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孙儿雄英请皇奶奶登基大结局 > 第142章 乐得自在的李景隆

第142章 乐得自在的李景隆


这话一出,众人深表赞同。

虽然他们草原女子也很漂亮,但是比较狂野。

他们中原人不应该是喜欢那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吗?

肤白貌美大长腿,胸大腰细屁股翘。

黑丝包臀大长腿,柳叶眉毛樱桃嘴。

咱们草原女子皮肤既不白皙,性格也不温柔似水。

你丫的一个皇亲国戚,表弟是未来的皇帝,这样的背景来当上门女婿?

你说你是馋一个异族公主身子,谁信?

都不信,但是又没有第二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啊。

毕竟李景隆来这里这么多天了,一点正事儿不干啊。

既不问军事部署,也不来离间关系。

整天吃喝玩乐,活脱脱一个纨绔。

但这家伙真是纨绔吗?

听说他救驾之功,从龙之臣都混上了,消失了几百年的传国玉玺都被他找回来了。

这样的人是纨绔?可能吗?

既然不是纨绔,那你来当上门女婿干啥?

更何况,大明和北元可是敌对关系,短暂的和亲只是一个缓冲带。

李景隆如果来这里跟官员走得近,撺掇离间或者是套话,再不济打听打听军事部署,那才正常啊。

关键是李景隆啥也不管,就是吃喝玩乐陪女人。

每天有劲儿往女人肚子上使。

而且第二天早上李景隆神清气爽,并不是扶墙而出。

每天只想着沉迷酒色。

脱古思帖木儿也试过让女儿在床榻上套话,毕竟是枕边人了。

但是每每谈这些事情的时候,李景隆就认为她还没要够,然后又是一场巫山赴云雨。

公主直接累得睡过去了。

压根套不了话。

李景隆:小爷我要是能被你把话套了,那李景隆三个字以后就倒着写,出卖色相和出卖国家机密,哪个可以做,我还是很清楚的。

脱古思帖木儿看着不远处又唱又跳的李景隆,只感觉脑袋更疼了。

用脑过度了。

越想越琢磨不明白。

然而,李景隆就没想过去套话,就算套话也是从自己一个孩子嘴里套话。

最起码这一年内,李景隆都只打算吃喝玩乐,孩子出生之后再慢慢实施计划。

话说,这几天这么努力,这公主咋还没怀上?

还得更努力,一夜七次还是不够啊。

嗯……多吃点腰子,今晚再战!

北元公主看着自家夫君玩得这么开心,脸上也是挂着笑意。

天天都被李景隆喂的饱饱的,能不开心嘛。

而且李景隆也没有向她打听过北元的任何事情,这就让小女孩儿有种自己遇到了如意郎君,真心爱自己的男人的感觉。

这种爱情是不存在于任何利益,就是美好的爱情。

而且李景隆还承诺过她,永不纳妾,唯愿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更是把人家北元公主迷得五迷三道的。

李景隆:我李景隆发誓,要和北元公主一生一世一双人,若违此誓,徐允恭终生不举!

北元公主:徐允恭是谁啊?

李景隆:那我小名儿!我用大名和小名一起发誓,有诚意吧?

北元公主:嗯嗯,爱你。

然而,高端的猎手往往是以猎物的方式出现的。

你以为你在最顶层,但你为什么不想想猎物真的只在第一层而不是大气层吗?

李景隆很清楚,自己初来乍到,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信任的,所以压根也没想过去获得信任,整天就是吃喝嫖赌。

不过,李景隆还是没有忘记进部的事情。

等回去自己一定能进部!

而自己老爹,也能挣个世袭罔替的王爵,满门荣耀。

李景隆: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进部!俺实在是太想进部了!尤其是抢在徐允恭之前进部!

……

自从淮西集团大部分人被下放地方执政一方,京畿重地的安危就交给徐达和李文忠一起负责。

李文忠更是尽职尽责,绝不给俺家二丫头拖后腿!

不过到了地方执政的淮西众人,不少人都只觉得憋屈。

“妈的,调兵来!我踏马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你吗?”

“不好意思,我拒绝在调兵文书上签字。”

“你他妈说了也不算,我要召开省委会议!咱们投票表决!”

“不好意思,省委只有咱们三个,班子是搭起来了,但其他省委成员还没有到位,无法表决,咱们五个表决的话,未免有点搞小团体的意思啊,这可不行哦。”

“搞你妹的小团体!我要告到朝廷,找朝廷做主。”

“找呗,刚下来执政没两天,就找朝廷帮你解决事情,朝廷会不会怀疑你的工作能力?别兵权没了,执政一方的权力也没了了,只能回家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你他妈的欺人太甚!”

“自己玩不来政治,还怪我咯?总督大人,多读书比你在这发脾气要好。”

现在各省的省委班子就是这么个情况。

脾气爆的那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本来是三人组,当刚下来没多久,又降下来了两个。

又加了个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组成五人决议小组,权力再分一波。

其他省委的班子还在陆续提拔。

脾气不暴躁的,比如冯胜,倒是静下心安心看书补知识。

总督毕竟不是执政一方的主要人物。

兵权掌了这么多年,倒是也想试试执政一方,决定一省数百万人命运的感觉。

那些脾气暴躁典型的就是蓝玉,进退两难,只能受气。

想要凭借义气找弟兄们闹起来,但是又想起了徐达的话。

帝王是容不下一个随时能够无诏调兵的人,除非那个人不想活了。

蓝玉浑归浑,但还是很惜命的。

只能郁闷的待在位置上处理事情,这种束手束脚的感觉真不好。

本来权力就不大了,调个兵还得搞什么小组表决。

真不给人活路!

这个局面也被锦衣卫汇报给了朱雄英,朱雄英只是笑了笑,由他们吵去吧。

文武共治,总归是需要磨合的。

接下来的大明,既不重文轻武,也不重武轻文。

而是文武共治,磨合期间产生摩擦再合适不过了。

比起他们的吵架,朱雄英更关注工部造船都进度,东瀛的矿,朱雄英想让他马上姓朱。


  (https://www.bshulou8.cc/xs/4706593/3006153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