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794章 并州人口增长(中)

第794章 并州人口增长(中)


李渊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黄都接着说道:“另外,从青州而来的流民再次涌入,目前数量已过十万之数。”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似乎对这个数字颇为忌惮。

李渊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追问道:“如今这些流民都安置在何处?”

黄都连忙回答道:“目前光是并州境内的流民数量就已经达到五十三万,人口从原先的二百三十万口,增长到了二百八十万口,接近二百九十万!”

李渊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没想到短短四个月时间,流民的数量竟然增长如此之快。

这不仅给并州的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李渊端坐在案几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黄都的汇报,心中却如波澜翻涌的大海一般,不断地盘算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之策。

自从出兵以来,李渊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张,人口也随之大量增加。

去年,先是从常山郡强行迁移了将近二十万人口,这无疑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仅仅是个开始,随后青州的流民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近三十万,他们如潮水般涌入李渊的领地。

今年年初,又有近十万青州流民如蝗虫过境般涌入,使得李渊治下的人口数量急剧膨胀。

从去年八月到今年三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迁移了将近六十万的流民!

这个数字让李渊心中不由得一紧,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喉咙。

李渊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六十万人在未来的一两年内都需要李渊来养活,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尽管大军从河北中原地区抢到了不少粮食,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些粮食恐怕也难以支撑太久。

想到这里,李渊的眉头紧紧皱起,他决定要详细了解一下目前自己治下的百姓分布情况。

于是,他转头对侍立在旁的陈琳说道:“将鱼鳞册拿来!”

陈琳闻言,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小步快走,如疾风般奔向一处书架。

他迅速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册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捧到李渊的案几上。

这本册子,便是李渊所需要的鱼鳞册。

它详细地记录着如今李渊统治下的每一个角落的百姓分布情况,包括人口数量、男女比例、年龄结构等等。

只有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之策,确保自己的统治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太原郡人口之多,简直令人咋舌,光是太原郡的人口就多达七十万之巨!

这七十万人,分散在十五万户人家中。

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

其中有近二十万人口,也就是五万户人家,都是工匠。

这些工匠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土地,但他们并不需要依赖土地为生。

相反,他们每日都能从晋阳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完成大将军府所立下的目标——生产整个并州所急需的各种物品。

可以说,这五万工匠是李渊的钱袋子,是他财富的重要来源。

州牧府的财政收入中,有整整四成都来自于这五万工匠所生产的工具。

这充分展示了工坊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

工坊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关键在于其对生产资料的掌控以及对整个并州市场的垄断。

李渊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工坊生产的物品,使得境内的小手工作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自然而然地,这些小手工作坊就被李渊挤出了市场,而李渊则成功地垄断了并州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

说得更直白一点,李渊的国营工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生产机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物品。

而这些物品的销售,则由官府统一进行,并且以固定的价格出售,中间没有任何中间商赚取差价。

这样一来,李渊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应,还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为自己赚取大量的钱财。

尤其是那些府兵们的钱财,几乎都被李渊给赚走了。

除了那五万的工匠之外,剩下的十万户人家当中,有三万户是府兵,另外还有三万户是自耕农和佃户(他们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也需要承担为府兵耕种的义务),而剩下的四万户,则全都是屯田所里的百姓,他们专门为李渊耕种土地。

在太原这个地方,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直接归属于李渊所有的。

这些土地名义上虽然还是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却已经被李渊牢牢掌控。

他让屯田所里的百姓去耕种这些土地,而产出的粮食呢,其中一半要上交给李渊,另外一半则会留在当地的屯田所里,供他们自己使用。

这么算下来的话,这七万户人家其实都可以算是李渊的佃户了。

而李渊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正是靠着屯田所上交的那一半粮食来支撑的。

而上党郡则有六十万人口,共计十二万户人家。

有两万户是府兵,四万户是自耕农和佃户(他们同样需要为府兵耕种),还有六万户是屯田所里的百姓,这些人大多都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流民。

河东郡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八十万之众,共计十八万户人家。

其中,府兵占据了四万户,他们是该郡的军事力量核心。

此外,还有四万自耕农和佃户,这些人虽然拥有自己的土地,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为府兵耕种的责任。

而在河东郡的十万户屯田所中,一大半都是流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寻求生计。

与河东郡相比,雁门郡的人口相对较少,仅有三十万,分为七万户人家。

府兵数量也只有一万,不过自耕农和佃户的数量与河东郡相当,都是三万。

同样,雁门郡的屯田所中有两万户,其中一半是流民。

西河郡的人口为二十五万,共有六万户人家。


  (https://www.bshulou8.cc/xs/13235/2257122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