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都督想纳妾?
谢宁面色不变,镇定自若,心中倒是夸赞了一句。晋朝文人做诗大多华而不实,无甚感情,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可时下战乱频发,作此诗已不合时宜,可无奈那些文人喜欢,不愿改变。
这首诗虽然用词不雅,可却是言之有物,即使是嘲讽之意,那也比无病呻吟好些。只不过,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心气浮躁,不知委婉。
“胡闹!还不收敛一些。”
在座之人又不是傻子,怎能听不懂诗中的意思,若有人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恐惹麻烦。
未得到想象中的赞赏,少年郎有些不服气,不死心的继续询问。
“叔父,修儿没有胡闹,那萧裕本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仗着军功攀附我谢家,不是狼还是什么?还有那谢家二房,心思不纯,与我们两家向来不睦,若不是叔父顾念情谊未把他们从族中除名,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冠着谢姓行不耻之事。”
说到这里,谢修不知想到了什么,双眼泛红。
“我长姐若不是因为谢家二房设计,又怎会嫁给贾家!婶婶若不是因为他们,又怎会伤了身子,他们欠我们的,我总要让他们还回来!”
“谢家祖训,谢家儿女不可失了谢氏风骨。可如今他们,却做着极尽谄媚之事,如今还想插手堂妹婚事,我是第一个不依的。茵娘没有兄长,她既喊了我一声堂兄,那我便是她的兄长,我必护着她!”
少年郎心性纯粹,爱恨分明,许多事情看的比大人还要通透。正是因为谢修的这份果敢通透,谢宁才对他格外偏爱,从不吝啬对他的教导,寄予厚望。
只不过,谢修可以借诗文发泄心中不满,可他不行。纵使知道谢修并无恶意,可旁人未必会如此想。四大世家之首的位置,从来都有人惦记。可他谢氏,又何曾在意过这些。
也许正是因为风头过盛,才惹人红眼,就连他的女儿,都护不住。
“修儿,你的意思叔父都知,可今日叔父在教你一个道理,暂避锋芒,韬光养晦。你需如此,谢家亦是。”
谢修聪慧,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如今发生的一些事情,桩桩件件都是冲着谢氏来的,背后之人尚未可知,但也知道其心思歹毒。士家当中,盯着谢家的人数不胜数,本来尚可以维持平衡,可萧裕横插一脚,变故已经发生了。
“是,修儿知错了。”谢修坦然认错,听从谢宁教诲。可也许是酒壮人胆,他又说了一句。“可这诗,修儿觉得甚好!”
谢宁无奈摇头,罢了,随他去吧。这孩子心中有气,发泄发泄也好。谢氏还不至于如此无用,连一个作诗的孩子都护不住。
经过谢修的两遍吟诵,此诗早已经在宴会上传遍了,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萧裕的耳中。
那边,谢维正踌躇满志的等着萧裕的回答,还未听到令自己欣喜的答案,便听到侄子这首满是嘲讽的诗,立马心生怒意。
他这说的是谁呢,仗着自己会写几句诗就胆大妄为,简直是无知小儿。
谢家的人,就没有不念书的,谢维就算后来自立府邸,可他年轻时受谢家管教,也没少看书,只不过志不在此,用功不用功罢了,如今这个年纪,整日醉心于权势,怕是这几年都没有翻过书了,即使是这样,这首诗还是看的懂得。
他的那个侄子正在指桑骂槐呢。
被骂的人不仅是他,还有另一个人,他正愁该怎么取得都督的信任,眼下正好是一个机会。
谢维装作看不懂诗的意思,又当着萧裕的面念了一遍,念到“兔”、“狼”这些字的时候,还着重停顿了一下,变了个调,等到整首诗念完,他还不忘记评判两句。
“我这侄子还真的是没规矩,作诗就作诗,那就好好作,怎得能在都督跟前说这些粗鄙不堪的词,真是辱了都督的耳朵,都督深明大义,切莫怪罪于他,毕竟,我这侄子实在是被我那宁弟宠坏了,向来不拘小节。”
见萧裕面色阴沉,谢维心里一喜,怒火早已经消失殆尽。若是萧裕震怒,结果岂是他们能够承受的,到时候,谢宁该怎么维持他那副高傲的样子呢,恐怕追悔莫及吧。
“都督宽心,小女自幼便跟着贱内,虽为堂亲,可却不甚熟悉,没有沾染这种风气,乃知书达礼之人,不会这般没规矩,都督若点头,不日便可让小女前去服侍。”
按照规矩,女子若是为妾,则无需经过六礼,一顶轿子抬进府中即可。
谢维早已经想好,若是他的女儿先一步进入都督府得到宠爱,就算是个妾的身份也无妨。只要能在都督府立足,日后飞黄腾达之时,必有他谢维的三分之地。
如此美事,料想萧裕不会拒绝。
“谢大人误会了,萧某并没有纳妾的打算。”
萧裕声音清冷,好似只是在拒绝一件普通的事情。
谢维差点站不稳,声音哆嗦。
“这……,为何?小女虽不是倾国倾城,但也是小家碧玉,做妾已是委屈,都督怎的不愿?”
古话常说,越是不想得到的,就越是想得到,越是不想要的,硬要送过来,也是不想要,萧裕此刻就是这种感受。
他本就不是醉心于美色之人,是已后院一个女人都没有。自古以来,祸起萧墙的事情屡屡发生,如若摊上这样一个人,唯利是图,连自己的女儿都可以舍弃,可想而知,这是给自己找了多大的麻烦。
萧裕需要的,是能够成为自己的助力,于大计有利,而不是累赘。
很明显,谢维并不合适。
谢修作诗讽刺于他,谢宁不加阻止,反而任其扩散,这既是嘲讽,又是警醒。若他答应纳了谢欣,恐怕他就娶不到谢氏嫡女了。谢宁是在告诉他,若能相安无事最好,实在不行,玉石俱焚。
圣旨已下,若是反悔,必然闹得不光彩,就算是他也不好收场。更何况,谢氏后面还有诸多世家,朝廷过半数官员皆士家子弟,天下读书人亦是以谢家为楷模,百姓心中亦是对谢氏崇敬。
若彻底得罪谢宁,恐怕大业会有诸多阻碍,如今谢氏已然退了一步,他更应该见好就收。
不愧是谢宁,好一招敲山震虎。
明面上是谢修年少轻狂不懂事,可实际上却是谢氏对他的敲打。怪不得他今日亲自前来,这算不算是他的荣幸呢。
(https://www.bshulou8.cc/xs/5108259/111111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