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793章 并州人口增长(上)

第793章 并州人口增长(上)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无论如何都让人心里难以平衡。

毕竟,在这个时代,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轻易消除。

尽管边地的汉人心中充满了怨言和不满,但由于畏惧李渊的权威,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心中的不满就像一颗种子,已经深深地埋下,随时都有可能生根发芽。

从李渊对匈奴所采取的这些举措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一种相对强硬的手段。

这种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势,但同时也为未来埋下了一些潜在的隐患。

不仅晋阳的百姓对李渊的这一举动心存不满,就连边郡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甚至连匈奴人自己也对李渊的做法颇有微词。

尽管面临诸多的不满和质疑,李渊却依然坚持这样做。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才能将匈奴彻底消化成为自己的力量。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达成,李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护送那十几万匈奴人,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足足行军了一个半月之久。

要知道,李渊麾下的军队可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其行军速度本应极快。

但即便如此,为了将这些匈奴人分散安置到各地,李渊也不得不暂时放缓返回晋阳的步伐。

毕竟,这十几万匈奴人迁徙到内陆地区,如果不能妥善安置,那么他们就如同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危机。

所以,李渊必须亲自盯着这一过程,确保一切都安排妥当,他才能真正放心。

手下的那些官员,李渊可是一点儿都不放心啊!

毕竟一方是匈奴人,另一方则是汉人。

在这个一汉敌五胡的时代,汉人普遍对胡人都有着偏见和轻视。

想要让这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汉地官员们真心实意地为匈奴人考虑,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李渊心里很清楚,只有他亲自盯着,这些官员们或许才会稍微用点心;可一旦他稍有疏忽,这些传统的官吏们肯定就会敷衍塞责、草草了事。

李渊治理政务已经有三四年了,和这些官吏们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

他对这些人的品性和做事风格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所以,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不亲自盯着,这些官员绝对不会认真对待匈奴内迁这件事。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三月中旬。

田野间,农民们正忙着撒下种子,迎接新一年的春耕。

李渊漫步在官道上,远远地就看到了田野里数不清的百姓们,他们正辛勤地劳作着,挥舞着锄头,翻耕着土地。

回想起去年,李渊虽然在河北之地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农事。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一下子少了二十万劳动力,整个并州确实出现了一些人手不足的情况。

但随着青州流民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其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这也迅速弥补了人力不足的巨大缺口,使得原本紧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这些迁移至并州的二三十万青州百姓,并没有被李渊随意分散到各地,而是由各地官府统一管理,将他们编成屯田所。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流民,还能充分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开垦那些原本荒芜的土地。

于是,在官府的组织下,屯田所的百姓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辛勤劳作,将那些没有耕种的土地逐渐开垦出来,并种下了秧苗。

甚至一些府兵的田地,也都被屯田所的百姓接手耕种,以确保土地不被荒废。

李渊一路南下,沿途所见之处,原本荒芜的土地都已被种上了嫩绿的秧苗,这让他感到非常满意,频频点头称赞。

他特别留意了那些施政表现出色的县令,将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打算日后给予提拔重用。

就这样,李渊一路穿越各个郡县,历经四个多月的漫长旅程,终于回到了太原,抵达了晋阳县。

晋阳的官吏们按照惯例,早早地就在城外迎接他的归来。

他们出城十里,夹道欢迎这位大将军的凯旋。

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后,李渊并未在城外过多逗留,而是带着一众文武官员,马不停蹄地返回了晋阳,回到了州牧府。

回到州牧府的李渊依然无法停歇,还有许多事务等待他去处理。

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的三月份,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李渊一直不在晋阳,导致政务被积压了下来,尤其是军务方面。

虽然这四个月正值冬季,各地的兵马大多都已经停止了军事行动,开始休养生息,但即使如此,四个月下来,军务方面还是积累了不少需要处理的事情。

特别是关于关东二十万大军的动向,李渊必须时刻关注并牢记在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当他回到晋阳后,面对阎忠和黄都精心准备的接风宴,李渊毫不犹豫地挥手拒绝了。

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耽搁,李渊立刻召集晋阳的文武官员们开始议事。

这一举动让许多人都感到十分错愕。

原本他们以为李渊会先休息个两三天,然后再慢慢处理政务。

没想到他刚回到晋阳,就如此急切地要开始处理这些事务。

这让不少人在接到命令后,心中不禁苦笑起来。

他们意识到,又要回到四个月前那种每日辛苦忙碌的日子了。

州牧府内,李渊端坐在大堂的首位,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左右两侧坐着的文武官员们。

“孤离开这四个月来,可有什么重大事件?”

李渊端坐在主位上,面沉似水,不怒自威。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敢答话。

终于,黄都管理流民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战战兢兢地走到堂中,向李渊行礼后,禀报道:“禀将军,今年春耕已经开始,各地百姓忙于春耕,并无大事。”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257122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