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推荐指南发布前的采访(第二更,求
冯正明为了保证推荐指南的公平公正,今年是全程都没有去参与推荐指南评审。
推荐指南今年的评审,完全交给了师叔黄涛去负责。
黄涛这几年靠着推荐指南每年发布,和美食杂志上各种美食杂谈文章撰写,也确实是成为国内相当有名气的一位美食家。
再加上他又和港城、粤省、沪城、京城的一些美食老饕们联手。
还一起在沪城电视台做了一档《食谈》的节目。
可以说让黄涛现在的名气甚至有点直追冯正明的意思。
当然无论是在节目里,还是与公众见面。
黄涛几乎都是会告诉别人,自己算是冯正明的师叔。
同时他也会坦白,自己的厨艺不如冯正明那位全国烹饪状元。
“不过我会吃,我懂得应该怎么去吃,这可能也是我能够做美食杂志专栏作者,能够被我师侄冯正明选中作为推荐指南总编的原因。”
面对采访,黄涛从不避讳,而是直白说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而能够让所有人信服的一点在于,黄涛确实是很懂吃。
他能够拆解出不同菜系的特色,很多烹饪上的细节,可能一些本菜系的厨师都不懂,黄涛就能够说的很详细,还不是自己瞎编。
今天的采访,是沪城电视台对黄涛的采访。
主要采访的内容是,关于今年《沪城美食推荐指南》的发布。
黄涛面对采访很是平静说出评审标准。
“我们的评审一直都是两套标准,因为我们是把沪城的小吃店和街头小馆放在一起评审,把有一定规模的餐厅和酒楼放在一起评审。
所以必须要定下两套标准,分别使用小吃店和街头小馆,以及餐厅和酒楼。”
采访电视台记者问:“那么黄主编,请问你们具体有什么标准吗?”
黄涛微笑:“首先肯定是要好吃,小吃店和街头小馆主要就是好吃,能够获得大众的喜爱,并且有一定的特色。”
稍微停顿,黄涛继续说起餐厅和酒楼推荐指南评审标准。
“餐厅和酒楼的评审标准就比较严格,要看整体餐厅和酒楼内部的装修陈设,是不是能够给到顾客一种值得一去的氛围感。
还要看餐厅和酒楼的各种器具,如果要想获得很高的评级,肯定不能有那种带缺口,或者是餐具上大小不一的情况。
另外就是餐厅和酒楼服务生的服务,是不是能够让顾客觉得舒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餐厅和酒楼的菜品,我们会从色香味器型五个方面对菜品进行评审。”
听完黄涛的回答,记者微笑问:“如果你们去了一家餐厅或者酒楼,人家看到你们去,会好好的做给你们吃,获得你们给的高分。
你们走了之后,他们却不好好做去招待客人的话,你们要怎么处理?”
黄涛:“我们去没去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我们会有几组评审,除了我和几位比较知名的美食老饕之外,另外还有几组评审的身份我们不会公开。
他们什么时候去?怎么去?有什么样的体验?会给什么样的分数?
这一切我们都不会干涉,确保他们能够用自己最直观的感受打出合理分数。
当然,事后我们也会接受普通顾客的举报,如果发现有获得评级,但是没有好好做菜招待顾客的情况,我们会去把评级的牌子摘掉。”
听完了黄涛的介绍,让采访记者一脸惊讶。
“哇,没想到原来你们的评审是这么严格啊?”
黄涛:“毕竟是冯状元亲手创建了这套评审机制,我们推出这份推荐指南的目标,是希望可以让外地来沪城的人,可以知道在沪城吃些什么?
可以节省来沪城外地人筛选吃什么的时间,给在异乡人一份让他们吃好的指南。”
采访记者接着又问:“那么冯状元的店,你们也一样会去评审?”
黄涛微笑:“本来他自己是不让我们去评审,因为他觉得自己店可能因为他的名气,再被我们推荐指南推荐,好像是对其他的一些店不公平。
但我们经过一番商议后,我和几位美食老饕,还有一些老师傅都觉得,还是应该去评审他的那些店。”
记者更加好奇:“为什么冯状元会觉得他的店一起评审不公平?”
