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两个好儿子
贾环来平安小镇第三个夜晚,明早就是迎春出嫁。
亥时(晚上九点),贾环和应冷站在刘府不远后的山坡上,注视着星星烛火的刘家宅院。
温明轩走过了来,道:“应总管、贾侍读,我们布置在刘家村盯守的人发现,在快入夜的时候,有人从刘家老宅走出来。”
机会来了?
贾环眼睛闪过一丝希望,问道:“温先生,他们可看清了,是什么人?”
“安排在刘家村老宅附近的暗哨观察,脸型很像是张参,距离不够近,不太确定。”
“入夜了,他出刘家村,还能去哪里?”
贾环带来的人,与应冷的人,一半都布控在平安镇刘家宅院四周。
如张参从刘家村来平安镇,应该会发现的。
“这个时候,京城城门已经关闭了,没有特殊命令和令牌,也进不了。”
应冷猜测道:“这支小队蒙古细作的任务,主要是采购药物与侦探消息,附近或许还有他们的窝点。”
贾环道:“总管说得是,附近有密林与山地,可以隐藏人和装备。”
“蒙古人的细作,一部分是中原人在蒙古的后裔,一小部分是蒙古人,这段时间京城严查草原异族,蒙古人面孔的人,如果没有人担保,很难在京城行走。”
“嗯,他们行动的弓箭与暗器,还有一部分采购的货物,都可能藏起来。”
应冷道:“平安镇上,毕竟人来人往,有蒙古人来,的确太引人注目了,不好躲在刘家宅院,容易暴露,他们的确需要一个野外的窝点。”
贾环转头望向温明轩,道:“温先生,刘贵的所有田地,可都清楚?”
温明轩愣了一下,道:“贾大人的意思………?”
如蒙古细作在附近山上山洞或者密林有窝点,附近的田地属于刘贵的,就更安全了。
如是别人的田地,蒙古人进出,难免会被人发现,进而报给官府衙门。
温明轩想明白了,精神一阵道:“明日,在下就安排人手,去县府查刘贵田地地契,看看附近有什么山或者密林,可以藏人的。”
深秋的夜,已经寒了。
忽然,有细碎的凉落在手背上。
贾环抬眼望向墨色的天空,竟然飘起了雪。
细如砂糖的雪粒,随风悄悄地落下来。
凉丝丝的空气,增添了几分少有的清灵。
应冷道:“下雪了,回客栈歇息吧。”
贾环临走前,跟随行的人交代,无论多晚,只要发现有人进入刘家宅院,立刻禀报给他。
…………
荣国府昨晚已经举行了告祖大礼,(开祠堂、拜祖谱、禀明出嫁事宜),送嫁当日,新娘就不需要去了,由贾琏代表,早上去祠堂,换了一次香火,烧些纸钱就行了。
今日新娘出嫁,在贾府的所有仪式,核心是新娘与亲人的情感辞行,出门的祈福、辟邪,与娘家人撒泪分别。
贾赦作为父亲还好,只需要表现不舍与哀伤就行了,作为母亲,邢夫人需要一直落泪,悲伤送别迎春的。
王善保家的,属于邢夫人的心腹嫡系,早就准备好了㓎泡过姜汁的手帕,给邢夫人,需要掉眼泪的时候,往脸上抹一下就行了。
清晨,姑娘们聚集到了迎春院子里,由贾家的“全福太太”,为新娘梳理“发髻”。
“全福太太”必须满足父母健在,夫妻和睦,有儿有女,多为族里的媳妇。
梳理发髻的时候,不能免俗的说上几句吉祥话,什么白发齐眉、富贵平安,儿孙满堂。
梳理发髻好了,戴首饰也有讲究,先戴祖母送得首饰或者头饰,再戴母亲送的,然后才是自己的,或者亲戚送的头饰。
梳妆完毕,换上“凤冠霞帔”,豪门的霞陂大多数是百鸟朝凤,做工精细、极为奢华。
“全福太太”搀扶着新娘,来到正厅,给贾母、贾赦、邢夫人行三叩辞亲礼。
贾母送上一个色泽通透的平安如意,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贾赦则递上红绸包裹的两个平安金锭。
母亲邢夫人开始落泪,送上一个平安红包。
按规矩,平安红包是一个寓意,里面有平安符,只需要象征性放一些碎银,就行了,不需要太多。
大多数豪门望族的母亲,舍不得女儿,还是会放不菲的银两与银票。
邢夫人是很尊重传统的人,象征性的,只放了几两碎银。
姐妹们会送上小荷包,里面也是平安符,有糖果和肉干,新娘今日一天都是各自仪式与跪拜,饿了可以垫垫。
