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果然,教会的身段历来就是柔软的。
……
解决了与基督教的问题,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在动身返回罗马之前,王臣顺道又把伦巴第王国给灭了。
都说高仙芝封常清时代的安西军是兵锋最盛的,后人甚至把这两位并称为帝国双璧,但是王臣时代安西军的兵锋显然远远胜过高仙芝和封常清时代。
高仙芝和封常清时代,安西军只是在万里之外的中亚灭国跟玩似的。
但是进入到王臣时代,安西军却能在两万里外的泰西灭国跟玩似的。
伦巴第王国也是倒霉,严格说起来,这时候的伦巴第王国其实已经不是伦巴第王国,叫做贝内文托公国更加贴切。
因为伦巴第王国已经被查理曼攻灭,并入到法兰西帝国。
贝内文托公国是意大利半岛最后一个残存的伦巴第政权。
贝内文托大公阿雷奇世二世什么事情都没做,国家就无缘无故被安西军攻灭,真可谓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只不过,教皇阿德里安一世倒是没有说什么。
甚至连阿雷奇世二世也没觉得安西军的做法有什么不对,毕竟按泰西的逻辑,强权即正义,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
当王臣回到罗马之时,斯陶拉基奥斯早就已经到了罗马。
尼基弗鲁斯政变成功并且与大唐签订完了拂菻条约之后,就实际上掌握了拂菻或者说拜占廷的实权,很快就让斯陶拉基奥斯接替他的财政大臣职务。
所以说,斯陶拉基奥斯是代表拂菻前来罗马签订条约的。
即将签订的《罗马条约》将会成为整个欧洲的国际公约。
不光拜占廷帝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已经加冕为皇帝,但是法兰克王国仍旧只是王国,两者并不矛盾)要在《罗马条约》上签字,西哥特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甚至于可萨汗国都要在罗马条约上签字。
不想签字也可以,之后就会沦为泰西的公敌。
王臣相信整个欧洲没哪个国家能承受这后果。
只不过,王臣刻意没有邀请北欧的维京海盗。
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泰西诸国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公敌!
有这个公敌存在,就能将泰西诸国的敌对情绪转嫁到这个公敌的身上,而不会让泰西诸国把心思用在摆脱基督教会以及安西军的控制上。
这跟基督教会通过十字军东征向外转嫁矛盾,保持甚至于强化教会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是一个道理,也跟后世的阿霉瑞克通过确立毛熊以及后来的大毛这个公敌,强化自己对欧洲的控制也是一个道理,说白了都是转嫁矛盾的手段。
为了等待泰西诸国代表,王臣在罗马等了半年。
到了建中九年(782)的正月,各国代表终于齐聚罗马。
“我之所以要召集诸国使者,共同签署《罗马条约》,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让整个泰西团结起来共抗北方的斯拉夫蛮族以及维京海盗的威胁。”
“除了共抗蛮族及海盗之外,各国之间互相做点生意。”
“所以我提议,今后在泰西诸国之间要实现自由通商,商税分属诸国,但是税率必须得统一核定,不可以额外课以重税。”
这一条其实就是专门为了大唐商贾量身定做的。
(https://www.bshulou8.cc/xs/4993456/282940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