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进行救助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进行救助


“朕说过,不用急,如果这个方法能行,用五年、十年慢慢来也行。”

他并没有否定王直的意见,而是环顾殿中众人,接着说:“大家都知道,算学虽然不是正统学问,但对朝廷有好处,就该重视起来。现在基层没人,以后可以培养。”

“所以,朕问的是,这个办法到底能不能实行?”

奉天殿里安静了一瞬,周忱站出来表态:“可以试一试,老臣觉得陈尚书的这个办法,要是处理得当,是件好事。”

周忱在税收方面很有经验。

商税和地税不一样,它涉及流通,管理起来更复杂。

面对困难,有人选择一刀切,但皇上愿意迎难而上,做臣子的自然不能退缩。

“你们呢?”

朱祁钰继续扫视众人,一个个官员都纷纷表态。

等所有人都低头后,朱祁钰露出一丝笑容:“那你们先从陈卿的新法里挑出现在能用、适合当前的措施,先搭个初步框架。”

“王卿,人事方面需要你配合;周卿,税收方面你有经验,可以多跟陈卿商量;那些不愿意配合的,就别管了,但朕不希望看到有人搞事。”

朱祁钰慢慢说道:“陈卿,这件事要是成了,朕一定重重赏赐。”

给陈循画了个大饼,反正封官加爵这种事,朱祁钰从来都不小气,再加上勋章之类的新生事物,更不算什么。

“臣一定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陈循立刻跪下,向朱祁钰磕了几个头。朝会结束后,朱祁钰仔细看了陈循提出的税政方案,而陈循站在一旁,低着头等他提问。

“你把朕的产业当成户部的了?”

过了好一会儿,朱祁钰把文件放回桌上,语气平静地说。

陈循敢这么提,是因为京城的皇家产业占了大头,而且带头交税。

把皇家产业看成国家经营的,是大明的根基。

但在朱祁钰看来,这并不安全,毕竟皇帝终究会有死的一天。虽然现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制度上的漏洞依然存在。

等他死了之后,这些产业说不定就会被某些人变成私产。

“陛下,商税您都带头交了,皇店总不能不收税吧?”

陈循笑了笑说:“而且开海之后,陛下还答应过户部七成的收益呢。”

当初朱祁钰答应开海后,让户部拿七成的收入,也就是归入国库,陈循一直记得这件事。

现在京城的工商业发展得很好,陈循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

“不是这个问题,就算所有收益都进国库又有什么用,朕才不稀罕这些钱。”

朱祁钰叹了口气,谁会真的在意那些矿产?

他真正看重的是这些矿产带来的好处,比如豪华的马车、漂亮的女子和宽敞的房子。

但现在连自来水都要自己想办法,还得找人去弄,说到底,他是创造者,而不是一个只懂得享受的人。

“哪天朕不在了,这些皇店会变成什么样子?下一个皇帝还会这么重视吗?你有没有想过?”

人一走,政策就变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才有祖宗定下的规矩,也才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

“陛下福气好,别这么说。”

陈循立刻跪下,圣人正值壮年,说这种话太不吉利。

“我说的是实话,起来吧。”

朱祁钰摆了摆手,接着说:“你不能只盯着皇店,官店也要多想想。还有,现在户部手里握着这么多地,怎么守住不让别人吞掉,这才是真正的保障。”

陈循是官员,不是商人,虽然手里有宝山,却不知道怎么高效利用。

所以他听完圣人的话后,沉默了。

朝廷要开源,收入不能只靠税收,得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

“还有,为什么不用税课司,还要成立新部门?”

一件事归一个部门管,朱祁钰点出来之后,怎么解决就是陈循的事了。

“陛下,税课司负责收商贩、屠宰、杂货市场的税,还有买卖田地的契税,如果收实物的话,确实够用。但以后收的是银子,臣也问过凝香,制衣坊的记账和算账方法是当世一流,所以新部门主要是为了算账,征收还是由税课司来做。”

陈循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出来。

“税务局?这个名字倒是可以。”

朱祁钰点点头,作为审核税收账目的机构,分开管理,可以避免一些  行为。

“税务局?”

陈循挑了挑眉,问道:“陛下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朱祁钰赶紧摇头:“这是陈卿想的,朕只是觉得名字可以这么叫而已。”

陈循不太相信,其实他早就开始尝试了,从学校借人就开始了。

后来才知道,学校教的数学里还教怎么用算盘算账,而用的就是制衣坊的方法。

速度很快,方式也很方便,以至于现在还在清理户部的旧账。

这事陈循没说出来,但在审查自己的账目时,让他有了建立新部门的想法。

“陛下太谦虚了。”

陈循抿了抿嘴说道。

“这不是你提的税政吗?你的就是你的,朕有没有想到又有什么关系?”

