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八章 大结局二
复兴七年的春天,冰雪尚未完全消融,一纸停战协议却如惊雷般在欧亚大陆上空炸响。
华族与沙俄这对宿敌,终于在谈判桌上达成了书面停战协议。协议以既有的控制区为分界线停火,华族强硬地要求生活在其境内的沙俄人限期离境。
这份城下之盟,让高高在上的沙皇家族威信扫地,往日的荣光在寒风中消散殆尽。
沙皇家族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复仇的火焰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厚重的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
国内乱党此起彼伏,不断冲击着沙皇的统治根基;而鞑靼汗国则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牢牢控制着第聂伯河西边的大片土地,随时可能扑向沙俄的心脏地带。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沙皇家族只能暂时将复仇的念头深埋心底,先着手解决内部的乱局。
就在这风云变幻的一年,欧洲大陆的另一端,普鲁士与奥地利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却又迅速结束的战争。
这场战争如同闪电般划过欧洲的天空,瞬间点燃了整个大陆的紧张气氛。战后,在华族的巧妙斡旋之下,双方很快签订协议。
普鲁士获得了整合北德意志的资格,如同一只饥饿的雄鹰,开始收拢自己的羽翼;奥地利则与匈牙利组建帝国,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地区,这片充满神秘与财富的土地,早已被沙俄人觊觎许久。
为了遏制沙俄的野心,奥匈帝国不遗余力地支持鞑靼汗国,一场新的博弈在暗中展开。
法兰西人自然不会坐视普鲁士整合整个北德意志,他们如同狡猾的狐狸,在背后支持巴伐利亚等邦国站出来反抗。
然而,这些小邦国在普鲁士陆军的铁蹄之下,就如同风中残烛,纷纷投降。
胡光镛,这位嗅觉敏锐的商人,早已洞悉了这场战争背后的商机。他趁着战乱,在这些邦国抄底购入了大量的资产,如同贪婪的貔貅,将财富尽收囊中。
眼见着普鲁士的势力如日中天,法兰西人终于按捺不住,亲自下场。他们先是派出大军陈列在莱茵河一线,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做出大军压境的态势。
这一刻,他们再也顾不上远在南美的利益,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场与普鲁士的较量之中。
普鲁士人深知,与法兰西之间的一战已不可避免。然而,奥托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跑到巴黎去谈判。
回来之后,他将法兰西皇帝提出的无理要求添油加醋地捅到报纸上,如同点燃了一把火,瞬间让整个北德意志群情激奋。
战斗的准备工作在愤怒与热血中迅速就绪。而在这一年的春天,华族在与沙俄停战之后,又与大英帝国达成了停战意向。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帝国内部诸侯群起,西部的埃及彻底投向大英帝国怀抱,如同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新的主人;东部的巴格达等行省纷纷宣布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
这些新兴的王国得到了华族的武器支持,战斗力飙升。他们以广袤的沙漠为战场,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周旋。
大英帝国纠集起来的联盟,也因为成员之间的自私自利,变得名存实亡。
复兴八年,北德意志联邦与法兰西帝国之间的大战终于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球,一向以欧洲陆军第一著称的法军,在德意志陆军面前却兵败如山倒。
德意志人利用铁路这个战争利器,运送了数干门重炮,在战场上构筑了一个如同绞肉机一般的陷阱。
法军如同飞蛾扑火,一头撞进了这个死亡陷阱,无数年轻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
复兴九年,德意志军队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象征着法兰西荣耀的卢浮宫。
威廉一世在这里登基称帝,德意志帝国建立,欧洲大陆的格局从此被改写,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沙俄人彻底慌了神。他们与德意志接壤的边境线,如同一条随时可能爆发危机的导火索。
而此时的大英帝国,“搅屎棍”的作用也在不断减弱。他们的海军在与华族的交锋中被重创,还没有恢复元气,根本不敢进入波罗的海。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出面调停,让德意志帝国退出法兰西帝国。然而,法兰西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赔偿了五十亿法郎。
这笔巨额赔款,让德意志的气焰更加嚣张。奥托虽然是一个稳重的人,但他也压制不住容克贵族们膨胀的心。
