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第829章 领命而去

第829章 领命而去


他顿了顿,又道:“赵云将军,你率军驻守长安,加强城防,密切关注荆州、益州的动向;贾诩先生,你负责统筹粮草、军械,确保前线供应;其余将领各司其职,整顿军队,随时准备支援各方。”  众人齐声应下,随即各自领命而去。

三日后,徐晃率领三万大军出征凉州。苏羽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送行,城门外,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眼中充满了斗志。“公明,此去路途遥远,务必保重。若遇困境,即刻传信回长安,我必亲自率军支援。”  苏羽拍着徐晃的肩膀,语气诚恳。徐晃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辱使命,早日平定凉州,为将军分忧!”  说罢,他翻身上马,大手一挥:“出发!”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北方向进发,尘土飞扬,渐渐消失在远方。

徐晃离开后,苏羽开始着手整顿长安内部。他下令减免长安周边百姓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同时开设粥棚,救济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灾民。长安城内的百姓们原本还担心战后生活会更加艰难,如今见苏羽如此体恤民情,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对苏羽的拥护也愈发坚定。

这日,苏羽正在府中处理政务,侍卫突然来报,说是有一位自称是南阳诸葛亮的年轻人求见。苏羽心中一动,诸葛亮的名字他早有耳闻,据说此人隐居南阳隆中,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一直未曾出山。“快请他进来。”  苏羽放下手中的竹简,整理了一下衣衫,起身走到府门口迎接。

只见府门外站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年轻人,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手中握着一把羽扇,眼神清澈而深邃,正是诸葛亮。“草民诸葛亮,拜见苏将军。”  诸葛亮微微拱手,语气平和。苏羽连忙上前扶起他:“先生不必多礼,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苏某之幸。”  说着,便将诸葛亮请入府中,两人在客厅分主宾落座。

“不知先生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苏羽开门见山问道。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将军击败袁绍,保卫长安,又减免赋税,救济百姓,此等仁政,天下少有。但如今乱世纷争,单凭长安一地,难以平定天下。草民此次前来,是为将军献上‘三分天下’之策。”  苏羽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连忙道:“愿闻其详。”

“如今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势力最为强大;孙策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根基稳固;袁术在淮南,手握重兵,野心勃勃;刘表、刘璋虽无争霸之心,但坐拥荆州、益州,亦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诸葛亮顿了顿,继续道,“将军若想平定天下,第一步需拿下凉州,巩固西北;第二步,联合江东孙策,共同对抗袁绍;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再取荆州、益州,与袁绍、孙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后再图天下。”

苏羽静静地听着诸葛亮的分析,心中波澜起伏。诸葛亮的  “三分天下”  之策,与他此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却又更加详细、周密。“先生之策,如拨云见日,让苏某茅塞顿开。”  苏羽起身,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揖,“不知先生是否愿意留在苏某麾下,助我平定天下,拯救苍生?”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起身回礼:“将军心怀苍生,礼贤下士,草民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苏羽大喜,连忙扶起诸葛亮:“有先生相助,如虎添翼,何愁天下不平!”  当日,苏羽便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参与军中大事。消息传出,长安城内的文武百官皆为苏羽能得到如此贤才而高兴,而远在冀州的袁绍得知此事后,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他知道,苏羽的崛起,将成为他争霸天下最大的阻碍。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徐晃率领大军在凉州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武威、张掖等地,兵锋直指凉州治所姑臧。韦端见状,连忙派遣使者向袁绍求援,同时集结兵力,死守姑臧。袁绍收到韦端的求援信后,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若凉州被苏羽拿下,自己将失去西北的屏障,但此时他的军队尚未完全恢复,若派兵支援凉州,恐长安方面会趁机进攻冀州。

就在袁绍犹豫不决之际,田丰进言道:“主公,凉州乃战略要地,若被苏羽占据,其势力将大增,届时再想对付他,难如登天。如今苏羽的主力大军被牵制在凉州,长安空虚,我们可一面派遣少量兵力支援韦端,拖延徐晃的进攻速度;一面率领大军偷袭长安,打苏羽一个措手不及。”  袁绍眼前一亮,觉得田丰的计策可行,当即下令:“命淳于琼率领一万兵力支援凉州;我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偷袭长安!”