朱祁钰微微一笑,说:“陈爱卿,你也知道,学校里的学生不会去考科举,所以都是从当小官做起。你这个税法要推行,至少还得等几年。”

“臣明白,跟陛下谈过之后,臣也想到很多不足之处,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改革。”

陈循立刻跪下磕头。

“好了,你想要什么赏赐?”朱祁钰满意地看着陈循,心想像这种有功之臣,以前都是赏房、地、钱,再给个虚职,所以他先问一问。

“陛下,臣想让臣的儿子陈英去湖广当个小官。”陈循低着头,直接说道。

在别人看来,让儿子去湖广,跟发配差不多,但陈循看准了机会,他早就做好了安排。

“当个小官?”朱祁钰皱了皱眉,靠在椅背上说:“行,让他当个县主簿吧。”

县主簿是副官,相当于书记,正九品。

湖广是刚开发的地方,人手不够,不是流放,如果是个清白的官员,那里机会多得很,只是别人不知道皇帝的真实想法,还以为那是个惩罚的地方。

陈英曾经犯过事,还因此丢了一条胳膊,断了科举的路。

而陈循知道,以后科举会慢慢不重要,圣人开始重视学校,让学生成为小吏,将来从基层上来的人会越来越多,那时候大家才会明白,时代变了。

掌握信息差的陈循,用这个优势很正常,朱祁钰也不会一下子把他干掉。

“谢陛下。”陈循重重磕了个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不管多大都是,剩下的就看陈英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等税法见效后再赏你。”朱祁钰接着说,“起来吧,大明的财神爷可别磕坏了。”

“哪比得上陛下。”陈循站起来笑了笑,自己能有这个主意,真要感谢圣人的推动,没有那些基础,税法根本没法推行,要是硬搞,只能是一团乱。

就在朱祁钰和陈循说话的时候,湖广那边因为季节变化,春雨连绵。

原本以为明军攻势会减弱,但王骥却反其道而行,以苗寨伤害百姓为由,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山林里,五人一组,每组相隔十丈,每人拿一杆枪,多数由远程射击,像一张网一样扫荡整片山林。

早已在山林里饿得精疲力尽的苗军,不断发出痛苦的叫声。

而明军并没有追击,直接丢下伤员,按照外面的命令如潮水般撤退。这种贯穿伤不会马上死,但在山林里,没有医疗条件,残疾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明军虽然战场上不救伤员,但一旦伤员被带到山林外,他们还是会按人道主义原则进行救助。

这是王骥在军部会议上决定的新策略。

苗军内部,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卡沙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明军展现出的战斗力远超预期,就算卡沙高估了,也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对手。

以前林地作战一直是明军的弱点,但现在看来,明军可能是为了减少己方伤亡才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战术。

在巨大的压力下,卡沙甚至觉得有人正盯着他的脖子看。

“狡猾的中原人!”

他紧握双拳,感觉权力正从指缝中一点点溜走。

卡沙咬紧牙关,从嘴里挤出一句:

“勇敢的卡沙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手下将领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明军的远程武器比他们厉害,盔甲也一样。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明军突然变得这么强,以前不管怎么打,至少还能给明军造成点伤害,否则怎么能围住平越卫?

自从王骥来了以后,明军就悄悄变了,就连从贵州招来的士兵,也变得更加勇敢。这不是靠吓唬就能做到的。

这个问题,卡沙没法回答手下的将领,因为战争到现在,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朝廷给湖广免税,还把很多官员流放到那里,这些官员因为有罪在身,为了赎罪,对百姓格外温和,渐渐地,民心开始偏向朝廷。

外面的消息越来越少,让苗军越来越被动。

好像明军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不断施压。

“进军云南!”

卡沙环顾四周,想看看大家的表情,看看他们心里怎么想。

云南总兵官沐斌,原名沐俨,后来是朱祁镇赐名沐斌,佩征南将军印,负责镇守云南。他一上任就立刻向缅甸宣慰使卜剌浪施压,逼他交出思任发,最后将他斩首示众,并把头颅送到京城。

但思任发的儿子思机发逃走了,沐斌也有责任。

所以卡沙觉得,去云南还有机会。

到目前为止,朝廷并没有让沐斌来支援,王骥也没考虑过那边。

听到这话,那些头目没有说话,湖广是他们的老巢,如果去云南,还要面对黔国公,而且人生地不熟,说实话他们并不想去。


  (https://www.bshulou8.cc/xs/2551815/111101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