新娘子离开荣国府,也需要跨火盆,豪门的火盆是铜制的,可有吉祥八宝图案,盆中烧得是松木枝条,寓意常青。
跨过火盆,还要踩米袋。
火盆外面摆着七个新的布米袋,米袋用红布缝制,内装糯米,米袋上面分别绣“福、禄、寿、喜、财、安、和”等字样。
新娘走一步,踩一个布袋。
红毯由新娘的院里,一直铺到大门口,到了门口,新娘的脚不能沾地,由贾琮背着上花轿。
送亲的队伍早已准备好,送亲的队伍很长,一百二十八台的嫁妆(里面有些是充数的),贾政、贾琏、贾琮、宝玉、贾菌、贾兰、薛蟠、秦钟等人都在等候了。
贾母与贾赦不需要送出门了。
来到大门口,邢夫人作为母亲,需要一直落泪,最后和新娘嘱咐两句,并告别。
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站在两人后面,听到邢夫人道:“二姑娘,去到郑家,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
忽然,巷口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着地上的薄雪,外面等待送亲的队伍一阵骚动。
“是三爷。”
“三爷回来了。”
“三爷身上怎么青一块,红一块的?”
旁边的人啐道:“你小子眼瞎了,三爷是穿青衣,身上都是血。”
“三爷怎么浑身是血?”
人群议论纷纷。
迎春忍不住回头,轻轻撩起盖头的一角望去,眼泪忍不住唰的往下流。
风尘仆仆归来的贾环,淡青色的衣衫,沾满了鲜血,腰间悬挂着唐刀,刀鞘上也沾染了血迹。
仍然是那个翩翩少年,笔挺的鼻梁,唇色有些苍白,头发有些凌乱,前额有一道淡淡的浅伤,少了一些平日的从容,眼神虽稍显疲惫,却还透着一股刚撤离血腥战场的锋利杀气。
迎春攥紧手里的帕子,指节发白,望着风雪带刃回归,一身血迹的贾环,眼眶发热。
泪珠一串串下滑,泪水不似昨晚,对婚后未知日子的彷徨,不是离家的胆怯,现在的泪水是热的,亮的。
出嫁的路上,在这飘雪的萧瑟清晨,感受不到一丝凉意,有人披星戴月,带着一身风与血,暮血归刃,赶回送行。
往日的怯懦,一扫而空,此刻,迎春心中被一股温暖的感动填满。
泪珠砸在大红嫁衣裙上,砸在红毯上,迎春带着泪,竟然笑了,嘴角弯了弯,此刻,才幻变成一位从容出嫁的绝美新娘。
…………
站在迎春身后的邢夫人,看了看贾环,又扫了一眼旁边一身华丽服饰的宝玉。
忍不住了,邢夫人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嘴角却忍不住溢出一丝笑意,后退一步,靠近王夫人,由衷的夸奖道:“老二家的,还是你有福气啊,不佩服你都不行,得了两个好儿子。”
“你的两个好儿子,都喜欢早出晚归,一个是喜欢去青楼与大牢过夜,一个喜欢杀人抄家,都是早上才回来,唉,真羡慕你啊!如果我有两个这样的儿子,这辈子也就没遗憾了。”
王夫人气得身上发抖,扭头不理睬这个招人恨的碎嘴子。
旁边的薛姨妈、王熙凤也听的清清楚楚,强忍着要炸开来的笑意,艰难的压住嘴角,两人都低下头来。
…………
贾环勒住马,往日握笔的手,扶在刀柄上,右脚一旋便落地。
下人马上接过缰绳,贾环望了迎春一眼,对贾琏道:“二哥,你们先行,我回去换件衣裳,便跟上。”
贾琏叹了一口气,道:“三弟,不急的,等你一起出发。”
(求用爱发电,感谢感谢,三点多去全身检查,在医院住一天,别等了。
另外,送新娘按照清朝的礼制,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去男方家,到门口接,并不进门。
明朝豪门望族的礼制,新郎只需在家等候新娘,不用去女方家门接亲,可派迎宾队伍去跟着女方家的送亲队伍,一起过来。
本书,按照明朝的礼仪描写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088/111103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