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赵云收到斥候的回报后,心中大惊,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袁绍五万大军来袭,而我军主力在凉州,长安城内仅有两万兵力,恐难抵挡。”  一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赵云面色凝重,他知道此时若慌乱,只会让局势更加糟糕。“诸位不必惊慌,袁绍虽来势汹汹,但我军占据长安天险,只要坚守不出,拖延时间,待将军与徐将军回援,定能将其击败。”  赵云沉声道。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分析局势:“袁绍此次偷袭,必然是想速战速决,我们可利用长安的防御工事,消耗其兵力。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凉州,通知将军与徐将军回援。另外,我们还可以散布谣言,说孙策已经率领大军前来支援长安,让袁绍心生疑虑,不敢全力进攻。”  赵云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立刻派人前往凉州送信,同时安排士兵在长安城外散布谣言。

袁绍率领五万大军抵达长安城外后,见长安城墙高耸,防御严密,心中已有几分犹豫。就在此时,士兵们纷纷传言孙策即将率军支援长安,袁绍心中更加不安。他派人侦查,却发现江东方面确实有军队调动的迹象,虽然不确定是否是前来支援长安,但也不敢冒险。“主公,不如先撤军,待查明江东军队的动向,再做打算?”  沮授进言道。袁绍沉思片刻,最终下令撤军。

赵云见袁绍撤军,心中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袁绍绝不会善罢甘休,下次再来,必定会更加凶猛。他立刻加强了长安的防御,同时等待苏羽与徐晃回援。

此时的凉州,徐晃已经将姑臧团团围住。韦端见袁绍的援兵迟迟未到,心中绝望,又得知长安方面已经击退袁绍的偷袭,知道大势已去,最终开城投降。徐晃平定凉州后,立刻派人向苏羽报捷,同时准备率军回援长安。

苏羽收到徐晃平定凉州的消息后,心中大喜,随即又得知袁绍偷袭长安失败的消息,对诸葛亮的智谋更加钦佩。“先生真是神机妙算,若不是先生的计策,长安此次恐怕难以保全。”  苏羽笑道。诸葛亮微微拱手:“将军过奖,此乃赵将军坚守之功,与草民无关。如今凉州已定,袁绍偷袭失败,正是我们巩固势力的好时机。我们可将凉州的粮草、战马运往长安,同时安抚羌人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

苏羽点头赞同,立刻下令将凉州的粮草、战马运往长安,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羌人部落,表达友好之意。羌人部落此前深受韦端的压迫,如今见苏羽派人前来安抚,还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心中十分感激,纷纷表示愿意归顺苏羽,为其提供兵力与战马。

数月后,徐晃率领大军返回长安,苏羽亲自出城迎接。此时的长安,兵力充足,粮草充沛,又有凉州作为屏障,羌人部落作为盟友,势力日益强盛。而袁绍经此一败,士气低落,麾下将领也开始对他产生不满,势力渐渐衰落。江东的孙策得知苏羽平定凉州,又击退袁绍,心中对苏羽更加敬佩,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苏羽与孙策结盟后,天下局势渐渐清晰,形成了苏羽、袁绍、孙策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苏羽深知,这只是乱世的一个阶段,要想真正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日,苏羽再次登上长安城墙,望着远方的山河,心中感慨万千。身边的诸葛亮轻摇羽扇,轻声道:“将军,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我们已有了稳固的根基,只要继续推行仁政,招揽贤才,平定天下之日,指日可待。”  苏羽回头看向诸葛亮,眼中充满了坚定:“先生所言极是,为了天下苍生,我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残阳如血,将长安城墙染成一片金红。苏羽凭栏而立,指尖轻抚城砖上的斑驳痕迹,那是岁月与战火留下的印记。诸葛亮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羽扇轻摇间带起的微风,似乎也裹挟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先生可知,昨夜收到急报,并州边境有异动。”  苏羽忽然开口,目光从远方的秦岭收回,落在诸葛亮沉静的面容上。他深知,如今的三足鼎立只是表面平静,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稍有不慎便会打破平衡。