黄涛很直白回答:“因为他的店有点无懈可击,不提他老洋房那家餐厅,单单是他在沪城四家干饭铺分店,和一家西餐馆街上的餐馆。
我想是什么样的生意,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的,只要去吃过都知道味道如何吧?
所以冯状元自己觉得,如果把自己那些店和别家放在一起评审,可能把标准拉得太高。”
这番话让采访现场所有人都是一愣。
可转念一想,大家又都觉得确实合理。
采访现场电视台的所有人,都去吃过冯正明的几家店。
甚至之前他们还一起AA了之后,专门去吃了一次冯正明老洋房的餐厅。
真的去吃了之后,会让所有人有一种。
“天呐,这个价格是不是便宜了?”
几乎第一次去吃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因为老洋房餐厅的菜价,真的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高价。
关键,任何一道菜单从量上,就已经是让一切高档餐厅都相形见绌了。
菜的滋味?
那确实更加无懈可击。
无论是口味上有什么偏好,都可以在冯正明餐厅里获得满足。
冯正明的老洋房餐厅,当真就是所有食材新鲜,而且做法上也是相当有创意,调味上更是会让每个人都觉得美味。
现在听黄涛这么一说,仔细想一想,采访现场的人确实都觉得,他的话没有错。
冯正明老洋房餐厅参加评审,确实有点拉高评审标准。
也会给人一种,其他那些餐厅和酒楼没有资格跟他一起被评审的感觉。
就连冯正明沪城那些分店,同样会给人一种碾压同级别店的感觉。
尤其是那四家干饭铺分店,属于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
用最简单朴实的话,那些店做的好吃,价格又便宜,这就是绝杀。
确实是有价格上比冯正明分店还要便宜的。
但味道上肯定是比那些分店差的。
而要说味道比那些分店好的店?价格上肯定要高出不少。
尤其是冯正明这种连锁分店的形式。
暂时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摹仿。
关键是,他后厨里那些厨师,可以从自己齐鲁那些店里调过来。
你其他人这么开分店,你要从哪找那么多后厨的好厨师?
采访的记者也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其实我们可能都会很好奇,为什么冯状元的店后厨里,能有那么优秀的厨师?那些优秀的青年厨师,他们为什么会愿意跟着冯状元干?”
黄涛听记者这么问,他反问了句:“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想问的吧?”
记者笑着点头:“对啊,很多人我想都好奇的,不知道您这位师叔是不是知道?”
黄涛:“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是全国烹饪状元啊,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刚从职校或者是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你有机会进全国烹饪状元的店里后厨,你会不乐意去吗?”
这话问得记者愣了片刻,也是不禁感叹:“那我确实会愿意去。”
黄涛:“冯正明他真正厉害之处就在于这里,他们不是把后厨里的厨师当成是员工,他们是把后厨里每个人都当做是学徒看待。
那些职校和烹饪学校里毕业了的年轻孩子,进入冯正明店里后厨,只要踏实肯干肯学,就能学到真正的手艺。
你们只看到他那些店里后厨都是手艺很棒的年轻厨师。
可是那些年轻厨师,都是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不是他们花钱直接请的。”
电视台的节目播出,黄涛也算是解答了不少人的疑惑。
一些同样是想要做餐饮的老板,听完黄涛的话,他们终于意识到问题。
他们做餐饮很多时候,哪怕是自己的手艺好,可以支撑起一家店。
可是他们一旦去扩张,想要去开分店了,那么就一定会面临一个分店厨师手艺无法保证的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分店可能需要花钱请一些有一定水准的厨师。
但往往这些厨师他们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习惯。
也就不能够把老店的一些东西做的很地道。
通过黄涛的解释,让这群餐饮界的老板意识到。
冯正明店里那些好像是很厉害的年轻厨师,实际上都是冯正明他们一步一步培养出来。
从那些人职校和烹饪学校里毕业,进入到冯正明店的后厨里实习。
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冯正明一整套要求下被训练出来。
再把他们安排去不同的分店后厨里。
他们很自然会原原本本还原出该有的那些菜。
黄涛在电视上把这个事情公开。
冯正明家里人看了之后,都有些担心,别人会不会也学冯正明那样去做?