利用法兰西的赔款,德意志帝国在未来几年内建立了欧洲第二大海军,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头号对手。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让整个欧洲都陷入了焦虑之中。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几年里,华族人却显得格外低调。
董良亲自跑到了西北,花了半年时间视察这里的铁路建设。华族在草原北部经过北海南部又建立了一条大铁路,这条铁路如同一条钢铁巨龙,从远东行省一直延伸到秋明,通过远东、草原、西北三条南北支线与原本的西北大铁路连接,构成了一条两横三纵的铁路网。
铁路网的建成,让华族对这里的统治越加稳固,如同树根深深扎入大地。通过几年的停战,华族的经济转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私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用行业蓬勃发展。除了本土之外,南洋的兰芳行省以及南美两个王国,还有北美的新东方行省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这些地区的工业体系互补之中带着竞争,如同活水注入池塘,让华族的经济充满了活力。
在次大陆,华族对这里的同化一直在悄然进行。一百多个邦国,有一多半都推广了华语。
因为当地针对女性的犯罪多发,不知道是在谁的建议下,很多邦国都将化学阉割作为重要的刑罚。而华族阉割的药物来自华族本土的某家药厂。
当地的一些宗教人士也站出来提倡节育,号召信徒吃这种药物,因此次大陆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当地的土著数量在不断下降。
在众多国家中,最难过的可能要数奥斯曼帝国。内乱不断,外患又起,奥匈帝国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也从事实上分裂出去,甚至就连蛰伏多年的沙俄也从高加索方向渗透。
英国人要防着德意志帝国,无心他顾;法兰西更是从餐桌边退化到餐桌上,自身难保。
华族虽然宣称不干预奥斯曼帝国的事务,但是在实际上却给予那些阿拉伯人极大的支持。
这些小国独立之后也纷纷倒向强大的华族。大英帝国在亚丁湾的基地岌岌可危,周围的阿拉伯部族时常前来骚扰。
他们知道这其中有华族的影子,因为对方经常在远处向基地发射手搓火箭弹。
发射完了,立马骑着骆驼跑路,根本就抓不到现行。
这让大英帝国的战舰都不敢停在港口中,如同惊弓之鸟。
在北美,亚伯拉罕筹备的联邦政府改革如火如荼。然而,一些反对派却成为了改革的绊脚石。
西蒙・卡梅伦秘密处理掉了这些反对派,这让联邦政府的内部矛盾越加严重,从文斗变成了武斗,暗杀事件频繁发生。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场发生于歌剧院的刺杀而结束。亚伯拉罕这位伟大的总统,在歌剧院被一名演员枪杀。
谁都没有想到一位知名的歌剧演员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场刺杀如同一场暴风雨,彻底改变了北美的局势。
亚伯拉罕死后,新的联邦政府废弃了大量的改革举措,也放弃了与华族之间的停战约定,开始进行全民动员。
他们在数月之内武装了两百多万军队。这个时候的华族北美总督区已经有将近一干万人口,可以武装的青壮有五百万人。接替周藤虎的新总督左季高立即着手动员。华族人主动放弃了堪萨斯地区,退到了落基山脉。联邦政府得到了欧洲诸国的支持,气焰嚣张,大量的欧洲志愿军甚至远跨大洋过来参战。
这其中甚至有德意志帝国的影子,华族人知道,这匹欧洲之狼已经不是华族可以驾驭的了,他们有更大的野心。
新的大战就此开幕,不过范围仅仅局限在北美。华族人在落基山脉守了两年时间,这里成为了北美绞肉机,数百万白人在这里丧生。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原本应该打不下去了,但是因为欧洲人的支持,这些北美白人彻底成了红脖子,他们杀红了眼。
几乎所有男人都被送上了战场,北美移民上百年积累建立起来的工农业体系几乎毁于一旦。就在这时,左季高的反击来了。华族人集结了一百多万兵力,突然从五大湖地区南下,直插联邦军的背后。
这一突然袭击,如同晴天霹雳,让联邦军措手不及。落基山脉东侧的联邦军全线溃败,横尸干里,堪萨斯河差一点要被尸体堵塞。
这一仗,华族人以歼敌为主,各部对收纳俘虏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大军一路杀进了华盛顿,残存的联邦军向西南部几个沿海州转移,大量的民众流离失所,有点资产的乘船逃回欧洲,没钱的向华族人还没有打到的州转移。
就在此时,德意志帝国站出来,一方面寻求与华族谈判,一方面表示对北美西南各州提供保护。
大英帝国这次和德意志帝国站在同一条阵线上,他们在劳伦斯河流域收拢联邦流民,派兵二十万囤聚在与华族人的分界线上。
他们共同喊出了保护白人利益的口号。
暴脾气的左季高当即决定要继续进攻,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可是董良却喊停了。华族依然不想与整个欧洲作战,本土派出外交官与两国谈判,最终德意志帝国成为从弗吉尼亚向南东南部七洲的宗主国,大英帝国则保留劳伦斯河流域的殖民地。
经过此战,华族人控制了北美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拥有了通向大西洋的优良港口,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场横跨多年、波及全球的风云变幻,也暂时落下了帷幕,然而,新的风暴,或许正在孕育之中。.
(https://www.bshulou8.cc/xs/293313/10899371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