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成寡妇之后 > 第53章

第53章


话说完,易兰也没再问,王依依带易兰回了镇里。

易兰读书的念头,也已经搞定,王依依拿着吴娘子引荐信,找到镇里的引荐人,根据习俗送了一只公鸡,一碗米,表达对夫子的敬意,被老先生带着,往林真学堂走。

老先生原是个秀才,书生们信奉有书生带他们进师门,能讨个吉头,久而久之,这份习俗就一直保留着。

到了书院,在老秀才的引导下,易兰跪在林真面前,毕恭毕敬的递上一壶拜师茶。

絮絮叨叨忙活了一阵,老秀才道:“喝了这茶水,往后你们就是师徒关系了。”

王依依比她自己拜师还紧张,盯着易兰手里的杯子,直到林真接过喝了一口,松了一口气。

林真喝完,老秀才又吩咐,让王依依交束修跟拜师礼,王依依又着急忙慌的把准备好的东西,全摆在桌面上。

等从书院出来,王依依彻底放松,易兰读书,还要给她备课本,备背包,又带着易兰去买了背包。

至于课本,王依依打算抄录,印刷本太贵,四书五经买下来,得花几十两,抄录成本也不过二两银子。

花一两银子外借了易兰需要用的书,又买了纸笔跟墨,带回家,铺在桌上就开始炒书。

易兰前前后后的跟着王依依,此刻正坐在王依依旁边,盯着抄书的王依依:“你以前不会认字。”

王依依丝毫没担心,用村子的大夫做借口,能瞒住父母兄长,却瞒不住易兰。

思考了一阵,王依依也不愿解释,索性只是个孩子,说多了她也不懂,岔开话题道:“你可以出去逛逛,跟同龄人游玩都行。”

易兰眼神闪了闪,不再说话,等坐累了,躺在炕上盯着头顶的木板发呆。

第二天一早,易兰被王吉送去书院,王依依将屋里的挂面放了一半在铺子前,旁边摆了一张木桌,桌上摆了六捆挂面。

一捆挂面有一斤,零售二十八文,全用纸包裹好的,方便拿取。

怕别人不知纸里装的是什么,王依依又放了些没包装过的挂面在桌上。

等到路上有行人,就开始吆喝:“卖挂面了,卖肥肠面,卖抄手了……”

这种站在路边招揽客户的活,王欣等几个妇人不愿意干,觉得抛头露面不适合,就连跟客人说话,她们也都拘着。

深知现在观念重,王依依也没强迫她们,每次店里出了新货,都是王依依站在路边吆喝,每次一吆喝,就有不少人投来目光。

王依依吆喝了两分钟,有一个阿婆走过来,想买一斤水面条。

给她称好,王依依顺势介绍干面条:“阿奶,买些挂面回去吧!跟水面条一样,挂面只要不碰水,放一年也不成问题。”

那阿婆一阵疑惑,怎么有了水面条,还有挂面了?还能放如此久。

王依依见阿婆不太乐意,挽着阿婆往挂面摊子走了几步,抓了一把挂面给阿婆看:“这个叫挂面,买回家放着猫冬吃,也是个新鲜吃食。”

阿婆见了果真发现,那面条是干的,白的跟雪一样,格外好看。

再看看篮子里的水面条,一斤三十文,比挂面还贵上两文,不如买挂面来的划算。

“那我不要水面条,我要这个干面条。”说着,阿婆就把篮子的水面条拿了出来,打算换一种面条买。

王依依一听哪里得了,水面条要卖,挂面也要买:“水面条买回去只能放两天,挂面买回去冬天也能吃,冬天想吃面条就没了。”

阿婆闻言犹豫了不少,冬季漫长,买不到新鲜吃食,加上吃了面条后,一家人隔三差五的就想吃一次,冬季买不到,也是个麻烦事。

犹豫了一会儿,阿婆还是把水面条放了回去:“来两斤吧!”

阿婆不情不愿的开口,王家面条卖的贵,但镇里有卖的就独她们一家,想换个地方都买不着,再贵也只能买。

阿婆买面条,周边的商户也跟着看热闹。

“这个怎么做呀?跟水面条一样的做法嘛?”卖酱油的阿叔问话。

王依依把煮挂面的方式,说了一通,等说完,也没有第二个人要来买面条。

二十八文银子,可以买两斤粮食,家庭条件一般的,只能看着,直到照旧来买水面条的伙计来了后,才卖出去五斤。

大哥修养了一个月,身体也恢复了七七八八,见王依依一个妇人吆喝,支使王依依回屋,站在店前接了她的活。

县令府上,县令夫人正与几个妇人交谈,丫鬟端着一盘面条走了进来:“夫人,这是王家新卖的吃食。”

五个妇人听了,停下话题看向丫鬟手里的东西,雪白的面条只同筷子一般长,又只有韭菜叶宽,以前倒真是没见过。

“这王家,还真是……”其中一个妇人话说到一半,没在继续往下说。

在场的,都心知肚明,王家刚来镇上半年,隔几个月就做新鲜吃食,也因着王家来了,镇里的商户也多了些。

长久下去,只怕会越过在场的人。

不愿见王家一家独大,一群妇人都起了不少心思,唤来自家仆从,让他们去买些挂面回来,她们倒真是好奇,这面条,是有多大的吸引力,让镇里的人都在传,还闹得县令也如此关注。

午时,在厢房里练画的唐悠然,被丫鬟唤来桌前吃饭。

当看见丫鬟端来的一碗面,皱了下眉:“不吃,换。”

丫鬟抱着托盘缩头缩脑的回:“老爷吩咐今儿中午家里全吃面。”

唐悠然脸色不悦的回到课桌前,笔尖沾了些墨,继续勾勒未完成的山水画。

“小姐,你吃一些吧,这面条跟之前的不同,之前的是水面条,这次是干面条。”

丫鬟缩着身子跟在唐悠然身后,见唐悠然不愿开口,也没有吃的打算,丫鬟满脸忧愁:“小姐,吃些吧,老爷知道又要责骂我们。”

“呵……”唐悠然冷笑一声,什么时候这群人也会拿这套作势了?

