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蜕变
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周奎是“瘴气入脑”,胡言乱语,但总有一些细节,让人心生疑窦。
尤其是那些消息灵通、与南方有联系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岭南近来的种种新奇变化,
只是不如周奎说得这般具体、这般……诱人。
亮如白昼的街道?自动冲水的马桶?一日千里的火车?这些闻所未闻的事物,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京城都还没这般神奇,只有火车,夜市的电灯也仅限几条街。
岭南,怎么可能。
起初,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一些从岭南回来的商人、工匠口中传出更多佐证周奎说法的细节,风向开始慢慢转变。
尤其是那些年纪渐长、精力不济,即将面临致仕的老臣们。
吏部尚书王璟,年近古稀,腿脚不便,每逢阴雨天便关节疼痛,难以行走。他无数次想象过退休后,在京城老宅中,由仆役搀扶着,艰难挪步于湿滑庭院的情景。
当他多次听到同僚私下议论周奎所说的“混凝土路面,平整不泥泞”时,心中第一次对那个遥远的岭南,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向往。
都察院左都御史,素有洁癖,对家中净桶总是心存芥蒂。
当他从某个门生那里确认了岭南确实有“一按机关,水流自动冲刷”的“抽水马桶”时,他拿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更多的老臣,则是在漫长的宦海生涯后,渴望一个安逸、舒适、新奇的晚年。
京城虽好,但等级森严,规矩繁多,且气候干燥寒冷,对于老年人并不算友好。
如果……如果周奎说的有十分之一是真的,那岭南,岂不是比京城更适合养老?
这种心思,起初只是暗流涌动,无人敢公开表露。毕竟,皇帝似乎对周奎那日的“妄言”颇为不悦。
直到数月后,一位德高望重、即将致仕的三朝元老,礼部侍郎陈文渊,在向皇帝上表乞骸骨时,在奏疏的末尾,小心翼翼地添上了一句:
“……臣老迈昏聩,乞归故里。然故乡僻远,医药不便。闻岭南气候温润,景物颇新,于养老或有裨益。若蒙天恩,允臣迁居岭南,则臣虽死无憾矣……”
这封奏疏,如同在压抑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扇窗。朱兴明看着这行字,沉默了许久。他召来了张定和孟樊超。
“你们看看,连陈老爱卿都动了心思。”朱兴明将奏疏递给二人,语气复杂,“这周奎,可真是给朕出了个难题啊。”
张定仔细看完,沉吟道:“陛下,陈大人乃三朝元老,功勋卓著。其此请,虽出人意料,却也……情有可原。若能允准,既显陛下体恤老臣之恩,或许……也能借此机会,让更多人去亲眼看看岭南的真实模样,以正视听。”
孟樊超也道:“陛下,岭南特区建设,不仅需要工匠、商贾,也需要有威望、有见识的宿老前往定居,方能提升其文教底蕴,吸引更多人才。陈大人若能前往,或可起到标杆作用。”
朱兴明踱步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准了。告诉陈爱卿,朕准他致仕后迁居岭南,并赐广州宅邸一所,安享晚年。”
这道恩旨一出,顿时在朝堂,尤其是在那些老年官员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陈文渊可不是周奎那样的“待罪之身”,他是清清白白、德高望重的老臣!连他都愿意去,甚至主动请求去岭南养老!
这说明什么?说明周奎说的,很可能都是真的!岭南,真的已经变成了一个适合居住,甚至远超京城的“人间天堂”!
一时间,请求致仕后迁居岭南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朱兴明的御案。原本人人避之不及的“瘴疠之地”,转眼成了老臣们竞相追逐的养老圣地!
甚至连一些还未到致仕年龄,但身体欠佳或向往新奇生活的官员,也开始暗中打听,是否有机会能调任岭南为官。
周奎府上,更是门庭若市。那些曾经嘲笑他“瘴气入脑”的同僚,如今都带着好奇、羡慕甚至一丝讨好,前来拜访,听他一遍又一遍地描绘岭南的种种好处,询问那里的房价、饮食、气候等细节。
周奎看着眼前这些态度的同僚,心中又是得意,又是酸楚。得意的是自己所言不虚,岭南之好终于得到了“认可”。
酸楚的是,自己却被困在这“落后”的京城,再也回不去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天堂”了。他只能长吁短叹,对着南方望眼欲穿。
朱兴明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岭南热”,心情亦是复杂。他既欣慰于自己的蓝图得到了事实上的最高认可——用脚投票是最真实的,这比任何奏报都更有说服力。
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压力。如此多的高官勋贵涌入岭南,必然会改变那里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态,对特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他很快便下定了决心。这不正是他想要的效果吗?让岭南的成果,反过来影响和改变旧有的中心。他召来张定,指示道:
“拟旨,对于有功年老致仕,自愿迁居岭南的臣工,朝廷可酌情给予安家补贴,并在户籍、宅地等方面提供便利。但需明确,前往岭南,需遵守特区法令,不得以勋贵自居,干扰地方治理。”
“臣,遵旨!”
一场因周奎不愿回京而引发的风波,最终却以这样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极大地助推了岭南经济特区的声望和发展。 “
人间天堂”的名声,不再只是周奎口中的“疯言疯语”,而是成了无数大明官员,尤其是那些操劳一生的老臣们,心中最向往的归宿。大明的重心,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悄然南倾。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曾经被迫背上黑锅,却阴差阳错成为特区建设先驱和最佳“代言人”的国丈——周奎。
周奎这个家伙,从一开始的该死,贪污受贿一毛不拔。
没想到,在朱兴明手里,竟然完成了质的蜕变。
(https://www.bshulou8.cc/xs/1282914/1110993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