诸葛亮闻言,羽扇微微一顿,随即颔首道:“并州乃袁绍腹地之侧,此前袁绍兵败后,其子袁谭、袁尚争夺继承权,内部早已裂痕重重。此次边境异动,或许是袁家子弟欲借外部冲突转移矛盾,亦或是袁绍不甘失败,想试探我军虚实。”

正说话间,城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城墙下禀报:“将军,江东使者周瑜已抵达城外三十里处,随行携带大量江东特产,似有要事相商。”

苏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孙策刚与自己结盟不久,如今又派周瑜前来,莫非江东有新的动向?他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当即下令:“大开城门,备下仪仗,我亲自前往迎接。”

半个时辰后,苏羽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十里亭等候。远远望去,一队身着江东服饰的人马缓缓走来,为首一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江东大都督周瑜。周瑜见到苏羽,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拱手道:“江东周瑜,见过苏将军。我主孙策听闻将军稳固长安,威慑北方,特命我前来送上贺礼,同时还有一事相求。”

苏羽笑着扶起周瑜,道:“公瑾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有话不妨入长安再议,我已备下酒宴,为你接风洗尘。”

一行人簇拥着周瑜进入长安,街道两旁百姓夹道欢迎,孩童们手中挥舞着鲜花,口中呼喊着  “欢迎江东使者”。周瑜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心中暗自惊叹,当初苏羽初入长安时,城中还一片萧条,如今不过数年,竟已变得如此生机勃勃,难怪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当晚,苏羽在将军府设宴款待周瑜。酒过三巡,周瑜放下酒杯,神色严肃地说道:“苏将军,如今袁绍势力虽衰,但仍占据冀州、青州等地,麾下尚有数十万大军。我主担心袁绍会联合荆州刘表,共同夹击江东与长安,因此想与将军商议,两国联手,先取荆州,再图袁绍。”

苏羽闻言,沉吟片刻。荆州地处长江中游,物产丰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能夺取荆州,不仅能切断袁绍与刘表的联系,还能与江东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但他也清楚,刘表麾下有大将文聘、黄忠等人,荆州军实力不容小觑,贸然出兵恐会损失惨重。

诸葛亮此时开口道:“公瑾所言极是,荆州确实是必争之地。不过刘表与袁绍素来不和,若我军能先派人游说刘表,晓以利害,或许能避免两面作战。同时,我们可派遣一支奇兵,突袭荆州南部的桂阳、长沙等地,扰乱刘表的部署。”

周瑜眼前一亮,赞道:“孔明先生果然智谋过人,此计甚妙。若将军愿意出兵,江东愿派遣三万水军,从柴桑出发,沿长江而上,配合将军的行动。”

苏羽当即拍板:“好!就依公瑾与先生之计。明日我便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同时命徐晃率领两万大军,进驻潼关,随时准备南下。”

次日清晨,苏羽派遣谋士简雍前往荆州,游说刘表。简雍能言善辩,曾多次为苏羽化解危机,此次前往荆州,肩负着重要使命。

简雍抵达荆州襄阳后,刘表亲自在府中设宴款待。席间,简雍开门见山地说道:“刘荆州,如今袁绍势力衰退,却仍野心勃勃,欲联合各路诸侯夹击苏将军与孙讨逆。若荆州与袁绍结盟,一旦苏将军与孙讨逆联手反击,荆州恐将陷入战火之中。反之,若荆州与长安、江东结盟,不仅能保境安民,还能共同抵御袁绍,共创太平盛世。”

刘表捋着胡须,神色犹豫。他深知袁绍的实力,也明白苏羽与孙策的崛起之势,但荆州内部派系林立,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争夺继承权,若此时选择结盟,恐怕会引发内部动荡。

就在刘表犹豫不决时,他麾下的谋士蒯越开口道:“主公,简雍所言有理。袁绍心胸狭隘,若与他结盟,日后必遭其算计。而苏将军施行仁政,深得民心,孙讨逆在江东也威望甚高,与他们结盟,对荆州百利而无一害。”

