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589章 理存于欲

第589章 理存于欲


“王阳明?”众人面面相觑,好像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啊?

能在理学的基础上,创立出自成一派的学问,这个王阳明应该早就名满天下了吧?

为啥我们都没听过这人呢?

所有人心中满腹疑问。

曹濡又问:“那这位王先生如今在什么地方?”

陈凡无语,我不想做文抄公,不想窃取别人的理论,所以我说了一句真话。

但这句真话,接下来我将要用无数的谎言来弥补。

真是遭罪咧。

“呃,王先生是我无意中遇到的一位隐士,他说完之后便不见了,我也不知他的去向。”

曹濡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惋惜的神色:“果然,真儒都是隐士高人呐,可惜可惜,在下还想向王先生多多请益呢。”

曹濡是个典型的读书人,并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子。

可陈凡的这句话在别人耳中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张溪第一时间就觉得陈凡是在瞎说,这天下哪来那么多隐士,唐朝的钟南山上,那些隐士哪一个不是为了“捷径”而隐?

真正的可能,张溪觉得陈凡是在避嫌。

因为这套理论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按照朱熹“天理”构建的社会等级秩序,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但在陈凡这套理论里,瞬间就要崩塌了。

既然百姓都可以直通天理,哪还需要君主的“中介”吗?

那将来,岂不是“人人心中有仲尼”了?

还有,若是按照陈凡“事上磨练”的说法,将来百姓受灾难抗税,官员们若是都以“良知”为借口,拒绝朝廷摊派的税收,那岂不是天下就要大乱了?

所以“天理”这东西,一定要被抓在朝廷的手心里啊,不然……

突然,张溪一下子想到,他曾在友人来信时听过陈凡开设的弘毅塾,据说那弘毅塾大门前有幅对联,说的好像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通了,张溪一下子好像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他看着陈凡的目光带着一丝自得,这陈文瑞,定然是怕他这套说辞,一下子让朝廷和地方上沸反盈天,所以才故意说了那什么“王阳明”,不然为什么会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之联?

“已经猜透”陈凡的张溪瞬间觉得自己好像并不像刚刚那么愚蠢了。

但他看陈凡的目光却变得更加深邃了。

小小年纪,不仅在陆九渊的心学基础上,将心学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关键是还能从中发现这种理论的危险,最后选择明哲保身,推说是别人所说。

“小子阴险!”张溪心中嘿然。

陈凡哪里知道自己就是说了句大实话,竟然被张溪误会了,他若是知道,也不知心里是该喜还是忧。

但这不重要,因为阳明心学,在解释“天命之谓性”上,也不过是站在山腰上,云山雾罩而已。

就在所有人觉得此刻的陈凡,已经做到了令他们高山仰止的地步,今天的讲会可能已经结束的时候。

陈凡却突然道:“刚刚那位阳明先生所言,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他的话音刚落,祝咏第一个站起,深深施礼道:“在下获益良多,以后见到陈兄,我当以师待之。”

陈凡赶紧摇头笑道:“不敢!那听祝兄的意思,你是比较认可刚刚王先生的理论咯?”

祝咏点了点头道:“没错。”

陈凡笑了笑:“那我问祝兄三个问题。”

“请问!”

“若心即天理,那么人的【为善去恶】是不是仍然由天注定的呢?”

“呃……”

“还有,若【循理便是善】,那么【理】从何来?是不是又回到朱圣人的【理】去了?”

“这……”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确保你所谓的【良知】不是私欲呢?听说现在有些商人觉得他卖假货也是天经地义,这可咋办?”

这下子不仅祝咏,就连刚刚自以为已经看穿陈凡的张溪也傻了。

这小子,自己搞出一套理论来,自己还把自己给反驳了。

这……

这到底搞哪一出嘛。

只见这时陈凡缓缓走下台去,院中的读书人纷纷起身躬身作揖,让开一条路来。

陈凡走到院角的那丛竹子间闭上了眼睛:“若心外无物,那么,这山河大地,这竹叶娇花会不会因为我心寂灭而消失呢?”

说罢,他伸出手来,扯了扯面前不远处的竹叶,随即睁开了眼睛道:“所以啊,心即理也有问题啊!”

乱了,现在场中大部分人的脑子都已经混乱了,他们中只有少部分人还能勉强跟上陈凡的节奏。

就是这少部分人,也在皱眉沉思,不敢须臾分神。

那么这大群听不懂的人为什么还这么专注?

那是因为他们有预感,今天这场极乐寺讲会,恐怕会成为跟历史上鹅湖之会,白鹿洞讲会相提并论的一次儒家学说大讨论。

而眼前这个少年,很可能会成为陆九渊、朱熹之后的一代儒宗。

而他们,作为普通平凡的人,无法在这种讲会上发表些什么,但他们最少参与过了,将来千百年后,提到极乐寺会讲,家谱上说不定还能写着祖宗某也参与了的。

这就够了,这就很NICE了。

陈凡缓缓回到台上,看了看众人继续道:“朱圣人认为天理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天道法则,就像是崔岩,应该笔直向上。”

“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没有柴火,何来的炊烟呢?”

见众人没有跟上节奏,陈凡继续道:“先说存天理灭人欲这条。”

“朱圣人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守天理的表现,那么我再问你们,为什么圣人又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呢?为什么圣人说先活命才能谈道德?”

“《孟子字义疏证》上有云,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这又怎么解释?”

“之前举例时曾经说过的【孟母三迁】事,孟母为了防止孟子模仿丧葬仪式而做出迁居之举,她当时究竟是如何考虑的?是为天理?还是为了不让身为【士】的圣人,最后沦落为商贾之辈?”

“再有,设若二农争水源,若按朱圣人所言,不是不是应该查《周礼》寻找【水利之理】?”

“那么我如若直接按田亩分水,使得众者得活,是不是争者自息矣?”

陈凡转头看向马书林和阎永明:“性由天定?饥渴饮食即为性,何须谈玄?农夫种地难道是为了【敬天理】?不,他们种田是为了活命。”

“恶人改不改惩罚?这也需要拿来形而上的讨论?”

“最后,我们努力是为了什么?”

陈凡淡淡道:“大家扪心自问吧。”

陈凡连珠炮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

呵呵,阳明心学?

不,我不搞这一套,那都是穿越人士玩剩下的。

我给你们搞一套戴震的【理存于欲】,只要你们不是伪君子,那你们拿什么跟我辩?

真要再辩,那就别怪我邪修,给你们讲一讲什么叫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什么叫胡塞尔的“意识宗室关于某物的意识”,什么叫杜威的“真理即效用了”。

全场:麻……………………

【个人水平所限,大家当小说看,谢谢!】

【还是两章,孩子发烧,昨晚没休息好,今天头疼。】


  (https://www.bshulou8.cc/xs/13141/503724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