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这一年的京城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往年每到冬日,就没人敢出门了,天太冷,柴太贵,粮食要是再少一点儿,少不了死人。

饿死冻死都是常事,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人命嘛,野草一般,又不值钱。若能熬过去,待到春暖花开,那就说明,这一年算是活下来了。

而今年,却是不同。

自昭王殿下回了京,便开始大刀阔斧,开始改革。

开始是土地收拢,把全部土地都捏到了自己手里。

虽引得不少人嘀咕,但对刚刚遭受过一轮血洗的京城来说,却也无关紧要。

毕竟家底丰厚的,早早跑了。没什么家底的,被连抢两回之后,再被抢第三回,都习以为常了。

何况昭王收了土地,却不是让你没活路。而是给你换个地方,签一份租约,继续种地。

收完土地之后,开始招工建厂。

刚开始,还没人明白所谓工厂是个什么东西,直到一座一座的厂子建起来,安装了机器,开始干活,才明白,那些厂子里能做出好东西。

一匹一匹鲜艳又便宜的棉布织出来,里头叠上棉花,更是暖和无比。

除了棉衣之外,那些富裕的人家,买了棉花回来,做成被子,牢靠又厚实。

还有矿山送下来的黑石,那叫一个有火力,烧两块,能燃小半天,比柴火便宜。

至于如何有那钱去买黑石和棉衣?自然是去厂子里做活赚的。

因为工厂选人的偏向,说是女人灵巧,于织布上最擅长,所以刚开始,织布厂招到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人。

这一点所有人也都赞成,毕竟织布这活儿,的确从古至今,都是女人在干。

如此,才有了她们挣到的第一份工钱。

刚开始,还只是管吃喝,另给十几个钱。等过了一个月,工钱忽然一下子涨起来了,涨到几十个钱。

再过了一月,工钱又涨了一回。

这一下,所有人都眼红起来了,想要去工厂,却发现已经招够了人手。

且谁的工位是谁的工,家里人不能代替不能顶班。

原本那些还想着自己去做工把老婆闺女的活儿抢过来的,这一下,也只能哑火了。

但从此,所有人都知道,昭王的工厂能挣钱。

于是别的厂子便都红火起来,人人争着报名,再不为着两亩地吵吵个没完。

到了年底,又有千郡的商队出现,在京中开了粮食铺子,卖了新出的粮食。

一开始,那些便宜的吃食根本没人敢买,粮食铺子生意冷清。直到那掌柜的灵机一动,送了吃食往昭王府上,被大赞一通,这一下,众人才相信,那些圆溜溜的东西没毒,不用担心把自己吃死。

又加上是神女大力赞扬过的东西,这便让人争相购买,追捧起来了。

一时间,土豆与红薯,成了京城最时髦,最流行的吃食。

有一些灵巧的大媳妇小伙计,把它们买回去之后,几经试验,竟然折腾出了好几样新鲜吃食来,一下子吸引到了贵人们的眼光,赚得盆满钵满。

其他人看见了,自然也少不得尝试一番,还别说,当真有人做出了新鲜口味来。

如此,随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一件接着一件,不知不觉中,寒冬已经到了。

然而有了黑石火和便宜的土豆粮食,这一年的日子,并不如往年那么难过。

便是那些年事高的老人,也好熬了些,活下来的,比往年要多。

随着第一场雪落下来,出门的日子少了。

学堂也停了课。

日日需得外出的学生们,便只能待在家里自学了。

往常这时候,自学的特指家里的男丁,但如今,抓紧学习的,却都是女孩儿们。

这也没法子,昭王下令,不论男女,只要未满十五,都必须进学堂识字。

若是发现有人不曾进学,便要责问其父母,若发现是爹娘阻拦子女进学,便要降罪。

降罪可不简单,不仅要在脖子上挂着一个阻碍子女上进的不慈牌子,还要光天化日之下,拿着扫帚去街上为人扫地。

辛苦倒是不辛苦,就是脸上挂不住,十分丢人。

那些心中不满的,觉得好好的壮劳力,怎么能不帮家里干活儿,反而去学堂待着玩儿是浪费时间,却也因为畏惧叶西来,无可奈何。

自然,大部分人都是有脑子的,知道读书上进是好事,便是轻视女儿,也乐得去占这个便宜(不用交束脩,还管一顿饭呢!)

再者,脑子灵便的也反应过来了。

既然人人都念书,你家闺女不去,就是个文盲睁眼瞎。

往后人家娶媳妇,自然也是要娶个读书识字的。既然读书识字的都一抓一大把了,又有谁会去选你家娃?

于是为了好嫁,又不得不被逼着送女儿去学堂了。

竟全是为了往后方便嫁人,那架势,与请人来缠脚无异。

所幸这个时代,还不流行裹脚。只有少许地方为了美观,将女孩们的脚绑成直溜形状,却没到折骨残疾的地步。

要不然,叶西来又得杀人。

开始上学的女孩儿们,很快便明白自己眼前,也有可能是这一辈子,最大,也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她们太明白自己如果不读书,而是听着家里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将会面临怎么样的人生,于是在有着女官这一榜样存在的情况下,一个个格外努力,为了学习,几乎拼命。

如此一来,授课的先生们就发现,学校里只要是女孩儿,几乎绝大多数,都比男孩们学习好。

她们脑子不差,更加用功,学习起来,比男孩们快了一大截。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惊喜有人不能接受,但因着昭王府的视察规则,也只能接受现实。

因此,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儿女在一起学习的进度的家长们,终于被迫去思考,自家是不是也需要重新计较一下女儿的前程。

毕竟,若儿子不重用,供出个官吏女儿也是好事。

便是儿子中用……有道是打虎亲兄弟,多一个出人头地的,也没坏处啊!


  (https://www.bshulou8.cc/xs/5088049/2763908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