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517章 黄成的齿轮

第517章 黄成的齿轮


相比于武学、医学,陈凡设想中的工学院,工作更难展开。

首先摆在陈凡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年代的匠人,他们对于自己的手艺是绝对不肯公开的,就算是家里或者族中没了男丁,他们也不愿意将手艺传给外人。

大家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且十分难以撼动。

城北漆器坊中,陈凡已经呆在漆器坊中半个时辰了。

黄成一脸难色道:“陈老爷,你还是回去吧,这东西都是我们黄家吃饭的手艺,你让我交给别人?那我三个儿子怎么办?”

“我请你当天工坊的师匠,只要你能把你会的东西传授给学徒们,到时候你和你几个儿子,我都给月俸的。”

“给了又怎样,没几天被这些人学了去,到时候陈老爷三两句打发走我们,让这些人来教徒弟,我们父子岂不是要饿死。”

站在陈凡面前,一直拒绝陈凡的人是海陵城北的一名漆匠,名叫黄成。

陈凡之所以苦口婆心劝说黄成加入天工坊,其实是因为黄成身边的一个木质的工具。

这个工具是用枣木制成了方型底座,四角用榫卯固定了立柱,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台。

工作台内,有一个直径约六寸的木轮,边缘刻有斜齿纹,这木轮可以通过脚踏板连杆驱动,在六寸的木轮旁还有个直径四寸的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咬合,轴心连接着粗陶制成的砂轮盘,黄成这个漆匠就是通过一愕牛皮张力带,用齿轮调节砂轮旋转,从而打磨漆器。

陈凡发现这个稀罕物件,是因为黄安去弘毅塾给弘毅塾的几个夫子打造宿舍内的家具,海鲤十分喜欢漆器,便让这黄成帮他做个大漆笔海。

陈凡路过时,正好看见这个黄安用脚踏着踏板,传动着砂轮打磨笔海上的漆面。

当时陈凡就被黄成脚下的这个小工具给吸引住了。

齿轮传动,他没想到,海陵竟然有匠人将这玩意用到制作生活用品上面。

在另一个时空中,河北满城汉墓就曾出土过目前为止华夏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齿轮。

《三国志》中也曾记载过马钧改良指南车时,使用过木质齿轮。

齿轮这东西,是精密机械发展的基石,可以运用在军事、农业、手工业上面。

中国的齿轮技术通过丝绸之路西传,最终影响了欧洲中世纪机械钟表的发展。

有了齿轮,陈凡可以有很多想法,就能实现了。

虽然这东西原理并不复杂,但陈凡在了解后得知,这黄成竟然是靠自己琢磨制作出这个玩意后,他发现,人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黄作头,说实话,这两个带齿的轮子,名叫【轮牙】,这东西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陆机上也用,但就换了个名字叫【钑镂】,浑天仪上这东西叫【旋机】,除了你这种龙牙轮,还有斜齿的【蟠龙轮】、伞状的【星斗轮】。制作这个东西并不复杂,我若是想做,明天就能给你做出十七八个来。”

黄成闻言呆了片刻,他没想到,自己以为传家的小秘密,竟然已经成为书上公开的物件。

“你是不是不信?”陈凡笑道?

黄成气馁道:“陈老爷说的,我当然是信的。不过,既然陈老爷都已经会做了,又叫小的去那个,那个什么天工坊作甚?”

陈凡郑重道:“黄作头可曾听说过《营造法式》?”

黄成一怔,点了点头道:“听说过,不过这些都是金陵扬州那些大地方匠人才能看到的书,听说里面记载了不少巧活儿。”

陈凡点了点头:“这本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其中李修订的《营造法式》卷十二·雕作制度中,有一个技艺名叫【悬鱼雕刻法】。”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个雕件,用于博风板的交汇处(屋顶两个斜面的交界处),防止雨水沿着缝隙渗入椽木所用。”

黄成张了张嘴,点了点头,他不明白,陈凡为什么要说这个。

“《营造法式》上记载,制作这种悬鱼,要按照【六分法】来制作,其中,鱼头占六分之一,鱼尾占六分之三,鱼身占六分之二,粗胚时,用【剔地起突】的技法凿出鱼身的轮廓。”

“细雕阶段,鱼鳞用【压地隐起】的手法,每片鱼鳞只需三刀便能成型。”

“怎么可能?鱼鳞是弧面,不可能三刀便能成型,不可能,不可能!”黄成觉得陈凡在说天书。

陈凡微微一笑:“书上说,确实有这种方法,名叫【三斫法】!”

黄成是漆匠对木作当然了解,听到这时,他眼中流出好奇之色。

这时,陈凡话锋一转叹了口气。

“怎么了?陈老爷?”

陈凡看着黄成:“想要实现三斫法,其实是有前提得,南宋时,有一种特殊的工具名叫弧形锛!”

“长什么样子?”黄成迫不及待的问道。

“不知道!”陈凡摊了摊手,“这工具,书中并未记载。”

“啊!!!!”黄成遗憾叹气。

“还有最重要的悬鱼防水,书上记载,要用桐油和蚌粉调和,现在这比例也失传了。”

“那岂不是再也看不到这种悬鱼了?”黄成遗憾道。

“还能看到!”陈凡的出乎他的意料,“倭国东大寺还有南宋匠师陈和卿传授技法,从而制作出的悬鱼。”

“啊?倭国!”

陈凡点了点头:“倭国。”

如今东南倭乱,百姓们最恨倭寇,听说明明是中国的技艺,如今在华夏大地上已经消失,却在倭寇的地盘上得以保存,这让黄成的心中堵得慌。

“悬鱼法因《法式》只录其形不传其神,终致失传——黄作头愿齿轮技艺重蹈覆辙?愿意将来有一天,咱们神州再也看不见悬鱼,而悬鱼却在海外出现发生在咱们的身上吗?”

“黄作头!”  陈凡突然提高声调,双手重重按在黄成的工作台上,木屑被震得簌簌而落。

“你以为我要的只是你脚下这个齿轮踏板?错了!我要的是——”他猛地指向窗外,“让千年之后的后人,提起‘大梁工巧’,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佛郎机的自鸣钟、不是倭国的唐物漆器,而是你黄成亲手做出来的‘海陵齿轮’!”

黄成呼吸一滞,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齿轮边缘。

“你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陈凡摇头大笑,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梓人遗制》,“可你知不知道——前元薛景石这本书里记载的‘五明座’织机,就因为他敢公开技艺,如今山西、苏松的织户家家供他的长生牌位!”

“黄作头!”陈凡语重心长道:“手艺攥在手里,是死物!传出去——才是活路!”

听到这,黄成一咬牙道:“陈老爷,你刚刚说的都作数?”

“作数,只要你能帮我搞出新物什来,我不仅给你发月俸,若那些物什被人看重买走,我还给你分股。”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https://www.bshulou8.cc/xs/13141/5043872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