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9章 贾老板,怎么想到来江城的?
方大海带着两名便衣,按照秦浩峰说的地址,找到了贾老板的地方。店面不大,门头上挂着一块斑驳的木制招牌,字体古朴却有些褪色。
当方大海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来的时候,店里昏暗的光线让他眯了眯眼,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正在柜台后面低头的贾老板听到门响,抬起头来看到方大海的那一刻,明显愣了一下。
方大海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手包,目光在店内的各种古董上扫了一圈,然后不紧不慢地走到柜台前,那双锐利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贾老板,声音不大不小地问道:“你是这家店的老板么?”
“是,是的,”贾老板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脸上堆起职业性的笑容,但仔细看去,笑容似乎有些僵硬,“方队,您来了,快请里面坐,里面坐!”
说着话的时候,贾老板赶紧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一边擦着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一边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方大海向店铺深处的小客厅走去。
几人跟着贾老板穿过摆满古董的过道,在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茶桌旁坐了下来。贾老板动作麻利地从茶柜里取出一套精致的茶具,熟练地烧水、洗杯、泡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显然是个老手。
他一边忙活着,一边不时偷偷瞟一眼方大海,他想不明白,陈老板这位大舅哥,突然到自己店里来做什么。茶水泡好后,贾老板客气地给几人逐一倒了茶水,茶香四溢,显然是上好的龙井。
方大海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茶水的温度刚好,入口甘甜,他放下茶杯,若有所思地看看贾老板,缓缓开口问道:“老板,你这古董店买卖还行?”
“还行,还行的,”贾老板连忙笑着点点头,但笑容中带着一丝局促不安,“这两年江城的古董生意确实都不错,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这小店铺的生意也还算可以维持。”说话间,他的手指在茶杯上轻轻敲击着。
方大海靠在椅背上,翘着二郎腿,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贾老板,忽然开口问道:“听口音,老板你不是江城人吧?”
语气很平静,但其中隐含的试探意味很明显。
贾老板听到这个问题,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承认道:“确实是这样,方队您的耳朵真厉害。”
“我不止不是江城人,我都不是咱们北三省的人。我是南方人,早些年一直在金陵那边生活。”说着,贾老板开始跟方大海详细解释起自己的来历,声音逐渐平稳下来。
“金陵呀!”方大海微微点点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递给了贾老板,自己也点燃了一根,“那可是个好地方啊,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
“现在古董界还有这么个说法,北有潘家园,南有朝天宫,说的就是两大古董集散地......”
说着,方大海深深抽了一口烟,烟雾在空中缓缓升腾,他透过烟雾看着贾老板,眼神变得更加犀利,语气也变得更加直接:“六朝古都,那地方的古董生意,应该比我们江城好很多吧?”
“既然如此,老板您为什么不继续在金陵发展,却千里迢迢跑到了我们江城来开店呢?”
贾老板点燃了香烟,轻轻扫了一眼方大海,心里暗暗想到,真不愧是陈阳的大舅哥,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跟着瓦匠睡三天,不会砌墙也会搬砖!
这方大海看似随意的闲聊,实际上句句都在试探,从古董生意问到口音,从口音问到来历,步步紧逼却又不露声色。贾老板在心里暗自佩服,难怪陈阳那小子能在江城混得风生水起,单凭这样一个当警察的大舅哥罩着,想不成功都难。
贾老板深吸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金陵朝天宫的日子。那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应付着各路神仙。
“方队,您说的不错。”贾老板笑呵呵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金陵地方是好地方,但我这人不行呀!”
他这话说得极有技巧,既承认了金陵的好,又暗示了自己离开的无奈,还顺便贬低了自己的能力,让人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小商贩,没什么值得深究的。
“方队可能不知道,金陵的古董市场,跟京城、豫南、长安等地不同,”贾老板轻轻弹了一下烟灰,这个动作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金陵这地方的古董商人,一般都是买卖双重身份。”
说到这里,贾老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金陵的古董圈子,水深得很,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些老字号的古董店,哪家背后没有几个神秘的大老板?哪家手里没有几件见不得光的好东西?
