(https://www.bshulou8.cc/xs/5112313/1111109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