罗晴倒是不担心:“别人想学,不是那么容易学的,首先要有足够好的手艺支撑,他们不知道正明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把手艺的细节拆解开,让后厨里人学到。
有那些细节的拆解,才是让他各家店菜的味道会比较统一的关键。”
二姑听罗晴这话,有些惊讶:“哦?看来晴晴你也很懂?”
罗晴笑了笑:“我不懂,我都是听他跟我说的。”
冯暖悠举起小手:“姑奶奶我懂,悠悠懂呀。”
看到小女孩举手嚷嚷着自己懂,把大家顿时都给逗乐了。
冯素英把小孙女抱到怀里:“你跟姑奶奶说说,你怎么会懂啊?”
冯暖悠:“我跟爸爸在后厨里,看过呀,爸爸都是让这个人做这个,那个人做那个,大家每个人都做自己的,最后爸爸再把大家做的拼起来。”
小女孩一番描述过程中,一双小手还进行着各种比划。
真的是把全家人都看得乐得不行。
姥姥:“哎呦我们家悠悠看起来,长大了要跟爸爸一样当厨师啊?”
冯暖悠摇头:“姥姥我不当厨师呀,悠悠喜欢弹琴,幼儿园老师弹的琴好好听的。”
姑奶奶问:“悠悠想要学钢琴吗?姑奶奶给你买一架钢琴,好不好?”
罗晴赶紧开口:“姑不用,她要是真想学的话,我们给她买。”
二姑看向罗晴:“怎么了?觉得姑买不起?”
罗晴:“不是的,是,是她不是还没有开始学吗?”
姑奶奶看向怀里的冯暖悠:“你跟姑奶奶说,你想要学钢琴吗?”
冯暖悠看着姑奶奶,认真地想了好半天。
最后小姑娘还是点了点头。
“我想学。”
姑奶奶笑了:“好,我们家悠悠想学,那姑奶奶就给悠悠买。”
罗晴再次劝阻:“不是的姑,她想学是一方面,但是也要找个老师看看,她是不是可以学嘛,不能她想学就给她买。”
本来冯素英还真想说,既然孩子要学就买。
但是被司徒爷爷抢先一步。
“素英啊,小晴说的对,不能太惯着孩子,我们呢,还是先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学,尤其是我们家悠悠是不是真的会认真学。
而且悠悠太爷爷跟你说,学钢琴也是很辛苦哦,你可要想好了。”
冯暖悠这次没有直接回答,坐在姑奶奶腿上开始认真思考。
这可能是冯暖悠和不少孩子不同的地方。
可能是小时候多数时候,都在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跑。
见识比较多,她很小就学会要多想。
如果是其他孩子,可能会直接嚷嚷着就是要学。
但冯暖悠不会,她是会自己想,是不是真的想学?
冯素英也跟着冷静下来:“没关系,悠悠你不用想太多,我们找个时间,带你去看看钢琴是怎么学的,好不好?”
冯暖悠抬起头看向姑奶奶:“好,我去看看。”
话题接着又回到了电视采访上。
冯宗嘏:“这次电视台采访黄涛,是为了推荐指南的发布预热?”
冯素英听了笑起来:“哈哈哈,我爸现在也越来越时髦了,都知道预热这个词了。”
冯宗嘏跟着也笑了:“我这天天跟你们一起在大都市住着,可不是越来越时髦了?你司徒伯伯还要让我去做一身老绅士服呢。”
家里人几乎都赞同,并且都纷纷嚷嚷着要冯宗嘏去做一套穿。
冯素英:“爸你和我司徒伯伯身体检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这应该庆祝一下,去订做一套吧。”
罗晴也附和:“对对,去做一套。”
最后在冯正明回到家里,他也同样同意两位爷爷一起去做一套。
冯宗嘏也只好是同意了去做。(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13203/1111004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