他想起了当年在朝天宫的那些日子,白天在店里接待游客,晚上却要在各种私人聚会中穿梭,为那些有钱有势的收藏家寻找心仪的藏品。那种生活,表面光鲜,实际上却如履薄冰。
“一旦涉及到买卖双重,那古董行的老板,必须精通多门古董。”说着,贾老板尴尬的笑了一下,这个笑容里有真正的苦涩,也有刻意的表演,“而我这个人呢,瓷器略通,玉器不懂;木器不灵,金银铜器一概不知;唯有字画算是精通。”
这话倒是实话,贾老板确实在字画方面有些造诣。当年在金陵的时候,他师从一位老先生,学了不少鉴定字画的真功夫。只是在那个高手如云的地方,他这点本事确实不够看。
贾老板抽了一口烟,看着自己的店铺外面,眼神中多少有些想念家乡了。透过玻璃窗,他看到了江城的街道,看到了来往的行人,这里虽然没有金陵的繁华,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宁静。
“就像方队刚才您说的,金陵是六朝古都,半部民国史,精通字画的人在金陵太多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想起了金陵那些的古董商。有的是退下来的老专家,有的是从家族传承下来的鉴定世家,还有的是在祖辈在古董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在那样的环境里,自己这点本事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上到国家研究员,下到走街串巷的掮客,都懂字画,”说到这里,贾老板苦笑着摇摇头,这个苦笑是发自内心的,“我这点本事,在金陵不够吃的。”
当年自己的那些竞争对手,有的靠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有的依仗着强大的人脉关系,有的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而自己,除了一点点鉴定功底,似乎什么都没有。
在金陵的最后那段日子,生意越来越难做,客户越来越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贾老板都在想,是不是该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了。
“八年前,听朋友说,北三省古董行情好,而且那时候北货市场价值又高,经朋友介绍,举家就来到了江城,一直到今天。”
说到这里,贾老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确实,来到江城这些年,虽然生意谈不上多么红火,但总算是站稳了脚跟。这里的古董圈子相对简单,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像他这样有点真本事的人,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
只是,他心里清楚,今天方大海的到来,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看这架势,多半是出了什么状况,而自己,很可能要被卷入其中了。
方大海听完贾老板的话,微微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烟灰轻轻弹落在烟灰缸里,发出细微的“噗”一声,似乎在掩饰着什么,“那老板现在每年过年,还会想着回家看看么?毕竟故土难离啊!”
方大海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仔细观察着贾老板的神情,似乎想从中捕捉到一丝异样的情绪。
贾老板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摆了摆手,像是要驱散心中淡淡的乡愁,“唉,方队,您也知道,生意人嘛,身不由己。”
“没有大事啊,实在是不想回去折腾了,一来一回的,路上也太辛苦了。”说完,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方大海,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方队,您今天来,肯定不是为了跟我唠家常吧?”
“有什么事儿您就直说吧,能帮上忙的我绝不推辞!”
听到贾老板如此坦诚的话语,方大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老板,您这话说的,好像我没事儿就不能来您这儿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淘一淘了?”
贾老板听了,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忙摆手说道:“哎呦,方队,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
“江城谁不知道,您是陈老板的大舅哥,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想要什么古董,直接去陈老板的店里拿就是了,何必跑到我这个小店里来呢?”贾老板的语气带着一丝谄媚,似乎想尽快撇清自己和这件事的关系。
方大海听完,仰头哈哈大笑了几声,笑声爽朗而充满力量,“既然老板这么说了,那我就不跟老板绕弯子了,我这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
“今天来呢,确实是想让老板帮忙掌掌眼,看看一件东西,看看老板您认不认识。”
说着话,方大海向旁边伸出手,一直站在他身旁的一位便衣心领神会,立即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证物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方大海。
方大海接过证物袋,将其轻轻地放在了贾老板面前的桌子上,袋子里面装着的,正是那只造型别致的瓷盘支架。
(https://www.bshulou8.cc/xs/13402/2225487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