刘表思索良久,最终点头道:“好,我愿与长安、江东结盟。但我有一个条件,若日后夺取天下,需保证荆州百姓的安全,不得伤害我刘氏族人。”

简雍当即答应:“苏将军心怀天下苍生,定会遵守承诺。若荆州有难,长安与江东定会出兵相助。”

简雍成功游说刘表的消息传回长安,苏羽与周瑜都松了一口气。正当两人准备部署夺取荆州南部的计划时,北方传来急报,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文丑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并州边境,试图夺回此前失去的土地。

苏羽当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徐晃起身道:“将军,颜良、文丑虽勇猛善战,但袁绍军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末将愿率领三万大军,前往并州抵御袁绍军,定能将其击退。”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道:“公明不可大意。颜良、文丑此次出征,携带了大量攻城器械,显然是有备而来。若只派三万大军前往,恐难抵挡。不如让赵云率领两万骑兵,从侧翼突袭袁绍军的粮道,同时公明率领五万大军,正面迎敌,如此方能万无一失。”

苏羽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当即下令:徐晃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并州正面抵御颜良、文丑;赵云率领两万骑兵,绕道袁绍军后方,突袭粮道;同时命镇守凉州的马超,率领一万羌人骑兵,进驻关中,防备袁绍军从凉州方向偷袭。

数日后,徐晃率领大军抵达并州晋阳。此时颜良、文丑已率军包围了晋阳,正在日夜攻城。徐晃见晋阳城墙坚固,守军顽强抵抗,心中有了计策。他命大军在晋阳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却不急于进攻,而是派人每日在营前挑战,故意激怒颜良、文丑。

颜良性格暴躁,见徐晃按兵不动,还派人前来挑战,当即率领三万大军,冲出营寨,直奔徐晃大营。徐晃早已在营前设下埋伏,待颜良军进入包围圈后,下令擂鼓出击。一时间,箭如雨下,袁绍军大乱。颜良奋力抵抗,却被徐晃拦住去路。两人大战数十回合,颜良渐渐体力不支,被徐晃一斧斩于马下。

文丑得知颜良战死,悲痛欲绝,率领剩余大军前来报仇。徐晃亲自率军迎敌,双方在晋阳城外展开一场激战。就在此时,赵云率领的骑兵突袭了袁绍军的粮道,烧毁了大量粮草。袁绍军得知粮道被断,军心大乱,纷纷溃逃。文丑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撤退。

徐晃与赵云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并州失地。此役,袁绍军损失惨重,颜良战死,文丑重伤,十万大军仅剩三万余人。袁绍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喷出,卧病在床。

袁绍兵败的消息传遍天下,各方势力都为之震动。孙策得知后,心中大喜,当即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提议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袁绍。

苏羽与诸葛亮商议后,认为此时袁绍军元气大伤,确实是消灭袁绍的好时机。但就在两人准备部署大军时,江东传来噩耗,孙策在狩猎时遇袭,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苏羽心中大惊,孙策是江东的支柱,若孙策有不测,江东局势恐将动荡,之前的结盟计划也将化为泡影。他当即派遣诸葛亮前往江东,一方面探望孙策的病情,另一方面稳定江东局势。

诸葛亮抵达江东吴郡后,孙策已奄奄一息。孙策见到诸葛亮,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握住诸葛亮的手,道:“孔明先生,我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江东托付给我弟孙权,还望先生与苏将军能多多相助,让江东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诸葛亮含泪点头:“孙讨逆放心,我与苏将军定会全力辅佐孙讨逆,守护江东。”

不久后,孙策病逝,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继承江东之位,此时孙权年仅十八岁,资历尚浅,江东内部许多将领对他并不信服,一些世家大族也蠢蠢欲动,试图夺取权力。

诸葛亮留在江东,协助孙权稳定局势。他建议孙权重用周瑜、张昭等老臣,同时广纳贤才,安抚百姓。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孙权逐渐站稳脚跟,江东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但袁绍得知孙策病逝的消息后,却认为这是反扑的好时机。他不顾自己病重的身体,召集麾下将领,商议再次出兵进攻长安。


  (https://www.bshulou8.cc/xs/4141/2283467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