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七章 大结局一
当加急电报跨越重洋,将南美洲的硝烟气息带到华族中枢时,整个议事厅的空气都凝固了。
这份来自万里之外的战报,虽在意料之中,却仍让众人神色凝重。确实是一件大事儿,不过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可谁都清楚,这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关乎华族海外布局的关键一战。
南美洲那边传来了东华的最新消息。在华族西北大战的烽火熊熊燃烧之际,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东华王国,也正经历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恶战。
拿三为了遏制华族在南美的崛起,利用东鲁王国挺进亚马逊河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场上大做文章,将华族描绘成威胁世界和平的“洪水猛兽”。
他的鼓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最终成功将巴西帝国以及一众由拉丁殖民者后裔建立的国家纠集起来,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人数多达十几万人的联军。
这支联军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毒蛇,向着阿根廷联邦的南部缓缓挺进,剑指东华王国。
东华王国早已洞悉法兰西联军的图谋,在卓浪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严阵以待,积极筹备应战。
卓浪更是毅然决定御驾亲征,他深知此战关乎东华的存亡,也关乎华族在南美战略布局的成败,必须倾举国之力,与联军决一死战。
双方的大军在东华城北方两百公里之外的奥拉瓦里亚河谷相遇,这片广袤的河谷瞬间成为了决定命运的战场。
这样规模的大战在南美州大陆上还从未有过,无论是东华王国还是法兰西联军,都不敢有丝毫大意,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战局走向。
东华王国这边一开始摆出了防御的阵型。夜幕降临,河谷中灯火通明,陆军士兵们手持工具,在对峙的一线迅速挖掘战壕。
铁锹与泥土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浇不灭心中的斗志。
从法兰西联军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前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出现了一道矮墙。在矮墙的后方是半米多深的战壕,这些战壕纵横交错,如同巨大的蛛网,绵延十几公里,几乎横跨整个河谷,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法军指挥官得到的情报显示,东华王国总兵力只有五万人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兵。阿根廷联邦提供的情报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在他们之前与东华王国的战争中,东华王国的主力陆军绝对不超过两万人。
然而,就是这看似弱小的五万人,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河谷整整挡住了两倍于己的联军一个多月的进攻。
长时间的阵地攻防战,让联军死伤惨重。那些被法兰西人忽悠进来的拉丁国家,他们的军队人数不多,却被当成炮灰去强攻东华人的阵地。
这些士兵依旧采用老旧的战术,以密集的进攻阵型冲向东华的防线,在东华人机枪的怒吼声中,成片地倒下,鲜血染红了河谷的土地。
华族虽然没有给东华一兵一卒的陆军援助,但是却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都是华族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这些装备如同给东华军队注入了强大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数量远超自己的联军时,有了抗衡的资本。
东鲁王国在华族内部的定位就是一个会赚钱的大掌柜,他们凭借着精明的商业头脑,控制着南美洲西北部的矿山以及亚马逊河上游的橡胶林,为华族的商业版图添砖加瓦,弥补了华族商业上的缺口。
而东华王国在华族内部的定位却是一个打手,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打手。从这两个王国的配置就能够看出来,东华交给了年轻激进的卓浪打理,东鲁则交给了老成持重,且世代从商的伍家打理。
这其中都有董良对未来的考量,他深知,不同的性格和能力适合不同的角色,只有合理安排,才能让华族的海外势力蓬勃发展。随着这些王国以及藩属国的成长,未来的华族更像是一个以华族人为民族主体,以华族文化为精神核心的联盟。
之所以要建立这样一个联盟,也是出于一种长期考虑。因为后世的经验告诉董良,单级化的强权国家,最终都会因为缺少竞争而走向闭关锁国,内部僵化,不思进取,只是一味地利用自己的强权地位去打压对手。
这样的国家最终必将走向解体。华族要想在世界舞台上长久立足,就必须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东华的步兵以极大地代价拖住了法兰西联军,然而他们自然不会单纯地防守。
就在双方战事焦灼,联军逐渐疲惫之时,一支神秘的骑兵如同幽灵般杀进了联军的后方。这支以马普切人为主的骑兵作战异常的凶悍,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马刀,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他们攻击了艾利斯港,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港口的仓库,联军的给养在烈焰中化为灰烬。沿途的村庄和城镇也未能幸免,他们几乎将沿途的一切活物屠戮,血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联军的士兵得到消息之后顿时慌乱,他们的家人可都在后方,那些土著又多恨他们,他们心里清楚。
