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免费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仓放粮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仓放粮


“当家的!你别寻死啊!”他身后的妇人哭得撕心裂肺,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想要拉住他的衣角,“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和孩子们怎么活啊!”

“松开!”大汉一把甩开妇人的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家产被抢光了,借出去的银子也被一纸公文勾销了,我司马家贵这辈子的心血都打了水漂!”

“司马家贵,你给我站住!”几个大顺兵拦在了他面前,刀尖直指他的咽喉。

司马家贵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凄凉与不甘:“杀了我吧!反正什么都没了,我早就不怕死了!”

一旁的花白胡子部总皱眉打量着这个不怕死的汉子。这个叫张守升的部总在大顺军中也算是个老人了,见过不少硬骨头,但像司马家贵这样明知必死还要往上撞的,倒是少见。

“你是哪里人?”张守升沉声问道。

“青峰县的!就是被你们这些强盗抢光了家产的那个司马家贵!”司马家贵的眼睛布满血丝,死死盯着张守升,“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发家的吗?十年前我还是个穷光蛋,就靠着一个破背篓,走街串巷收破烂起家。一分一厘攒下来的家业,就这么被你们糟蹋了!”

司马家贵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变了调:“那些借出去的银子,都是我看人家实在可怜,才借给他们救急的。现在可好,你们一纸公文,说免就免了!我司马家贵这些年的心血,就这么打了水漂!”

“闭嘴!”花白胡子厉声喝道,眼中闪过一丝不耐,“来人,把他给我绑了!待会儿第一个砍!”

几个士兵立刻上前,三下五除二就把司马家贵捆了个结实。司马家贵也不反抗,任由他们摆布,脸上反而露出解脱的笑容。

司马家贵的妻子哭得更凄惨了,一个年轻的大顺兵见状,竟然凑了上去:“大嫂别哭,等会儿杀了你男人,你就跟我携手前行吧。我在落阳府有六十亩地……”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汝侯到!”

十几骑从周公堤方向疾驰而来,扬起的尘土中,隐约可见为首那人一身戎装,威风凛凛。众人定睛一看,正是大顺军中赫赫有名的刘宗敏。

刘宗敏勒马停在人群前,目光扫过被捆着的司马家贵,又瞥见那个还在纠缠司马家贵妻子的年轻兵,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张守升,这是怎么回事?”刘宗敏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严。

花白胡子连忙上前解释:“回侯爷的话,这厮是个不安分的,想寻死。属下正准备……”

“皇爷有令,所有人都不许杀。”刘宗敏打断了他的话。

“什么?”张守升一愣,其他士兵也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刘宗敏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把这些人都赶去武昌,让他们去吃朱家小太子的大户!”

“这……这得有三四万人啊。”张守升有些迟疑地说道。

“正合适!”刘宗敏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讥讽,“让这帮只会吃不会打的废物,去把朱家小太子的粮仓吃空!到时候,看他还拿什么跟咱们打!”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不由得佩服李自成的用心良苦。这些商人平日里养尊处优,一顿饭就能吃掉普通百姓三天的口粮。把他们赶到武昌去,比起直接杀了,反而能给朱家小太子造成更大的麻烦。

司马家贵听到这个消息,突然笑了。这一笑,倒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好啊!”司马家贵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既然活着,那就去武昌看看朱家小太子到底有多少余粮!”

刘宗敏闻言,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司马家贵。这个商人,倒是个有意思的角色。

“把他松开。”刘宗敏挥了挥手。

士兵们连忙解开司马家贵的绳索。司马家贵活动了一下手腕,转身看向自己的妻子。那个一直纠缠不休的年轻兵早就灰溜溜地躲到一边去了。

“走吧。”司马家贵轻声说道,“既然老天爷还让咱们活着,那就去武昌看看。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

司马家贵的妻子擦干眼泪,默默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的男人虽然倔强,但从来都不是个认命的人。

就在这时,远处又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另一队大顺军押解着一群商人从北门方向而来。这些人衣着华贵,想必都是汉口城中有头有脸的大商人。

“都给我老实点!”押解的士兵挥舞着长枪,“谁敢耍花样,立马砍了!”

商人们战战兢兢地往前走,不时有人跌倒,又被后面的人踩着爬起来。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富商,此刻狼狈得如同丧家之犬。

刘宗敏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传令下去,把所有人都集中到城南,准备向武昌进发。记住,路上不许杀人,但也不用对他们客气。让这些养尊处优的阔老爷们也尝尝苦头!”

“是!”士兵们轰然应诺。

汉口城中,到处都是往城南涌动的人群。商人、士绅、地主、富户,所有有钱有势的人都被大顺军赶到了一起。他们将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而在这条路的尽头,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司马家贵背着他那个空荡荡的背篓,搀扶着妻子,默默地跟在人群后面。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未知命运的思索。这一路,注定不会太平。但只要还活着,就总有希望。

武昌府城的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城头上,朱慈烺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城外涌动的难民潮,眉头越皱越紧。寒风呼啸,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这些难民,大多是从青峰、襄阳等地逃难而来的。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像一群无家可归的游魂,带着满身的疲惫与绝望,朝武昌涌来。

有的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有的人推着装满细软的独轮车,还有的人只身一人,空着双手。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乱面前,所有人都一样狼狈。

“殿下,城中已经安置了近十万难民,再这样下去……”身旁的太监李若琏欲言又止,手中的拂尘轻轻摇晃。

朱慈烺抬手制止了他的话,“开仓放粮,能救多少是多少。”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清楚,这条路很难走。粮仓里的存粮并非无穷无尽,而涌入城中的难民却仿佛永无止境。

城下的码头上,一艘超载的木船正缓缓靠岸。船身深深地陷入水中,随着江水的波动不住摇晃。甲板上挤满了难民,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默默祈祷,还有人木然地望着即将靠岸的码头,眼神空洞。

司马家贵搀扶着面色苍白的妻子,看着两个孩子瘦削的小脸,心如刀绞。长子司小司才八岁,次子司小忠刚满五岁,两个孩子都饿得没了力气,蜷缩在母亲怀里。

“相公……”妻子方马氏轻声唤他,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


  (https://www.bshulou8.cc/xs/4912187/111107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