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隆庆中兴 > 第2044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四)

第2044章 南征北讨谋子孙(四)


在朱载坖的命令之下,大明朝廷也开始重新运作起来了,在朱载坖的指令之下,各部院也开始行动起来,对于朱载坖的来说,眼下的重要事情就是筹备有关经略西域的事情,朱载坖命令在哈密等处兴建大型仓储,储备相应的道路,同时还要修通道路,保障官军的后勤。

测绘地图,为官军的行动的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官军在甘肃、青海的马场也要为官军提供战马,训练西北数镇的官员,为了经略西域,朱载坖已经做了很大的准备,但是朱载坖认为目前还不够,因为西域的面积实在是太过广大,远远超过大明之前所征服的领土之和,而且受限于地形和气候,官军的行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大明必须严密组织,周密计划才行。

而对于朱载坖来说,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朱载坖之前就命令礼部征集天下的古籍善本,朱载坖要编撰一本丛书,和永乐大典这样的类书不同,丛书的体量更加庞大,编撰的难度更大,而且和传统的经史子集不同,这次朱载坖所要编撰的,是一本百科全书,要更加注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类的书籍,所以不仅仅是翰林院,还有文思院、翰林医官院等相关的衙门都要参与进来,所调动的人力物力都是非常之巨大的。

而且和之前所编撰的这种丛书、类书不同,之前历代所编写的这种丛书、类书,虽然编撰起来,往往是藏之内府,密不示人,之前的永乐大典就是如此,虽然予以编撰,但是对于大明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永乐大典从编撰以来,除了世宗皇帝看得比较多之外,其余的皇帝甚少翻阅,甚至出现了翰林院的小吏盗窃永乐大典的事情。

这次朱载坖准备编撰的百科全书,要具备更加的强的实用性,同时覆盖的人群也要更广,不仅仅是为了皇帝装点所谓的盛世所用,更加重要的是要成为一部能够惠及百姓的书籍,这点是很重要的,不过编撰丛书或者是类书是一件工程量极为浩大的事情,所需要的钱粮数量是非常之多的。

嘉靖朝的时候,曾经重新抄录过一次永乐大典,所耗费的钱粮就是极大的,因为像这样的书籍,是不可能的刊刻的,朝廷也没有这么大的投入来刊刻这种大部头的书籍,唯一的办法就是抄录,也就是所谓的抄本,一个字一个字的抄,永乐大典多少字呢?也不太多,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近8000种。

嘉靖年间那一次重抄永乐大典,由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109位善书人。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耗时达十年之久,而且现在抄书纸张也是不菲的,朝廷所用的各种公文纸张,主要是取自于江西广信府。

朱载坖要编撰图书,纸张的问题必须先解决了,否则的话,就是空谈了,朝廷现在所用的纸张,大多是江西布政使司各府县所造的,主要有竹纸,以山竹为主要原料:皮纸,以桑、楮等树皮为主要原料;草纸,以稻草、麦秸等为主要原料。各类纸又以工艺过程、规格、用途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其中,玉山、铅山、永丰、上饶四县所产纸张尤为著名。

供朝中各衙门给皇帝写奏疏用的奏本纸,每年派造30万纸,由铅山县石塘制造,所需费用732元,由南昌、抚州、建昌、广信四府督造,这个价格简直是在明抢,朱载坖并非不知世事的皇帝,在京师,奏本纸一百张大概的价格在六钱到七钱之间浮动,朝廷给江西的这个价格简直是在胡扯。

所以之前江西的地方官员也上疏,表示很难完成朝廷的督造任务,他们在奏疏中表示:“广信府铅山、玉山、永丰三县,原系产纸地方,既钦依派造,自应如期速完解进,缘在官积槽悉系市井豪猾,原非本业纸户,瞰文一到,居为奇货,百计钻营,始以夤缘之费酬干请,继以分例之费以贿赂官吏,后将领出余银转展觅息,及奉臣等严限催督,仅照时估,向本业纸户勒买供官,毫无加益。”

之前严世蕃也上疏讨论过这个问题:“重纸铺户止应办各衙门公用纸劄,衙门既多取用无时,差重人少,已不能胜。自二十一史之书成,纸张数多,印刷甚众,而乃加灾于铺户。又有以公用之余纸给铺户,以追其价。久藏之故纸发铺户,以换其新交纳之时,又不免有前项诸费。此重纸之所以困也。”

对于这些事情,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朱载坖首先是要解决大量的纸张问题,朱载坖认为派造的价格太低,是这些造纸户不愿意承接朝廷纸张的主要原因,朱载坖命令江西地方官府提高纸张价格,与市价差不多,由于朝廷所需要的纸张数目庞大,所以在价格上可以有所减少,但是也要保证民间有一定的利润。

同时为了保证这些书籍能够对天下有所帮助,朱载坖的思考是否采取刻板的形式,以便于大量的印刷书籍,虽然现在已经有活字印刷了,但是对于大规模印刷来说,刻板仍然是最好选择,而大明皇家内府所藏的书籍,大多是抄本,这些抄本的流传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讹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明实录的流传。

原本实录乃是朝廷的文书,在修成之后深藏内府,等闲人是看不到的,但是朱载坖为了编修本朝国史,开国史官,大量的官吏得以见到原本深藏于内府的实录,这些官吏们借此机会抄录大量的实录抄本,在市面上流传,但是这些抄本谬误颇多,甚至有些故意歪曲,为之后明实录的勘误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https://www.bshulou8.cc/xs/4927/1110907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