放下手里的画笔,转头看向瑟瑟发抖的下人:“不怕我责骂你们?”

话落,丫鬟扑通一声直接跪在地上,脑袋紧挨着地面,大气不敢出。

见她这般,唐悠然只觉得更为烦躁,再次回到饭桌前,拿筷子小口就吃。

嘴里的面煮的很软,又加了调料进去,也很香,却始终不对味口,吃了两口,唐悠然放下手里的筷子。

丫鬟还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唐悠然见着眸色一暗:“去备车。”

半个时辰后,在两个丫鬟,六个护卫的簇拥下,唐悠然上了马车。

面铺里,面条已经卖了一百斤出去,店里的吃食也卖出去八成,门口也还有人在吃饭。

易兰背着布匹做的挎包,刚走出店门口,就见门口停着一辆马车。

车上走出一个一身碧绿的姑娘,一行人刚到,周边吃饭的人,端着碗逃开了十来米远,一群汉子闷头吃饭,只有几个妇人跟幼童,才抬头悄悄偷看。

王依依在后院收拾碗筷,刚把碗筷放水槽旁,大哥也进了屋。

见他脚步匆匆,又端着凳子坐在屋檐下,王依依纳闷了不少:“累了?”

“有人找你。”大哥坐在屋檐下老老实实的回复。

王依依只觉好笑,有人找她,大哥也不必像躲强盗这般,步履匆匆的,不知情的,怕是会想歪。

刚扬起一丝微笑,王依依脸上的笑容也降了下来,能让大哥这般躲着,莫不是县令又来了?

带着一肚子的疑惑,王依依走到店铺,门口站的,哪里是什么县令,而是带着护卫丫鬟的唐悠然。

再看店铺门口,已经没了人,吃客们都端着碗,跑到了街道两边,根本不敢在门口坐着。

店铺里,站着易兰跟姜婆子,姜婆子拘束低着头,易兰盯完唐悠然,又转头盯王依依,谁也没有上前招呼。

揉了揉易兰头顶,王依依道:“去读书吧!”

直到王依依手用了些劲,易兰才推开脑袋上的手,越过王依依往外走。

也因着唐悠然突然到访,让王依依忘了王吉一家都在工坊,没人送她去书院。

等易兰走远,王依依走到唐悠然面前,福身:“唐小姐。”

王依依视线垂在面前的地板上,这个时候阶级明显,唐悠然出身官门,再不乐意,她也要毕恭毕敬的点头福身,行礼。

“唐小姐前来,是为了何事?”晾她跟自己无话可谈,王依依开口直接问话。

唐悠然瞥眼,盯了一眼王依依,又移开视线,打量面馆布局。

不大的面馆,门口摆了几张桌子,铺子里摆的全是厨具,灶上还冒着热气,飘出阵阵香味,熏人的紧。

好一会儿,唐悠然开口:“你就打算让我这么站着?”

王依依一阵头大,唐悠然一个大家闺秀,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还来找自己,这传出去,外人又该说她巴结唐家。

可唐悠然来了,不接待也要接待,王依依只能让了个步:“唐小姐这边请。”

说着,就带唐悠然从巷道,往后院走。

从铺子直接进后院,王依依是不敢带她进的,唐悠然十指不沾阳春水,万一染了厨房的烟火味,就是把今儿的收益全给了她,也不够赔她这一身行头。

到了后院门口,两个护卫率先进了屋,坐在屋檐下的大哥,见王依依带人进来,急匆匆出了后院,就怕传出不好听的话。

唐悠然进了屋,不用王依依忙活,侍卫端凳子,丫鬟拿帕子垫在凳子上,最后让唐悠然坐。

王依依冷眼相看,倒不觉得过份,只是觉得应当如此,唐悠然金枝玉叶,愿意坐在这几平方的空间里,外人见了,也只会觉得王家祖坟冒青烟。

“唐小姐,我家家境贫寒,还希望你别介意。”王依依毕恭毕敬的开口,又说:“不知唐小姐大驾光临,是为了何事?”

唐悠然只是抬眼看向王依依,收到她探究的视线,王依依一阵头大。

她又不是蛔虫,还能凭借一个眼神,猜透她想的什么不成?迟迟等不到她回话,王依依憋不住了:“唐小姐饿了嘛?想吃面条?还是抄手,我家还有水饺。”

“不饿。”唐悠然淡淡开口。

王依依挑眉,意料之中的答案:“不饿也行,还有零嘴。”

说罢,不用唐悠然开口,王依依转身往厨房走,边走边说:“我去给你端些吃食来。”

话落,王依依也已经放下门口的帘子,走到了店铺里。

因把唐悠然带到后院,马车也停在巷子里,店铺外的吃客们,也已经回到位置上,姜婆子在做吃食,大哥坐在店门口,照旧守摊子。


  (https://www.bshulou8.cc/xs/2565291/11036339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