这个时候无论法兰西人说什么都没用了。恐惧和担忧如同瘟疫般在联军中蔓延,士兵们归心似箭,若再拦着,就要内讧了。
可是这些联军来自不同的国家,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指挥,撤退的时候也是各自为战,分散而逃。
东华军趁机追上去,法兰西远征军只能留下来挡住东华陆军。于是那些撤走的联军被东华骑兵从后方兜住,东华骑兵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灵活的战术,将敌人各个击破。
紧接着,骑兵也堵到了法兰西军队的后方。法兰西远征军见到自己被前后夹击,原本的兵力优势不复存在,只能边打边退。
他们一路向东撤退,试图到达海边得到海军的支援。
可是他们的海军这个时候也是首尾难顾,因为法兰西帝国南美殖民地的中心城市卡宴被私掠舰队给轰炸了。南美殖民地的总督可住在这里,法兰西海军自然要回援。
而就在他们回援的路上,私掠舰队和东华舰队早已设下埋伏。这一次,东华人用上了华族生产的高速鱼雷艇,这些小巧灵活、速度极快的鱼雷艇,是法军所没有想到的。
以有心算无心,加上新式装备的威力,法兰西舰队纵使更加强大,也在这场突袭中遭受了重创。
当退到海边的法兰西陆军看到过来的是东华海军,他们彻底绝望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远征军,此刻如同丧家之犬,成群的法军在海边放下武器投降。
那些马普切骑兵看到这一幕,更加坚定了跟着东华王国混下去的决心。他们明白,在东华王国的带领下,他们能够获得荣耀和财富,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一席之地。
“南美的局面已经打开了,接下来,我们要出面去拖住法兰西人,不能让他们继续向南美增兵。给卓浪发报,让他们放开了干,东南美州都是他们驰骋的草原。”
华族中枢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至此,东鲁在南美西部已经无敌,东华称霸东部。华族在南美掌控了绝对的优势,然而,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北美东部那个强敌。
只是对方实力雄厚,远非南美那些小国可比,还需要控制好火候,谨慎应对。
年终大会前夕,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华族草原骑兵军团占领了秋明。李开芳故意放走沙俄人报信的骑兵,让叶卡捷琳堡的亚历山大二世知道这里被袭击。
以亚历山大二世骄傲的心性必然派兵前去支援,毕竟他这次身边带了不少的近卫军。
陈玉成的北线军团早已像一头草原狼一般盯着这里,果不其然,援军踏入了他们设下的埋伏圈。
在广袤的雪原之上,五个骑兵师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沙俄援军,喊杀声震天动地。
沙俄援军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阵脚大乱,几乎全军覆灭。得胜的北线军团与南线军团汇合,瞬间就将叶卡捷琳堡给包围。
此时的叶卡捷琳堡,就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在城内。
城内的贵族们惊慌失措,往日的傲慢和威严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和不安。
沙皇陛下也稳不住了,他深知,现在是冬季,沙俄人无法短时间调来兵马援助。
他并不担心华族人会冲破城防将自己俘虏,他认为只要撑到援军到来就行了。
但是,沙俄并不是铁板一块。都城那些野心家会不会趁机兴风作浪呢?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个时候,那支躲在摩尔达维亚边界的鞑靼汗国又跳了出来,他们趁着沙俄内部混乱,一举攻陷了基辅城。
因为沙皇被包围在叶卡捷琳堡,都城的贵族大部分主张集结兵马前去救援,这个时候顾不上基辅了。
然而,圣彼得堡这个时候又出了问题,一群年轻的贵族军官带头造反,要推翻沙皇的统治。
这一切,都是前任沙皇当年酿下的苦果,如今,恶果在这个动荡的时刻爆发。
与此同时,整个欧罗巴都知道沙俄大败的消息,一张尼古拉大公跪舔华族元首的照片也出现在报纸上。
甚至有人借着尼古拉大公的话指出,沙俄今天的失败源于不该有的野心,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不应该插足亚洲的土地。
在沙俄国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些人觉得华族可能会杀死沙皇,推举尼古拉为傀儡。
最着急的是皇后玛利亚,她冒着寒风,长途跋涉跑到普鲁士,找自己的娘家人帮忙斡旋。
而华族正等着这一刻,容闳早已找自己的老朋友奥拓商议妥当,两人唱了双簧,成功让沙俄人妥协。
被包围在叶卡的亚历山大二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投降了。他日夜盼望着莫斯科的援军,然而,他没有等到援军,等到的却是皇后的特使。
而在此时,三镇的战事也结束了,沙俄军队接到了莫斯科的命令,主动放弃了三镇,条件是华族人不对他们进行追击。接下来的谈判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亚历山大二世并不同意以乌拉尔山脉作为两国的分界。
华族人取得了三镇地区以及鄂木斯克,却不得不暂时放弃叶卡捷琳堡,骑兵军团回到了秋明休整,等待着下一次的征战。这场战争的硝烟虽暂时散去,但新的博弈和较量才刚刚开始,华族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作者题外话】:兄弟们,准备好说再见了。董良要去开辟新的战场,咱们有缘再会。两年多时间,无数日夜的陪伴,华族在大家的见证下成长。有人说网文就是yy,又何尝不能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呢。和平年代,大家没有挥洒热血的地方,但是这种情怀却可以在小说中体验…….
(https://www.bshulou8.cc/xs/293313/10899373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