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状元的锦鲤妻 > 第707章 巧计

第707章 巧计


与此同时,萧谨言还默许皇城司暗中调查夏竦家仆私贩军粮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皇城司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萧谨言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夏竦致命一击。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独孤明突然发难,质问“台谏可闻夏卿家事”。这一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夏竦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家仆私贩军粮的事情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被揭露出来。

他顿时脸色煞白,冷汗淋漓,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

在众人的注视下,夏竦最终选择了称病不出,以逃避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支持,萧谨言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深知独孤帝对于太学的重视,于是特意在皇上前来视察太学的时候,精心策划了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

当时,太学的学生们正在激烈地辩论着《周礼》中的泉府之制。

萧谨言一直默默地观察着这场讨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众人讨论的焦点和分歧所在。当他觉得时机成熟时,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场激烈的辩论。

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仿佛早已胸有成竹。萧谨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古代的管仲到汉代的汉武帝,详细阐述了他们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举措和理念。

“管仲通轻重之权,汉武行平准之法,皆非与民争利,实为制万物之低昂。”萧谨言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众人的耳畔。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管仲和汉武帝的政策并非是与百姓争夺利益,而是通过调控物价来稳定经济。

独孤帝原本对这场讨论有些心不在焉,但当他听到萧谨言的这番言论时,不禁为之一振。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萧谨言身上,仿佛在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萧谨言的高谈阔论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他的观点新颖而独到,给人以启迪。

独孤帝在心中暗自赞叹,这个年轻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如此有见地的看法。

萧谨言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呈上了他精心绘制的《九边军费比较图》。这张图详细地列出了新政实施前后九边军费的变化情况,并用朱笔醒目地标记出了节省下来的数额。

独孤帝看着这张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显然没有想到,新政竟然能够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

萧谨言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第二天,汴河码头的新政问询处前人头攒动,市易务的官吏们正忙碌地分发着盖有中书门下大印的《均输法释疑》。

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均输法的信息。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七十二家行首们捧着一块巨大的鎏金匾额,缓缓走来。

为首的是一位绸缎商,他面色凝重,高声诵读道:“市易法行,奸商敛迹,物价平稳,百姓受益。”

他的声音在码头上回荡,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市易务的官吏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有些不知所措。

而在人群之中,有几个皇城司的探子正悄悄地观察着这一切。他们锐利的目光扫过匾额,注意到落款处竟然盖着曹利用妻弟当铺的暗记。

这个发现让探子们心中一紧,他们意识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四章  雨过天青

天启十六年的元日大朝会,原本应该是一场庄重而肃穆的仪式,然而,却发生了一件震惊百官的事情。

在朝会的队列中,以往总是站在文官末位的河北转运使陈恕,此刻却引起了众人的瞩目。

原因无他,只因他在推行青苗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独孤皇帝对陈恕的政绩十分赞赏,竟然特许他立于执政之列,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高度认可和褒奖。

这个决定不仅让百官们惊愕不已,更让陈恕本人感到受宠若惊。

然而,就在众人还未从这一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另一件更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当夏竦再次站出来攻击新政时,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夏竦言辞激烈地指责新政的种种弊端,似乎对其深恶痛绝。

就在众人都以为这场争论将会以夏竦的胜利而告终时,一个身影突然从队列中走出。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独孤明。

独孤明面沉似水,他直视着夏竦,缓缓说道:“夏公所言,可是指这些?”话音未落,他便命人抬进了十口贴封条的箱子。

这些箱子被放置在朝堂中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心中暗自揣测着箱子里究竟装着什么。

独孤明走到箱子前,轻轻揭开了其中一口箱子的封条。随着封条的揭开,一股纸张的香气飘散开来。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箱子里装满了厚厚的一叠叠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独孤明拿起其中一份,高声念道:“此乃某地学子所写的万言书,称赞新政之利,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接着,他又揭开了其他几口箱子的封条,每一口箱子里都装满了类似的万言书。这些万言书来自各地的学子,他们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了新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种种好处。

朝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本对新政心存疑虑的官员们,此刻也不禁对新政有了新的认识。

萧谨言心里很清楚,这场真正的较量不过是刚刚拉开帷幕而已。然而,就在他的目光落在独孤帝案头摆放着的那本《变法十策》的朱批本上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激动之情。

他定睛细看,只见那朱批本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显然是独孤皇帝亲自批注的。再看那独孤明,只见他衣袖微微一动,竟然露出了一份河北捷报。


  (https://www.bshulou8.cc/xs/3785624/1111042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